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新产品258(1 / 2)

古代的大户人家,不管是商贾还是功勋,都是要依靠层层叠叠的裙带关系维系。

这不仅仅是各个家族之间的联姻,甚至他们平日里往往都是互通消息,共同谋利。

表面看起来大户人家是亲和无比的一家人,可一旦是那家失事,就会立刻沦落到破鼓众人锤的境地。

北宋末年的朝政昏暗,刚即崩坏,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很反常的现象。世家大夫的公子纷纷去富裕的商贾人家的女子为正妻。

因为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早已开始走了下坡路,入不敷出,欠债成堆。

眼看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已经无法维系他们表面的风光,于是便攀附更为富贵的人家,所以他们就将算盘打到了这些商贾头上。

在大明哪怕是一个穷秀才,也能凭借读书人的身份舍来两斗米。

更不用说那些族上有官爵在身的世家大族了。首饰铺、绸缎装、脂粉店,吃喝玩乐的风云场所都陪着笑脸让他们赊账。

店铺如同狗腿子一般上前伺候,将他们看上的东西麻溜的包好去送到府上,直等年结的时候一并算清。

世家大族维持着奢侈的体面生活,维持着一丝希望,还想躲在美梦里多活一天。

而红楼梦里贾府的大族长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才会一直打死维持住公候人家的体面。

宫里的太监来借钱,即便是变卖家当,要将银子给拿出来。

虽说贾琏抱着侥幸心理,幻想着再发一笔横财,挽救贾府的颓势,然而直到被抄家时也没能走运。

古代的大家族为什么越穷越装?因为他们不装就是死路一条。

红楼梦里的贾家越来越颓败,可行荣国府却一如既往的铺张挥霍。

这流水一样的银子发出去,让贾府只剩下一副空架子。那他们为什么不省着点儿钱去维持日后的生计?

大明政治的基础是宗族自治,也就是依靠着这些世家大族。

这是宗族在很多时候会是自私自利的存在着打着公家的名义去侵吞个体财产的行为,家族中个人财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特别是一个没有儿子继承家庭财产的族人去世时,宗族便会侵占它所遗留下来的财产。

没有儿子的母女一般会在同族或者亲戚的家族中过去一个儿子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母族拿这种吃绝户的行为根本没有办法阻止。这也是世家大族为了防止自己的资产外流的一种手段。

而粮城这里除了林家以外,却没有较大的宗族势力,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有各个地方分散的人群聚集到一起。

宗族家大族最厉害的是把控了本地的‘胥吏’。

自古‘胥吏’泛指非科班小官,有称‘书吏’,在衙门中是个为官驱使的文办、听差,仅强过执棍站班的‘差役’。

论籍仿佛在民与贱之间,是个士人不屑,百姓痛恨的角色,在一地中此角色却承上启下。乃一县中真正掌握实权的,虽然不能向上流动,却多是巧取豪夺之辈。

在后世上有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书吏是所有政策的真正执行者,一个政策的好坏就看他们如何执行了。

所以这些本地的土豪大户就可以利用他们把握的这些职位。来任意曲解上面的政令。

大明户籍森严,史上罕见,凡天下苍生统分五籍:一为权贵;二为士绅;三为民户(农);四在籍军、匠、商、船户;五为艺妓,优伶,疍户,仵作等贱业。

以权贵、士绅构成国家本位。

民户保留几分自由,四属于世代以此为业世代传承本业,不得流动,五类户籍均属贱民。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贱籍不得参加科考,更没有入仕为官的机会,此规已固化成律,实为顽疾。

林家在林夕来之前其实也已经陷入了这种情况,就如林父的正妻就是广州卫的王家的女儿。

实际也和宋末那些大家族算计商贾一样。林家也是算计王家的嫁妆。

不过林家和那些世家大族有些不太一样,他们显示地位的是手下的那只3000人左右的家丁。

但是林夕到来时建立了晒盐场这给当时财政紧张的林家吃下了一副补药。

而林家分出的盐场的那三层利润实际是给林海平这一支林家人的补偿。

所以林海平和林长申才会常年坐镇在粮城这里死死盯着这个林家的主要的财政收入。

只道林夕在广州无意中打通了和马尼拉的贸易路线之后盐场的重要性才下降。

这也是林月华为什么会在已经决定派出对外联姻时在最后被撤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家意外封候和拿到马尼拉这个对外的航线之后,林家彻底翻身了。所以在西贡那个备选的退路变成了正式的殖民计划。

