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农民钞票316(2 / 2)

林夕为了躲这个麻烦,都跟着捕鲸船队出海的。

林夕这时候正在作为据点的沙海岛的沙滩上翻找着一种贝类叫做海月蛤。

它是一种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贝类,栖息于海沙或者是珊瑚礁中。它们是一种非常薄的贝壳,经打磨之后呢晶莹剔透,有着云母光泽,像海上升起的明月一样。

每一个贝壳上面都会有一个v字型的场景,这种贝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非常的透明,直接肉眼就能看到对面。

海月蛤的特点作为明瓦的原材料。明瓦是用各种贝壳的材料经打磨之后做成的片镶嵌在屋里窗户上代替玻璃。

但是海月蛤算是明瓦天花板级别的。因为目前我们在紫禁城当中仍然能看见海月蛤做成的明瓦。

养心殿的东暖阁是皇帝的书房,在他的北墙上面为了采光开了一扇窗户,为了防止溅落的雨水打湿窗户。

就在窗户外加盖了一个雨棚,但是雨棚是遮挡住阳光的,所以宫中就采用了明瓦技术。

海月蛤被人们说成海底的龙鳞薄如蝉翼,这个就是在沙滩里面去挖的。

海月蛤这是非常传统的海南特色小吃,它可以外壳又软又薄,半透明状,透过光线可以看到里面的肉。

海月蛤的做法非常简单,直接用上一个锅放到水里,只要是进行蒸煮,只要水一开,海月蛤便熟了。

被蒸熟的海月蛤个个都开口了,里面的肉是黄色的,根据林夕的口味用了些蒜兑了一些露。

林夕拿起一个海月蛤用双手掰开,黄色的一坨肉粘在一侧的贝壳上,还冒着热气。

按照疍民地道的吃法应该是用它的半个壳当碗,另外半个壳当勺把蛤肉铲下来沾点鱼露。

林夕知道这种海月蛤非常好吃却没想到这么好吃啊。

海月蛤味道很浓,口感不软不硬,正好适中很好嚼,而且嘴巴里面就是越嚼它的味道就越鲜。

海月蛤和蛤蜊等这些东西,还有海肠子,其实是一种天然的味精。只是这些东西非常容易腐烂,不好保存。

林夕将吃完海月哈的贝壳拿在手中观赏着。不由的感叹到知识决定命运。

这些疍家人费尽辛苦的捕捉鲸鱼和海兽,甚至海中的大鱼所获得的酬劳还没有林夕手中的这些海月蛤的贝壳的价值高。

林夕吃的这种海月蛤直径都有25~30cm左右。这种贝壳,疍家人叫做海镜,它的厚度的厚度薄如蝉翼。如果他们收集这种大小的海月哈的贝壳拿到淮阳地带甚至北方的大城市那么会被当地的匠人制成价值连城的明瓦。

不过林夕“发明”玻璃之后,这种东西的价值便消失了,只能变成一种工艺品。

林夕通过这个海月蛤想到了林长波和自己联手在广州城给那些贪心不足的人设下的陷阱。

林夕之所以知道银票设计出银票和钱票两种都可以兑换银子的纸币,是因为他的这些财经知识是他从小听的那些革命历史故事中学来的。

无论是这种纸币叫做银票,还是宝钞、交子、钞票其实上就是货币的发行权的问题!

可是货币这个东西,本身也靠一个信誉的问题。

国人在千百年的时间下来其实最信任的货币就是铜钱。

那老百姓就信的这是铜钱这种货币。虽然自大名以来,银子也成为货币的一种,但说出来银子只是比铜钱利于携带。带有相同性质的银票比银子更容易携带。

所以才会在明末变发行了发明的银票这种纸质货币,其本质也就是个银行券儿,他的背后还得有金银做背书。

但是中国是一个不产经营的国度,既是产业经营对于庞大的货币数量也是杯水车薪,这就给一些人利用汇率剥削老百姓的资产创造了条件,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但林夕此时的大名人根本无法想象一种没有金银作为背书的货币是如何离流通的,但林夕恰恰知道不用金银背书的货币也是可以流通的,所以才会出现银票和钱票两种看似相同,其实背后发行原理根本毫无关系的两种纸质货币。

那是林夕在小时候听到的。宣传的革命历史故事,当时他们表这个故事表示的是当时的苏区是多么的艰苦,可是林夕却从中听到了别样的金融知识。

1933年,在苏区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党的严酷封锁下,在根据地,金银和物资啊是压根儿就不可能进来。

