第三十四章 谈皇家贾敬破局34(2 / 2)

贾敬不管这三人的惊讶,继续说道:“我夹在太子和太上皇之间,本就难做。可在此时,京中勋贵也察觉到了太上皇暗中的谋划,各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也一起参合进来。他们一来,便将整个局势,搅合的更加复杂。前太子感受到了局势对自己十分不利,又受到了别人的挑唆,便想起兵,做最后一搏。我在府中,听到太子要造反的消息,连忙赶过去阻止,可是前太子已经铁了心要造反,我怎么劝说都没用”。

听到贾敬这样说,贾政疑惑的问道:“既然前太子造反前,敬大哥已经极力阻拦了,太上皇为何事后还要怪罪敬大哥?”

贾敬回答说:“我虽然不赞同太子造反,也阻拦了。可是太子造反,对当时的勋贵们来说,却是好事,所以我就存了私心,将前太子要造反的消息没用及时的禀告给太上皇,导致太上皇面对前太子的造反,仓促应对,最后不得不宣告退位,才将事情平息下去。”

按照贾敬的说法,太上皇之所以退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贾敬造成的。怪不得太子造反失败的当天,贾敬连家都没用回,就灰溜溜的跑到城外出家了,原来是躲避太上皇的怒火。

可是贾敬躲了,贾家却没有那么容易躲。前段时间,贾家被皇帝折腾的灰头土脸,成了京中笑话,就是因为太上皇说的一句话,贾家女儿可为太子妃。

想通这其中的关联,贾政既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难过,也为贾府的前途感到担忧。有个记仇的太上皇在暗处虎视眈眈的盯着,又有个喜欢权谋算计的新皇帝在前面折腾,贾家迟早要败落啊。

贾政唉声叹气的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啊”。

贾敬说到:“你们也不必过分担忧,如果我所料不差,咱们两家还有一线生机。”

听到还有生机,贾政连忙问道;“敬大哥,这生机在哪里?”

贾敬说道:“生机便是,大丫头没有成为太子妃。”

贾政疑惑的问道:“大丫头没有成为太子妃,难道还是好事不成?”

贾敬说到:“原先我也以为,将大姑娘送进宫里,不管是成为后妃,还是成为太子妃,只要与皇家扯上关系,家中便多了一份援助。再加上有王子腾在朝中,为家中奔走,或许便能保住两府。”

贾赦这时插了一句话,说道:“我们在家中商议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因此还托了好多老关系,到处奔走,幸好当时没有办成”。

贾政也附和的说道:“这也算是咱们两府的运气,不过我还是想不通,为何会如此?”

贾敬回答道:“一开始我也没想那么多,可是后来,当我知道,是太上皇提出来要将大丫头许配给太子为妃,我便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以我对太上皇的了解,他记恨一个人,只会将这个人打压到底,绝不会帮着给他一丁点好处。由此我就知道,太上皇提议大丫头做太子妃,定然包藏祸心。后来我细心思索,便恍然大悟,太上皇如此做,有两方面的谋划,一来是对我们贾家使骄兵之策,让我们两府逐渐失去警惕之心,好露出更多把柄,二来是,抬高府中地位,故意让我们凌驾于其他勋贵之上,使我们两家自绝于勋贵之中,到了此时,无论是大丫头在宫中又何等地位,又或者王子腾坐到何等高的官位,都抵不过太上皇一句话,我们贾家抄家灭门的日子也就到了。”

贾敬与太上皇年岁相仿,贾家又是开国功臣。因此,在两人年轻之时,他们时常厮混在一起,所以对太上皇的心思,贾敬揣摩的还是比较清楚。

所以贾敬刚才说的话,贾家的另外几个人听了也很信服。

贾政便问道:“既然敬大哥知道了太上皇的谋划,为何不派人回府中告知一声,也可免得家中落到现在的地步”。

贾敬回答:“等我想通太上皇的谋划之时,你们已经钻进了太上皇的圈套,我说出来也为时已晚。再有一条,太上皇既然盯上了府中,绝不会忽略了我的身影,当他知道我要是暗中帮你们出主意,家中立马会迎来雷霆怒火”。

贾敬说完,他儿子贾珍又问道:“父亲,儿子还有一个疑惑,既然太上皇想要利用大妹妹进宫来谋划咱们两家,为何后面又不让大妹妹进宫了。”

贾敬回答说:“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慈安皇太后意外出来搅局,打乱了太上皇的计划;第二是,因为皇帝发现了更大的好处,便暂时舍弃了整治咱们两家的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