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吾妻择良婿/吾妻潇潇洒洒的那些年_分节阅读_第124节(1 / 2)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8-04 22:15:32~2023-08-05 21:00: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UU 10瓶;兔兔还是一个宝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0章 关于那种事

  ◎......◎

  青岚听得浑身起疙瘩, 她从没有喜欢哪个人喜欢到那种程度。

  许绍元也不例外!

  她以前也不是不知道这种事的存在,却一向无甚好感。

  许多年前,她曾在姨母家听到过两个小丫鬟说悄悄话, 其中一个哭哭啼啼的, 说自己已经和人私定终身,那人“破了”她的身子......

  她那时也就十一二岁年纪,虽不知那是怎么个“破”法,但立时觉得这种事情实在是惹人反感,事后每每想起,都觉得很不舒服。

  后来她长大了一些,明白若是要生儿育女, 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无需生养后代,它岂不就并非必要?旁的不说, 父亲这些年来,身边从无女人,日子不是照样过。

  所以, 那日她听父亲说起许绍元已经有个年幼的儿子, 还暗自高兴了许久......

  “......但是,他已经有儿子了, 应该不大用得着了吧?”青岚重新坐回鼓凳上, 看着玉婵的眼睛。

  玉婵听得半张了嘴:“你这......”这种话是哪里听来的。

  但她稍一想,觉得倒也正常。岚姐儿自幼只和父亲、弟弟在一起, 在衙门里见的也全是男人, 她母亲虽也和岚姐儿说过些女孩家的事儿, 却也没说过这些。

  她支吾了半天, 青岚却还圆着眼睛等她回答。

  “哎呀, 这我也说不清, ”玉婵避开她的眼神,“你还是问你家阁老大人吧。”

  这种事,一不留神就会说到自家男人身上,她虽已不是小姑娘的心境,却也实在说不出口。

  “这......如何能问他。”青岚苦着脸。

  玉婵却不想再解释,她怕青岚还要追问,便说起了旁的。

  “......我哥给你写信了没?他考上了,却是二甲最后一名,接下来要观政了。”

  青岚很是惊喜:“那真是太好了!......近日家里的事多,我都忘了放榜的事。那么他日后是盼着留京还是外放?说不定有些门路可以走走。”

  玉婵捂着嘴笑起来:“他说......想听媳妇的......”

  青岚吃了一惊:“这是哪儿的话?他都还没定亲呢。”

  玉婵又笑了一会:“是还没,可他有惦记的人了......就是你那个堂妹,叫清姐儿的。我来之前,他还拐弯抹角地让我来问问你,你堂妹是不是还没许人家。”

  青岚心里一沉,先前她想让知言假提亲的时候,知言一万个不肯,就是因为沈常清。她以为他也就是一时兴起,谁知这厮还真往心里去了。

  “......那人可不行!”她正色对玉婵道,“人家一来看不上他,二来心思太多。你可一定让他断了这心思。”

  玉婵没想到会是这样,不禁倒吸了口气:“......可他那脾气你也知道。他要是害了相思病,不论我怎么劝,他不见人家姑娘定亲怕是不会死心的。”

  青岚想了想:“也好。”

  反正常清和文清应该很快就会议亲了。

  ......

  正如青岚料想的那样,秦氏的确已经在和文清的母亲宋氏谈常清和文清的婚事了。

  两家本就互相有意,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一拍即合,唯独有一件事不好办——文清近日总是宿在翰林院,不来袁家祖宅,也不回侯府。宋氏几次让人带话给他,他总说翰林院给了他们几个庶吉士修书的任务,这是朝廷大事,他想多尽一份力,近日便不出去了。

  宋氏认定儿子是和她怄气,倒也不急。儿子从来孝顺,没什么是她这个做母亲的开解不了的。

  这一日,她便乘车亲自到了翰林院门外,让人叫儿子出来。

  文清一听说母亲亲自来找他,只好出去拜见,宋氏便趁势劝他回家和她吃顿饭,文清只好答应。

  母子回来的时候,常清正在袁家和文清的妹妹袁英说话。

  常清自上次遭到文清的冷遇,惶惑之下,生出无数的猜想和忧思。她念了他那么多年,如今几经波折,好不容易将两人之间的障碍扫除干净,可千万不能节外生枝。她思来想去,决定常常往袁家跑一跑。如今她孤注一掷,知己知彼,才是良策。

  “你今日来得正好,我娘说今日就要和我哥说他的亲事。”袁英正笑道。

  常清脸一红:“那我是来得不巧了,我还是回家去用饭吧。”

  袁英赶忙拦着她:“别呀,你不是总想知道我哥心里怎么想的么。我娘说他心里有你,你又不放心,这不就是个现成的机会?”

  常清这些日子送了她不少好看的耳珰、手钏,她怎么也得帮她做点事情......

  宋氏带文清回来的时候,下人说小姐和表小姐去沈家了,宋氏也不在意,便让人在她的房里摆饭,和文清边吃边谈。

  文清话不多,但宋氏觉得他的情绪还算不错,便又一点点将话引到他的亲事上,说他年纪已然不小,也已入了翰林,她想尽快将他的亲事定下。

  文清手上一顿,随即迅速将碗里的饭吃净,放下碗筷。

  “母亲,儿子的亲事自然是母亲做主,只要父亲和侯爷也都答应,儿子并无二话。”

  宋氏暗暗松了口气,儿子自幼听话,如今虽然长大了,也还是一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