而造成这一切的林夕在林家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存在。所以林家人才能任由林夕在粮城执行他自己的计划。

粮城等于是林家的一小块儿的实验田,任何行之有效的制度立刻会被林家拿过去发扬光大,以壮大林家。

而存在于粮城的这个林海平为首的林家,再过百十年之后没准儿能和琼州府的林家分开成为林家的单独的分枝。

只是林夕却更加明白,一个地区想繁荣起来,除了推动经济发展外,还有就是制度的完善,人员可以上下流动。

这个准则他早在孩儿兵中就已经贯彻实施,现在扩大到了粮城这里,他同样不会害怕阻力,仍然选择坚定的推动和执行。

林夕现在这样做,自然是考虑了利益得失。

毕竟他在接下来的计划之中,需要的同盟者是那些有魄力和胆识的贫苦移民,而不是愚昧而贪婪的乡绅土财主。

“哥,快点呀。”身穿着淡青色,齐胸对襟如裙的林月华如同一个脱缰的小马驹般兴冲冲地跑出了林府大门。

她回头看着慢吞吞的林夕,当即皱着脸蛋脆生的催促。

“哎呀,来了。”

兄妹一起钻进在府门外等待那辆高大的马车,马车徐徐向着东边行驶,再到街口的时候,右拐进入中轴大街,然后朝着南门而去。

两人这次是去参加新船的首航仪式,这艘船是由林月华命名的,叫嫦娥号。

这艘船就是根据林夕给的船模建造出来的最大的一只。

林夕给出图样虽然有些特殊,但是在现南溪船厂的工匠们看来通常将其归为广船系列,但其实它并不是广船。

它比广船有更好的航海性能,这就是老闸船。严格来说,老闸船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船型,它类似于福船和广船,是一种泛指的船型。

这种命名方法的特点是,在统一名称下,船的外观可能完全不同,但从内部结构和设计思路上看,它们又是大体相同的。

老闸船实际上是西式船体与中式风帆索具相结合的一种帆船类型。只要符合这一标准,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型。甚至可以说,如果将盖伦船换装中式风帆索具,也可以称为老闸船。

老闸船一开始是葡萄牙人结合中国式帆装和西式船体设计的一款帆船。它长宽比大,船首尖锐,非常适合在澳门附近的海域航行。

老闸船的诞生,可以追溯到葡萄牙人在亚洲地区的活动。他们接触到了大量亚洲船只,尤其是侵占澳门之后,他们与中国商人进行了大量的贸易。

中国船性能优越,适应中国沿海水文地理条件,广船虽然适合内海航行,但抗风浪能力较差,福船抗风浪能力好,但结构与西式船只完全不同,航速也难以比拟西式帆船。

因此,葡萄牙人认为西式船只结构更好,但他们发现,中式帆装索具虽然综合性能不如西方帆装,但是结构简单,也比较容易戗风行驶。

更重要的是,这种样式的帆装在东南亚地区也非常流行,当地人对中式帆装的使用非常熟悉。

如果采用西式帆装,葡萄牙人还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进行培训。

因此,最终,葡萄牙人采用了西式船体和中式帆装的结合,这就是老闸船的由来。

它的外文名字是Lorcha,国人根据其发音,称之为“老闸船”。

老闸船的船体设计融合了中西风格。船体水上部分低矮,尾楼较高,因此外形酷似“鸭屁股”。

而水下和内部结构则完全采用西式,包括龙骨和肋骨结构。

此外,由于西式帆船长宽比较大,因此解决了传统中式船只的横移问题。尾楼结构仍保留了中国传统样式,而舵架采用西式,避免了中国式舵架易损的问题。

老闸船的外表看似中式帆船,但其实其核心结构是西式的。

老闸船是广东地区独具特色的船型,它的优越性能使得广东开始建造这种中西合璧的船只。

广东的老闸船成为当地的船型,并且最终笼统地纳入广船系列。

老闸船采用西式船体,结构强度高,且广州地区的优质木材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材料。

