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银币无节299(1 / 2)

林长建对于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最不认同的就是由朝廷由收粮改为收银。

因为这里头给了士绅和商贾上下其手很大的一个空间,而且还不在朝廷的监督范围之内。

至于说他能够给边镇提供充足的联想,更是一个最大的笑话。

且不说边镇的一时粮食是产粮地的八倍到十倍之多而且粮食供应还不充足。

就是边将到产粮地去买粮,也要受乡绅和豪强的盘剥。

之所以有给粮变为给人,这些边疆没有剧烈的反对,那就是银子要比粮食好,贪污,而且粮食也不如银子好保存。

一条鞭法之后这些年每年花在九边军镇上的银子一直都没有少花。

而且大明天下这些征收的提鞭银高于征粮税,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按照现在这般没有节制对于辽东和西南的剿灭叛乱的开销,若是没有这些杂税来填补,根本就干不成这些事儿。

这些一条编法税收的毛病,本来还可以在实行中逐渐的改变。

但是由于万历皇帝清算了张首府,这些毛病便留了下来,而且像蛀虫一样啃噬着大明的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基。

他也曾经想过如何解决这种直接收银钱的税收方法中的漏洞。

但是林长建心里虽然想了一些办法,但是他在自己家的庄园中也实行了一些但是都没有解决的方法,而且自己的方法还不如这一条鞭法。

没想到他在粮城却见到了一种新的税收方法。这个方法并不稀奇,其实就是恢复了大明刚建国前期的办法。

大明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前,税收一直都是以实物为主,如果需要用银的话,往往都是从仓库拉出食物换成银两。

其实一条鞭法并不是张居正发明的,因为在以前江南的一些官员已经开始征粮改银的办法。

林长建知道官员买实物其实是有门道的。

这实物换银的交易,如果不给那些商贾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商贾只会少量的购买一些不会大量的存储这么多粮食。

可是林夕在这里玩儿了个花样。因为粮城这里的粮食供应都是由林家负责的也可以说是林家垄断了粮城的粮食供应。

林夕就以这些粮食作为抵押物,发行了很多小额的钱票。用这些钱票代替银子进行流通,实际上是在变相的收税。

其实林夕使用的这种办法就是太祖朱元璋发行的宝钞。

宝钞的信用要比这种无记名的小型钱票要高很多,最终会变为一张废纸,就是因为超发。

但是林夕在发行中却避免了宝超钞很多缺点,比如超发的问题。

他利用粮食和食盐,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甚至想方设法的让老百姓把这些钱钞花出去。这样就避免大明宝钞发行时的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朝廷之只负责发行,却不负责回收。

林夕巧妙的通过回收钱钞,奠定了这种无记名钱票在粮城中代替金属货币的职能。

其实无论是铜钱还是银子携带都相当的不方便。而这一张张代表铜钱的钞票确实携带方便,储存也相当方便。

而且钱钞还可以和铜钱同时流通,几十个铜钱的事情就直接用铜钱解决。

如果超过100枚铜钱携带有些麻烦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小额钱钞来解决。

加上粮食是普通百姓需要的必需品,而且林家能够大量提供。

所以这些不记名的小额钱票便以以粮城为中心的一些区域内流行起来。

虽然在粮城以外持有这些钱钞的人很快的把这些钱票换成了粮食和食盐。

但是就是流通量而言,林长建突然发现这些小额钱票每个月居然能够为林夕获得超过6万两的铸币税。

也就是说林夕花在粮城的银钱是远远超过查账之前的数量的甚至是成倍的超出,所以粮城才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情况。