但物资一匮乏,物价就会飞涨,而物价飞涨了,那么随着纸币的越发贬值,人们当然就愈加渴望通用的金银货币了。

相应的,在苏区其以金银为储备的纸币就进一步遭到贬质。

在当时苏区的很多店铺都纷纷推出了一项规定来,他们只收银元,不收纸币。

那纸币不能用啊,还怎么进行消费呢?一时间啊,苏区的经济还是一团混乱。

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他利用从国党统治区走私回来的一批包括盐巴、棉布在内的紧俏物资,再将其转交给政府旗下的合作社对市场出售。

然后又反向操作。在出售的标签儿上明确标注,说只接受纸币而不接受银元。

结果一夜之间,发行的纸币的价值那是蹭蹭蹭的往上窜,而一场由于封锁引起的经济危机,从此因此而化解。

这还只是个小案例,后面在抗倭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更是打出了一场精妙的货币战争。

抗倭战争期间,山东根据地应控制山东大部,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党便由此发行了北海币。

这种北海币,它既无金银储备,也没有外汇花,但为这种根据地发行的地方货币背书的却是重要的日常物资食盐。

而只要你购买食盐,当时根据地政府规定就必须以北海币作为购买货币,山东又是食盐的重要生产地,因此仗打到最后为维持军用倭国军队便也不得不存储起我们的货币来啊。

194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军用物资滥发法币,同时倭军也大量的伪造法币。

于是当时唯一法定货币,法币一度陷入崩溃。

但在解放区的北海币却始终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又必然转化为前线的战斗力。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的人民政府也一度把粮食作为人民币的锚定物。

林夕当时也不知道用金银作为锚定物,还是用生产物资作为锚定物那个比较好,便把两种货币形式都使用出来,并且让两者独立运行,想看一看哪种货币货币值比较稳定。

也就出现了石松亭负责的小额无记名钱票和南洋商行的经营的银票这两种货币共同发行的奇怪现象。

这是旁边有随从跑过来收拾了林夕吃完的海月贝壳。

他们按照林夕的要求将他们在海水中洗刷干净,收集到箱子里。

林夕看着这忙碌的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这次补丁船队随传来的五名传医的其中的两人。

五名船医林夕占了一个名额,另外两个人是跟随船队在大海上。

而这两名只是在这个临时的海上据点照顾后勤人员的。

说来这次也比较倒霉,头一次出海捕鱼便有两名水手被海中的鲨鱼咬伤咬伤,以往在这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听天由命。

由于两人的肚子被海鱼锋利的牙齿咬伤,都已经露出内脏。

虽然到海岛时还在存活,按照水手们以前的情况就只是等死而已。

但是这一次由于有林夕跟着到来。他运用利用酒精和大蒜素配合对两名水手的被咬伤的肚子进行了缝合手术。

由于救助及时,两个人在目前都存活下来了。这让林夕在这在谁手中的威望更加提升起来。

毕竟能够能有一名起死回生的神医那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尤其这名神医还是跟他们有关系的人所以这四名随船医生便每日轮换一人,跟随林夕学习如何照料病人和治病的本事。

其实林夕的医术在师兄弟三人中并不是最高的,林夕比较擅长的是调理身体和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林枢的本事是在于制药和炼丹。这种炼丹不是那种金丹,而是用草药制成的药丸制成的成药。

而三师兄张玄的本事在于外科手术。但是由于中医外科手术没有抑菌剂和麻醉剂,所以好像显得张玄的医术最低。

等张玄从林夕手里得到了烈性酒精和无水乙醚还有大蒜素之后,它的外科手术便已达到了大成境界。

基本上后世的一些手术比如阑尾炎切除,缝合切除手术,张玄都能够进行。

林夕之所以被迫躲了出来,就是因为他在管理林家收回的那些军屯田时和主持家里内务的临林海氏发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林夕在后世了解是觉得好像明朝时期的地主善良,乐于助人,经常修桥补路,勤劳致富。但是到了此时林夕才发现基本是忽悠人。

地主是有好人,但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地主对底层无情的压榨和剥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地主阶级作为此时最多的生产关系,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如何利用土地的所有权从佃农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而林夕管辖林家收回的屯田的改革是以推行恢复太祖时期的屯兵制度,实际上是让利给村中的军户。

