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琉璃镜254(2 / 2)

这个炼铁炉子林夕又根据它的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蓄热式还改进了进风的通道,那些通道都是在蓄热室和烟头中环绕了几圈才进去炼铁炉中的,所以温度要比直接鼓进去的风要高很多。这一方面会减少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会加大鼓风的压力。

而且他摒弃了原来使用煤炭的方法,而是该使用焦炭,焦炭一般有两种制造方法。

第一种叫焖烧法,就是把煤堆在那里点燃之后再用土把它们闷死,这样得到的焦炭,但是这种方法污染较大,而且取得焦炭的比例并不高。

第二种叫干馏法。林夕就是采用的第二种方法。同时还能得到煤焦油和一些其他的副产品。

这次高炉的实验也让林夕制定了以后自己练铁,再把铁练成钢的技术路线,但是这两种产品一定会给自己买要贵很多。

所以林夕要先把琉璃镜作出来,用卖琉璃镜的银钱来填补炼铁的亏空。

眼前的蓄热室和焦炭炼铁对王吉这样的老师傅都算是新鲜玩意,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林夕算过炼铁要一千二百度左右的高温,练钢出钢水的话就要一千六百度,目前就是耐火砖和结构还不合格,不过可以慢慢摸索尝试。

将来可以不停的出钢,钢价十倍与铁价,只要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一炉钢就是半炉银子,利润要大出许多。

炉子既然一烧起来就不能停,然后买来的铁料炼制的焦炭便一筐一筐的投入炉子当中,再出铁已经是三天之后了。林夕和王铁锤带人离开了铁座。

普通高温制造玻璃的诀窍,那就是发现助溶剂泡碱。一下子使得玻璃生产变得更加容易,也让玻璃开始得到应用,比如用来做窗玻璃、玻璃器皿、玻璃镜等。

玻璃吹制技术,薄壁酒杯等玻璃器皿应运而生。这可是一项了不得的技术,因为之前制造玻璃都是用砂芯法,工艺复杂,而且得到的都是不透明的玻璃。

吹制法产生后,生产的玻璃色彩更加丰富细腻,而且透明度更高了,生产成本也低了许多,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玻璃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

薄壁酒杯可以一睹美酒之真容,增加了品酒的乐趣。另外,用玻璃制成的一些工艺品或装饰品也受到欢迎。

当然对于浮雕玻璃等那些精美的玻璃制品则只是富人们的享受。

在很长一段时间,精致的玻璃制品都是以奢侈品的身份摆放在宫廷或达官贵人豪宅的显耀位置,凸显主人的身份。

不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玻璃这种东西的推广最大的使用场所就是在宗教场所。

玻璃在国内属于佛门七宝之一。

在国外玻璃主要应用领域玻璃主要是制成彩色玻璃窗,成为装饰教堂的重要物品。绚烂迷离的玻璃图案,既表达了宗教的教义,也使窗子遮蔽的教堂更显得神秘莫测教堂的彩色玻璃窗。

显微镜和望远镜可是被誉为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没有望远镜就不可能观测到十分遥远的星球,也不可能做出关键的天文测量,奠定对宇宙的理解。

同理,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看见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也不可能有系统地研究微观世界。

人类使用玻璃的历史很古老,天然的玻璃,称作黑曜岩,就是玻璃质的火山岩。在远古就已经成为了制作刀具和器皿的材料。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熔点高达1650度以上,但是加入了碳酸钠(苏打)与碳酸钾,这样可使熔点降至1000多度,能够被加工,而碳酸钠早期就是来自于草木灰或海藻的灰烬。

玻璃器的吹制和陶瓷的转盘拉坯一样,是划时代的发明。

吹制技术是利用玻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的特点,使用中空的铁棍从炉中挑出玻璃料,一个人在一端吹气,另一端的玻璃料即被吹成球形。这时可以通过剪刀、模具等工具来塑型。吹制操作通常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

金属成分是玻璃的呈色剂,加入氧化铅,得到光彩夺目的水晶玻璃;少量锰呈淡绿色;多些锰呈雅致淡紫;少量钴呈明朗蓝色;锡氧化物及砷氧化物得到不透明的磨砂白;加入铜氧化物呈古董青绿;金属铜呈深红色;镍添加量的少多分别呈现蓝、深紫、黑;加入钛呈棕黄色;微量的金可使玻璃艳丽若红宝石;添加铀呈萤黄或绿;银化合物可以得到橙至黄色。

而中国古代制作玻璃的方法是一种人造水晶玻璃。林夕现在要做的就是收集原料。

还有仿照王铁锤那个炼铁的炉子,制造一个炼玻璃的炉子。

并且利用船做铁厂的这个这些老师傅制作一个给气体空气加压的装置,说白了就是一个铜质的打气筒或者说是一个铜制的圆型风箱。

其中的橡胶段垫片林夕打算用杜仲胶来代替。

杜仲胶虽然能够达到和橡胶一样的特性,但是由于杜仲这种东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如橡胶,所以在后世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推广。