毕竟只往里投钱而不索取,一地的经济肯定会发展起来的。

之所以李账房会有比以前花钱少的错觉,是因为林夕花的是小额钱票。

而且用小额钱票换来的银子都是以储备金的方式存储在银库当中。

但这些银子并不是林家的,虽然可以使用,但是需要兑现的时候,你还是要能拿出银子来。

不过这种挤兑的情况在粮城是根本无法发生的,因为小额钱票在外面流通量大概只有20万两左右。

而粮城的银库中的纯银达到70万了。所以林夕便肆无忌惮的扩充小额钱票的流通范围,因为小额钱钞的大范围流通为他带来了大量的收益。

而且这些钱票是林夕自己印的,花的成本更少,他只要计算着粮城的库存银的数量,便有源源不断的收益进账。

而且支撑这种小额钱票流通的并不是粮城库存的那些粮食,而是粮城控制下的那个盐厂产的盐。

只要你拿小额钱票来盐场,根本不问你买盐去干什么,只要有钱票就可以按照林夕规定的价格里把食盐领走。

实际上这些小额钱票变相的替代了朝廷的纲盐的功能。盐税向来是中国各个朝庭的一个主要收入,林夕等于变相的替朝廷在盐场征税了。

而且这些盐税直接落到了林夕的手中。然后林夕把这些变相收来的税全部投入到蒙学,孩儿兵还有粮城本地老百姓的生活补贴当中去。

林夕在粮城大肆建立公共厕所,铺设用陶烧制的下水道。

而且还制作煤球售卖,为了推广煤球免费发放炉子,让粮城的所有的人都喝上了开水。还给祖神道大笔的活动经费,这些钱都是收上来的盐税。

可以说林夕把粮城的所有能赚钱的的方法都控制到手中,而且由于林夕收税和花钱都的比较隐蔽,这些粮城的管理者都没有发觉。

也有人曾经打过主意,想从广州那边运过来小额钱票来买盐。

但是林夕在粮城发行的这种钱钞跟广东那边根本不一样,拿过来虽然也能买盐,但价格非常高,基本和买官盐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渐渐的也就没人使用了。

而且让林长建感到吃惊的事,如此庞大的运行体系作为李账房和林长申居然毫无察觉。

如果不是自己想仔细查一查孩儿兵和蒙学的这些财务的运行状况,根本不会发现。

尤其让林长健哭笑不得的是这如此庞大的财富的管理者,居然是由王铁锤和林月华加上那几个学习跟林夕学习医术的小丫头在掌控。

林夕只是每月对一下账,并且把钱钞运当中的一些漏洞逐渐补上而已。

这也是林长申根本没有发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林夕根本没有插手如此庞大的财富的运转,他只是起个监督的作用。

因为这些小丫头被林夕拿着学习管家的旗号,号召起来给他管账。

这些小丫头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她们手中流通的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财富。

所以事情就这么诡异的隐瞒了下来。林长建此时也有些明白为什么家里的长辈,甚至包括自己的爷爷要牢牢的限制林夕的权利了。

因为这家伙的脑子太好使了,如果不严加控制不定闯出多大祸来。尤其他本身岁数比较小,某些事情根本不知道深浅。

此时,一直不当回事的林夕十三岁便考中举人事情来到他的脑中。他总是认为林夕的脑袋比较聪明,外加运气好而已。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个事情的威力。

可是家里的老人比他意识的还要早,因为这些13岁便能考上举人的妖孽们,除了林夕不能再继续参加科考绝了他当一个大官儿的道路。

剩下的那些在考场上出名的神童,哪一个不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他自己的大名。

哪一个都是朝廷的大员,可以说这帮人根本不能以普通人来衡量他们。

林长礁和坐在对面的林长申看着被林长建查出来的林夕的那个小金库的数额。

两个人不由得连连苦笑,千防万防还是家贼难防。至于林海平交给他们两个的任务算彻底办砸了。

林夕和小丫头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手里居然握着不下30万两白银钱钞和20万两左右的各种物资。

他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小丫头经常找林夕打白条儿。因为小丫头手里握着林夕交给她这么大一个权柄。

别说欠他点钱,就是让林夕从当中给她分成林夕都会答应的。

这也为几个人收回这个小金库弄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不明说就免去她们学习管家的权利,几个小丫头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如果明说他们想收回这个小金库的想法会打了水漂,因为这个权利肯定会被他们的长嫂林海氏拿到手中的。

毕竟好几十万的流水和万两银子的家用,哪个放到手里更安心,是个人都能算明白。

他们和林夕不一样,他们是想收回这些钱财的管理权。

而林夕所需要的是这些钱财在流动,只要他能能够控制这些钱财的流向就好。至于谁掌控和这些钱财属于谁,林夕根本就不关心。

粮城和山里的那些土司与周围的士绅一直有一些经济上的往来。

粮城也一直用食物和盐山里的那些土司换银。

林长申也感觉到今年的数据跟往年的数据对比,现在实物换银的数额比往年足足多出两成。

他当时看到这些账目的时候,下意识的就以为林夕为了筹银子,给山里的那些土司们多卖了一些食盐。

很明显,是他自己自作多情了。

林夕往银库里多放银子那是为了给这些不记名钱钞当保证金,故意放到银库中的。

现在落到几人面前的就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向林夕索要这些银子。

不收回来那是不可能的,林海平马上就要来了,如果发现林夕在外面运行一个小金库也会被林父收回的。

只是是光收回他的钱,不给他补偿,显然林夕也不会答应的。

因为这些钱其实并不是林夕自己在用,而是所有生活在城中的人都在使用这些钱。

如果给林夕补偿,只能给现银,这无疑会让以前控制他手中的财富数量的努力变成了做无用功。

“如果旭少爷,不同意咱们的补偿该怎么办?”旁边的李账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李账房的提问打断了屋中几个人想从林夕手中收回那个小金库的想法。

