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布棋局皇帝得利30(2 / 2)

太上皇在位之时,便对这位少年王爷很是看重,时常叫到宫中亲自教导。

到了当今皇帝,第一个召进宫里问对的,还是这位王爷,可见皇家对其看重。

皇帝今日召北静郡王进宫,一来是见见水溶,二来就是想问问宫外对于太子选妃一事的看法。

北静郡王虽然与贾家关系不错,可是面对皇帝的问话,还是将外面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皇帝。

皇帝听了之后,说道:“朕万万没想到,此事会闹得沸沸扬扬,扰的勋贵宗亲们不得安稳,也让太后娘娘这几日愁苦的吃不下饭,这都是朕的不是。”

北静郡王说道:“皇上万万不可如此说,都是勋贵们贪心才闹出这等事情的”。

皇帝感叹道:“也怨不得他们,谁能料到太后与朕都看上了这个丫头,朕又未及时与太后禀告,这才出现这等闹剧。”

皇帝如此说,北静郡王也不知你如何回答。

皇帝便继续说道:“朕思来想去,还是不能让太后为难,也不能让勋贵们难做,所以朕想让北静王帮朕一个忙。

北静郡王连忙说道:“请皇上吩咐”。

皇上说:“朕想请郡王帮朕打听打听,在京中勋贵人家,还有没有别的人品样貌俱佳,待字闺中的贵女,说与太子为妃”。

北静郡王虽然诧异皇帝的办法,却也只能答应下来。

作为新皇登基以来第一个召见的勋贵,北静王这次进宫,颇受勋贵们关注。

等他一出宫,各个府中打探消息的人就齐聚北静郡王府,随后皇帝要在勋贵中另挑太子妃的消息不胫而走。

贾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快要疯了,贾元春更是一头钻进闺房,任谁都叫不开门。

与贾家不同的是,原先同进共退的其它勋贵们,大多数都沉寂下来。

不但没有一个替贾家抱不平,尤其是家中有适龄女儿的几家,一转之前的言语,竟然支持将贾元春许配给义孝亲王。

这种要将贾家推到火坑之中的言语,立时遭到亲厚贾家的勋贵们反对。他们认为,大家都是京中勋贵人家,自当同气连枝,共同扶持,哪有将坑害别家的道理、

而另一波勋贵却认为,太子妃人选,只要是出自京中勋贵人家便可,不一定非要是贾元春。

这些原先还站在一起的勋贵,此时,却因为一个太子妃之位,短暂的分成两派。

涂承钰听完小宣子打听的消息,十分震惊,短短几天,这个事情就发展成这个样子。

更是对自己老爹的手段,感到佩服。

别人不知道事情的首尾,只以为是皇帝被迫而为,一切都只是为了皇家颜面。

岂不知,皇帝是在得知慈安皇太后插手后,就顺势布了个局,而且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服了太上皇,让太上作壁上观。

慈安皇太后自觉入局,带动京中勋贵们也纷纷下场。

导致现在,勋贵们中间出现了裂痕。虽然这条裂痕可能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在遇到别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抱团在一起。

但是,起码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们是分裂的,而这种短时间的分裂,对于刚刚登基的皇帝来说,却是十分宝贵的。

皇帝利用他们的分裂,左右拉拢,又有太子妃之位在那里。

最终,皇帝从勋贵们手中的得到了半个新建玄铁卫的控制权,初步将手插进了京营之中。

然而,从始至终,作为京营实际控制者的太上皇,却没有表过一次态。仿佛默许了皇帝的动作,这也是导致勋贵们斗不过皇帝的原因之一。

到了此时,皇帝才算是和勋贵们达成默契,从别家挑选了太子妃。

这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子选妃事件,到了冬月终于落下尘埃。

这段时间,贾府众人过的可谓是十分煎熬,几乎都成了别家的笑话。尤其是贾元春,从原本十拿九稳能进宫当侍女,到现在成了无人敢问的忌讳,可谓是大起大落。

任她是公府嫡女,也折磨的死去活来,要不是有家中长辈宽慰,再加上姐妹们终日陪伴,这才没有香消玉殒。

然而这事还未过去,又有噩耗传来。

原来是贾家老太君的小女,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妻贾敏因病去世。

前面的烦心事未去,后面的伤心事又来。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于年事已高的老太君来说,太过沉重,伤心之下,便一病不起。

贾府便趁着这个时机,以老太君休养为由,关门谢客,暂不与外边走动。

直到这时,贾家才渐渐从这个漩涡中抽身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