只有在冷战时期的苏联才推行过一阵,但随着苏联的垮塌,杜仲这种植物又重新回归了中药的这一种属性。

林夕也是在后世读文章的时候才知道杜仲胶可以代替橡胶的。

因为有现成的经验,这个炉子又不需要多大,他需要的是高温。

所以当这个铜制打气筒被制造出来之后,那个炉子也已经开始可以使用了。

林夕按照田常威给他的玻璃的配方把那些中药都去掉,然后又往里面加了很多金属锡。

不过他没有用泥封住坩埚干锅的口,而是用一个陶片将口封住放到炉膛中进行煅烧。

然后林夕准备了一个用生铁铸造的铁盘放在桌子上,等玻璃融化之后,林夕将盖儿打开,把里面的杂质清理了一下,然后把玻璃和里面的锡水一起倒在铁盘子上,这就是著名的浮法平板玻璃制造方法。

林夕等玻璃凝固之后,一张有一尺见方的平板玻璃便出现在林夕面前。

林夕把它放到大锅中,用水对这个玻璃进行退火,消除玻璃里面的应预应力。

然后把用金刚石把这块玻璃分成两半儿,一半儿用汞化合物制造后面的亮面儿。

一面儿用银镜反应制作镜子的镜面等两个反应完成之后,在镜面上刷上大漆,两面琉璃镜便制作成功。

至于为什么林夕能够从田常威手中要来配方其实很简单,林夕是和他交换的。

林夕教授给他如何用水给他制作出来的玻璃制品退火,田常威则把他手中的玻璃的物料配方交给了林夕。

林夕制作书琉璃镜之后然后便开始逐渐的加大琉璃镜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最后林夕终于发现,为什么古代的镜子都是圆形的,因为这样的镜子使用的物料最少的情况下面积最大。

作为琉璃净投放市场前的试验林夕首先把小丫头要求的琉璃镜先制作出来,然后邀请家里的女眷参观小丫头的这面琉璃镜。

此时诸位女眷正喜上眉梢,面带笑容地看着临沂制作出来的这些琉璃镜。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这面穿衣镜的巨大的琉璃镜的主人零林月华。

在她手上拿着一个金光闪烁的望远镜,时不时会把望远镜的焦距调好,把手中的望远镜望向远处。这只望远镜是林夕用他制作出来的光学玻璃制造的双筒望远镜。

双筒和单筒望远镜的区别就是双筒望远镜有一个折射光线的三棱镜,可以通过调整目镜的角度来调节望远镜观看的距离。

而不用像单筒望远镜那样来伸缩铜管的长度,但是这个望远镜的倍数并不大,只能作为玩具来使用。

“月亮,快点儿从房上下来,不然我把你这些东西都没收了。”

“嫂子,我让太阳哥哥给你做了一面这么大的琉璃镜,你心里不高兴吗?”

林海氏脸上虽然心中很高兴但表情没有丝毫的情绪起伏,只是打量了林月华一眼,一脸感慨的道:“小月亮,别净嘴甜哄我,这么大的琉璃镜,你敢给我,我也不敢要啊。”

林月华赶紧顺着梯子下来,跑到了林海氏的身旁牵着她的手笑道:“我的东西不就是嫂子的东西,如果你喜欢搬到你屋里可以先借你用一用。我在找11哥哥给在造一个,大不了这次我先欠着他银子,等日后有了钱再还他。”

粮城林府已经有些大户的格局模样,这边的院子还是那院子已经叫人着意修葺过,房里的地面全部上好的苏州造金砖铺地,院里也是青砖漫地。

各处房间都重新粉涮过,家俱全部换过,都用紫檀或花梨木请好手的木匠打造而成,式样也是苏州那边流行的新款。

就是林月华的这些家俱价值就足以再买林府这样的一个院落。

林家没有扩充宅院还是林海氏的主张,因为她觉得人家这些人在这粮城待不了多长时间。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力气,不然的话可以换个象样的大宅邸了。

院中来来往往的仆人也是不少。林海氏从林家老宅搬出来的时候,身边跟着几个管家婆子和五六个小丫鬟。

来到粮城以后,加上林家兄弟的家眷陆续到来,随着他们到来也来了一批婆子和丫鬟。加上林海氏在粮城这里的学堂中选了一批人进入林府中。

尤其是林月华,她是这一辈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又是林父的老生女,所以很得家中这些兄妹溺爱。

可以说几个哥哥手里有什么好东西,她基本都能划拉到手里。

甚至林夕在广州买来的鎏金自鸣钟,就立在林月华的书房的一角。林夕那个亲手做出来的地球仪就放在的它旁边。

“哦?”林海氏两眼发光的道:“这东西多少银子买得的,在哪买的?”

“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东西是铁锤嫂子今天送给我的!”

“嗯,月亮,你有没有问问你长旭哥哥,这些东西都多少钱一面。”林海氏看见林月华书房之中放着的二十多面琉璃镜小心翼翼的问道。

“太阳哥哥说了,这些镜子就全抵欠我的那些钱了!”林海氏有些哭笑不得听林月华的回答。

“这东西说是西夷人的物件,十一哥哥在广州卖了我一面汉代的透光镜,这是补给我的。”

林家是有钱,不过林海氏手里全部资产才十万左右,用来周转的不到两万。

她想倒卖一些镜子来弥补一下私房钱,所以像小丫头打探一下镜子的来历。

不过小丫头不清楚林海氏的用意,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隐瞒了这些镜子是林夕自己造的。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林希拜托他的一件事,便从桌子上拿了一张纸交给了林海氏。

她说:”哥哥说了让大嫂你把家中的哥嫂,叔伯还有祖父那一辈的主母的人数列出来,然后交给11哥,他给每人准备了琉璃镜一面,让大嫂你按我这屋子里的镜子,给这些人分配一下规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