“还能怎么办?只能是精打细算,将该给的都给了,但是不能把银子放到他的手中。”

林长申老成持重的低声回应了一句。

屋中的人这时才发现情况当真是不容乐观。已是纷纷扭头望向了林长建。

林长建将茶盏放了下来,对着李账房说道:“你现在让长申领着你到小丫头那里,把她们所有控制的账本儿先都抄一份儿下来。

掌握一下这些钱具体的流向和进出的金额,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其他只能等着叔叔来想办法了。

不过我估计即使叔叔来了,这个小金库也是一笔烂账。最后控制权不是落到长嫂手里,就是落到婶子的手。”

“你一直掌控粮城财务支出,如果剥离这部分你是否能够能否应付近期的支出呢?”林长健索性把这一摊子事情扔到一边不再管,转头问李账房。

“如果不理这些事情的话,银库中的银子根本不需要动用!”李帐房李秀传苦涩的回应说。

他已经知道了自己被林夕彻底架空,从掌管财务的账房变成了银库的看管员。

众人听到这个情况,则是无奈地叹息了一声。林长申亦是暗暗的感到一阵头疼。虽然他能从这件事情找借口脱身出去,但这个事情却是后患无穷啊。

因为现在这件事严重情况并不是林夕弄了多少钱,而是他未经所有人的同意,擅自印制小额钞票。

而且这个东西对林夕没有任何难度,因为整个钞票的印制工艺,钞纸的制作方法都是林夕“发明”出来的。

这东西可以说林夕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甚至他暗中印制广州那边发行的钱钞都没人能够发现。

尤其他现在还掌控着船场和铁作两个地方,里面的匠人都对林夕为命侍从,所以保密性是相当好的。

林家在地位和权利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时,不可能会轻易的暴露天量财富。

甚至不会让人知道林家掌控绿旗帮本身就有多条海路。

面对着这个难题林长申也是无奈的说道:“我看不如这样,直接把问题交到长嫂的手里。

这样我们也好控制一下林夕使用这些钱财的数量。如果我们没发现倒好,如果发现了不加以控制的话,最后在我母亲那里是没有办法交差的。”

林长申提出的这个办法虽然看似交出了权利,但实际对林夕伤害是很大的。

林夕也不能拒绝此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林夕现在还没有到束发之年,他是没有财产权的。

而林海氏作为长嫂在没有长辈在的时候是是可以行使对他的监管权。长嫂比母这句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林长建再想一想说道:“好吧。那就按你说的办。李先生也不用去管那边的账,一会儿有我们兄弟几个人去见一下长嫂,把事情说清楚。”

“那老汉,就告辞了。我正好把账仔细盘一盘,等老爷来了好好跟他交代一番。”

李秀传深知这是林府的内务,不过他终究是林家的老人,对这种经历却是一点儿都不陌生,于是恭敬的告辞离开了。

三兄弟坐在桌前商量如何跟长嫂提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虽然被林夕搞得一团糟。

好处也不是没有的,那就是粮城这边可以不依靠外力养活自己,而且还为移民提供了大量的补给和钱财。

甚至连移民所用的铁质农具和各种工具。林家军的武器,粮城这里都可以量产。这些虽然有林家大量投入的原因,但是和林夕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林长申这时说道:“正好可以把最近收回来的屯田一起交给长嫂。

我最近一段时间还在发愁这些屯田虽然收回来的,但是要控制住还要往里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林长礁补充道:“正好可以在那些村子里抽出一些人补充我们不足的兵源。

还可以抽出一些精壮往西贡那边去移民,最近我们移民的老弱变多,精壮的丁口已经有些减少了。”

林长礁虽然这番话有所偏颇,但无疑是站在他属于林家的武装力量那一方说话,无疑是尽心尽责的官员。

当下的马尼拉和南洋林家的舰队虽然处于绝对优势,肆虐海盗已经平息了下来。

但是军力这个东西只要不增长,它就会衰退,为了保持绝对的控制力,林家将来往海上舰队上的投入一定不会少。

而舰队要想扩大就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船,第二是人。

显然船在短时间可以大量制造,但是对于驾驶战舰的人来说,这是必须提前培养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