做出很大的让利行为的,而这部分利益应该是林家所获取的,所以管辖林府内宅钱财流通的林王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林王氏要求临林夕照此时地主的规矩收取六成以上的收成,还要对归属林家的佃户发放高利贷。

这些都是此时大明地主的常规操作。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地主善良,乐善好施,照顾佃农呢。

其实很容易解释,要想写能够留下的文字,那必须是秀才以上的功名。

而这些人都是由地主家庭出来的地主的子弟,平常的佃户是不可能考出功名。

至于书中说的穷秀才那也是家里有十几亩地,甚至几十亩地的小地主或者自耕农。

广东人口中七成为农民,农民中又以农奴、佃户为最多。

这些人为了给地主交租,不仅倾家荡产,还要卖儿卖女。剥削之下,任命的农民沦为乞丐,不认命的农民变成土匪。

地主只靠自己一人是剥削不了农民的,所以要招兵买马,组成私兵,诈取穷人,大明全国如此。

福建由于当地山多地少,所以当地对贫苦农民的剥削最甚。

而白旗帮能够发展壮大也是因为福建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

林夕曾在后世一张报纸上看到一个虚构的小说内容是分析红楼梦的。

就是说刘姥姥进贾府,刘姥姥陪贾母逛了一回大观园,说了几个笑话,编了两个故事,就获得巨大收获白银108两。

看着好像这100多两白银不多,可是明朝的士兵满响才每月只有一两白银,一年只有12两银子。

就这样便能让那些募兵们出生入死搏杀于战场之上,你就可想而知这一两纹银是多么的值钱。

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王熙凤给八领衣服,高档成衣2套。

贾母赠袄子两件,裙子两条,鸳鸯赠轻纱一匹,剪绸两匹,绸子粮匹粮食、玉田粳米粮等,约合25斤。

其他各样内造小首饰,各种药品,各色果子、干果两个,刻子金或者银锭一个,成窑盅子。

刘姥姥家跟贾府没有多亲,只是偶然串个门子,居然就有上百两。

如果让刘姥姥来描写红楼梦的贾府,一定上下慷慨大方,待人和蔼,贾母、邢夫人都是诰命夫人,却跟他一个平头百姓平起平坐。

贾府的小姐们个个都是女神,还能诗善画。少爷天真烂漫,听个故事都能当真。

就连贾府的丫鬟下人也是讲文明、懂礼貌,对他礼敬有加。这样一个慷慨大方、和谐美好的贾府,最终居然会被罢官抄家。真是没有天理了。

这就是刘姥姥眼里的贾府也是真正的片面的事实。

真正的贾府是什么样子的?薛蟠为了抢夺英莲,直接让手下将冯公子活活打死。

贾雨村畏惧贾府、薛府的事例,来了个判断葫芦僧判葫芦案完全不顾及英联的父亲对他有恩的事情。

王熙凤借贾府权势威逼袁守备就范,并且还向外放印子钱,不知道逼迫多少人家破人亡。

贾宝玉勾引金钏儿被王夫人发现,王夫人反而怒骂金钏祸害公子,羞愤难当的金钏跳井自杀。

贾赦为了要石呆子收藏的扇。只是贾雨村虚构罪名,把石呆子逼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有些地主的坏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呢。这些在大明这个时代都是地主的寻常操作。至于说那些书写地主捐钱建桥啥的,好乡绅。

这么说吧,现代很多人对上司都敢怒不敢言。

而地主等于老板,加房东,加村长,加族长,加有全副武装的私兵的的小军阀,你反抗一个试试。

而且此时大明的舆论是掌握在那些地主子弟为基础的读书人的手上。

而且以这些地主后代组成的是豪强人口,保持了基层政权。

但是在层层重压下的中国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依靠血缘的关系组成宗族来对抗地主和官府的压迫。

由于这种对抗让普通百姓对朝廷和官府缺乏真正的忠心。

百姓除了对宗族有忠心外,对整个朝廷缺少有真正的凝聚力。

对公共事务,向来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操持,普通的百姓一无文化,二无资讯,三无心气,四无财力。

一群苟活的人哪有什么精气神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以外的事?

官员和读书人都说农民愚昧无知,一团散沙,可你也得给他组织起来的理由和财富呀。

但是经过林夕改造过的军户最少在粮城的地盘里,哪怕就是佃农,精气神也是和大明别处的农民完全不一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