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吾妻择良婿/吾妻潇潇洒洒的那些年_分节阅读_第9节(1 / 2)

  人群拥挤,青岚被知言和一个丫鬟夹在中间,眼瞅着雪亮的枪尖带着万钧之势朝自己飞过来,却挪动不开。她身体下意识地向后一躺,枪樱子蹭着下巴飞过去,枪尖划过石板路,金星飞溅,枪在地上稍稍弹了一弹,才倒下来。

  青岚一屁股跌到地上,望着那雪白尖亮的枪头一口一口地喘粗气。

  幸好她是练过些功夫的,比常人反应快些。不然按这枪的分量,真扎到肉里,不死也要少半条命。

  玉婵和知言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两人呆愣愣地望着青岚,捂着胸口倒气倒了好半天,才想起来要给她检查检查,看伤着没。

  那卖艺的二人见差点出了人命,已经吓得跑过来作揖道歉。二人哭丧着脸,一个劲地说他们卖艺多年,从未有过这样的事,今日定是犯了太岁才出了这样的纰漏。

  青岚边听他们说,边在玉婵的搀扶下站起来,脑袋里仍有些恍惚。她摆了摆手让那二人让开路,直愣愣地往外走,玉婵“岚姐儿”“岚姐儿”地连唤了几声,她才停下来。

  “玉婵,你说他们这么多年从未出过事,怎么就让我赶上了?......这是不是那老头说的血光之灾?”

  玉婵也不知该怎么回答:“这......就是他们演砸了,还好你命大,躲过一劫。”

  青岚听她这么一说,却是愈加担心起来,那老头说不是她出事就是父亲出事,如今她逃过一劫,这劫该不会就落到父亲头上?

  说起来,昨日她要走的时候,父亲的确有许多反常之处,似乎是在和属下商讨什么大事。他原本有事要告诉她,也不知究竟是什么。

  她往蓟州卫的方向远眺,见日薄西山,火烧云像被撕扯开的血衣,在天边斜斜地压出一大片刺眼的猩红。

  ……

  蓟州卫的城墙依山而建,余晖之下,犹然一条红龙蜿蜒磅礴。

  城墙之外,沈望骑在马背上,挺拔而英武,几个校尉紧随其后,再后面还跟着几百个新兵。他驻守蓟州卫将近十载,城外曲曲回回的山路,他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他身后的这些兵就不同了,他们都是近两年才垛集的新兵,如今各个是满脸的惶惑。一行人瞧着浩浩汤汤的,却全无威武整齐可言,只勉强维持了队形而已。平日在校场上还瞧不出什么,一带出来才显出混乱、散漫,什么穿反的铠甲、生锈的刀,举目皆是。

  这些人别说上战场了,连蓟州卫的外城恐怕都没出过几次,这一回,顺带让他们锻炼一番也不错。

  沈望许久不出城,今日带兵出关是告诉过儿子的,原本昨日就打算告诉闺女,可闺女一眨眼的功夫就跑走了,也是太贪玩了些。

  但是话说回来,她一个女孩儿,此时不玩什么时候玩。等日后去了婆家,整日拘在后院,不是理家里的庶务,就是忙着伺候公婆丈夫,有什么意思。

  女孩儿同男孩儿比起来,就有更多的不容易,所以他这些年也是有意纵着她的。

  一行人慢慢悠悠,一路走到了墨月岭,安营扎寨。

  第二日一早,沈望才宣布此行的目的。

  他之前得了情报,有一伙北颜军妄图偷袭蓟州卫,这队人马今日会经过墨月岭之下的山谷,而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埋伏在此处,将其围剿。尤其那个领头的大将,是北颜极为重要的人物,今日必要将他擒住。

  众新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北颜不是早降了么,这么多年没打仗,怎么今日突然来偷袭。

  再说,将军为何让他们这群新兵围剿北颜军?听说那些贺族人茹毛饮血,恨不得打娘胎里出来就会砍刀射箭的,就他们这点斤两,谁围剿谁还不一定呢!

  不过军令如山,新兵们还是灰着脸,在山坡上乖乖地埋伏好。沈望申令再三,为防止惊跑了对方的主将,必要等到他的号令才能张弓放箭。

  不到一个时辰,果然有一长队人马进了山谷,瞧着约摸有两百来号。看那旗帜穿戴,的确是北颜军不假。走在前头的是几路小兵,他们的领将剑眉星目,披着一件大红绣银纹的斗篷,气定神闲地走在后面,眼看就要进谷了。

  岭上的众人从未打过仗,此刻屏息静气地趴在山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嗤的一声,也不知是谁没绷住,一支孤箭射出去,结结实实地扎在那北颜领将的马前。

  那领将大惊,循着箭来的方向望了一眼,即刻掉转了马头往回跑。

  北颜军向来以快如闪电的奔袭见长,这队人马也不例外,虽是撤退,却也是去如疾风,等沈望这边的新兵上了马追下岭去,那队人早就逃到射程之外了。

  众人看向沈望,他却似乎没有追寇的意思,好像这场围剿就这么结束了。

  早已远远逃离的领将也在回望着沈望,虽然相距太远,神色不明,但那人看上去身形矫健,勃勃一团英气。

  沈望端坐在马上,望着那人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一挑。

  目光收回,他抬手一指新兵中的一个小个子。那小个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几个校尉围拢住,冰冷的刀尖抵住了喉咙。

  “将军这是何意?”他一脸的仓皇。

  “何意?”沈望目光冷冽,”方才那箭难道不是你放的。”

  他大手一挥,几个校尉便将那小个子扯下马来,捆了手腕。他让人将他栓在马后,带着一起回城。

  ……

  翌日天一亮,青岚便带着纤竹乘车赶回蓟州卫。

  前一日庙会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可她自从在那红缨枪下捡回一条命,心里便一直惴惴不安,根本无心再逛。若不是碍于天色已晚,她前一日便是要赶回去的。

  官道上一路顺畅,她们不到晌午就进了城,纤竹赶着马车飞一样地直奔衙门。

  有个年纪轻轻的兵士正好从衙门里走出来,他见一身男装的青岚从车上跳下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公子您来了。”

  青岚见是帮父亲整理杂物的小兵,冲他点点头:“我爹此时可在衙门?”

  那小兵有些少年老成,说话不紧不慢的:“回公子,将军昨日下午就带兵出城了,此时尚未回来。”

  青岚心里咯噔一声:“......可是有敌军来犯?”

  早年间父亲带兵出城,不外乎是迎战前来袭扰的北颜军。可自数年前北颜对大景称臣以来,蓟州卫已经多年没有战事。

  小兵摇摇头“将军什么都没说过,在军营点齐人马就走了,临行前只说立功者重重有赏。”

  青岚一皱眉:“那此行带了多少人?”

  “三百余人。”

  ……蓟州卫各所加起来少说有五千余号兵将,父亲只带这样一点人迎敌?青岚越想越心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