虽然由于建造费事和造价较高,老闸船最初被葡萄牙人用作武装商船。

即便如此,一些广东海盗依然选择老闸船作为战船。

嫦娥号老闸船的甲板为全通单甲板,船尾脊弧低,梁拱较小,没有连续的舱口和低舷墙而是在两侧的船舷上开了两个巨大的舱门。

船首的舵呈刀状,向后斜插,具有三桅悬硬帆,可以快速航行,船甲板上沿中心线安装了6门火炮。

火炮的布置方式也很独特,采用了回旋炮架和大型前膛炮,这种布置方式使得火炮的射界大大增加。

也是因为这六门火炮使得整个甲板上无法像其他海船一样进行上货和卸货,所以林夕想了一个替代的办法,将下一层的全通甲板打开了两个仓门,用于上下货物。

而且这样一改造,这艘船的船弦便低了很多所以看着非常的另类。

但是这款船型也不是没有优点,它可以用随船的机械进行上下货,也可以用特制的小车将货物使用特制的跳板推进舱门,而不像其他的船只一样由人一件一件的抗下来。

这款通用型船型比市场上同吨位的福船和广船要便宜至少四分之一,这可不是便宜一星半点儿。

虽然现在的海外贸易收获非常丰盛,往往是两三趟便能回本儿,其余的都是赚的。

但是如果只跑一趟便一定能赚回来一条船钱,其中的诱惑是相当大的。更何况,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故统一的船型的造价造价还会进一步降低,这就是规模效应的恐怖的威力。

张延和林长生计算过这三艘船的造价确信,一旦口碑打出去。别说本地的商人了,连西夷船东都会在这儿订购商船。

当然,这种新船型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在现在的跑海的商人中还是更信赖。国人还是更信赖福船和广船,而西夷商人则更信赖大小盖伦船。

相对而言,在南洋这片市场这种新型的船只是不太好打开局面,现在只能林家商船队自用。

而这种船主要是用来运货和运人的,对于火炮防护能力却普遍低于此时的西夷的武装商船,但却高于福船和广船。

嫦娥号只要不面对西夷人的海军舰队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而且这种船林夕还打算要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改造眼前这只是这艘船只是个半成品。

现在西夷人商船队中流行的大小盖伦船,其实开始是在当西班利亚和葡萄利亚的主要海船船型是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

这两种船已不能胜任横渡大西洋进行运输大量货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务。

于是这两类船型的一些优良特色揉合成一种混合型,这就导致西班利亚大盖伦船的出笼。

可大盖伦船也不是一开始就流行开来的,而是同样通过性价比与综合性能获得的普遍认同。

大航海初期,西班利亚自从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适合运载能力强,续航力长。

后来英吉利亚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改善船之操作性,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到船体之内。

此类船的标准长度70步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利亚的大盖伦船。由于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很多海盗私掠船就是以此为原型打造。

比起西班利亚的大盖伦版本,女王船的船身更为修长及狭窄。再加上它以方形的船尾楼取代传统的弧形船尾,令它比旧版本更为适合远洋航行。

此外,小盖伦帆拥有十分坚固的船身令它适合于远洋探险、远洋贸易及海战等多个不同方面的范畴。

最最关键的是,生产三艘西班利亚帆船的成本可以生产五条女王盖伦帆船。

正因为此,盖伦帆船被制造出来的年代,正好是西欧各国争相建立海上强权的大航海时代。

相较于这个时代造型各异、良莠不齐的各种轻型盖伦船。林夕对自己设计的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本身船厂在建这三条船的订单,本身就是投石问路的举措。

当然,所谓鸭屁股船具体的细节还是会在这艘船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修改,以满足登陆的需求。

譬如增加搭载小艇的艇位,缩减上层建筑面积,甚至在第二层甲板两舷故意不完全封闭,开了两个大口子。

类似后世军舰两侧的舱门一般就是为了方便人员、货物、装备快速上舰和离舰。

这种设计在后世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了,但放在现在却是有些惊世骇俗虽然这种设计根本不用改动船体结构,只是把原本类似炮窗的地方给打通了,相当于有面墙壁没有船板。

但现在可是海盗横行的时代所有船只巴不得干舷越高越好是为造船如城。

一是获得足够高的火炮射界,二是防止别人跳帮。这种在侧弦开门的设计是迫不得已。

因为上一层跟全通甲板已经被放置的旋转火炮根本没办法上下货物。

当然,林夕这么干就根本不担心这一点。如果海盗真的敢跳帮的话,随船的孩儿兵们会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火枪顶这脸齐射。

传弦的降低,对于其他的海主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但对林家来说却完全没啥问题。

反正这艘船又不会单独行动,而且绿旗帮的地盘儿内敢抢他林家船的人还没有出生呢。

而林夕搞这种船主要是作为移民船和战舰的补给船来开发的。

一个完善的作战体系,必须要各种武器装备的协作配合,其中后勤补给是重中之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