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改革249(2 / 2)

等于一代一代元朝皇帝,他们被自己的家臣绑架了。

必须无止境的满足后者的政治和经济需求,其实元朝是亡于财政崩溃。

那么财政崩溃一般都是在王朝末期才发现的发生的情况,元朝为什么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便发生了如此严重的财政情况?

其实这件事情还不能这么看,如果把南宋建立的时间放到元朝的身上元朝正好处于王朝末期的时候。

南宋多少年150年再和元朝90年加一下240年,是不是刚好落在王朝末期的时间段上。

凭什么把南宋的国作加到元朝头上好。

首先北宋有个著名的三冗,动摇国本,王安石变法就是想解决这个三冗的问题。最后没有解决了反而动摇国本。

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靖康之变。

假如将靖康之变视作一场改革的话,那可比王安石变法高效多了。冗官没了,要么被女真人掳到东北,要么留在原地替金朝干活,南宋一开始才能带跑几个人啊。

冗军也没了,都被完颜楼市和完颜续住这批人消灭的差不多了。

冗费摆脱了上百万人的钱粮包袱,哪里来的冗费?

等于说南宋一开始就是轻装上阵的状态,承接自北宋的矛盾和问题被完颜女真们莫名其妙的解决了。

而忽必烈南下的时候,他发布过一篇元世祖讨伐江南檄文。

这篇檄文的中心意思也就是说,一切照旧,该干嘛还是干嘛,等于国家的皇帝换了但是下面干活的总管和官员,你们的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不变。

忽必烈把南宋作为一个整体,全盘怀柔掉了。

南宋的一切问题,他照单全收,相当于背了一个大包袱在身上。元朝就这样吭哧吭哧又负重往前跑了90年,然后跑不动了。

接着开始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地方失控,农民起义,再接着就是天下户口损失2/5,中间阶层也被清洗的差不多了。

终于把这个大包袱扔掉了,明朝得以轻松上路,进入新的王朝。

这个思路在其他朝代也是通用的,改朝换代不是光把国号改掉就完事了。

中间阶层没有经过清洗,社会财富没有经过再分配,积累的各种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你的国作凭什么长久?

林夕遇到的问题和当年的忽必烈是有很大的相同性的。

现在林夕就有两种选择,就是继续适应铁作的这种制度。

然后沿用这种制度进行小改小革,缓慢的改革工厂制度,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但这不符合林夕所要实验自己那些所知制度的本意。

第二种就是推翻这种制度重新开始。建立自己所熟悉的那种制度,并且按照制度规划进行训练这些工匠。

但这里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他除了他自己以外,没人熟悉这种新制度。他首先要培养一批人才,才能够实行。

而且能够成功与否是一个未知数,这样对铁作的伤害是相当大的,甚至能把它折腾的直接原地解散。

林夕想到这里把手中那本已经看完的元史扔到了桌子上。

之所以林夕要看这本原始就是因为林枢已经把它分给分配给他的选择故事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林夕要对着元史把林枢选的那些东西重新看一遍,防止林枢编的东西跟元朝的史料差别太大。所以林夕才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朱元璋命人编撰的元史。

现在这本演义已经完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林枢刚刚交给他的,另外一个便是林夕自己负责的秦汉部分。剩下的便是由三师兄张玄负责的先秦部分和魏云负责的五胡乱华和隋唐部分。

至于五代十国和宋金辽部分。还需要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以哪条历史时间线为主线。因为这部分比较乱。没有一个主要的时间线,所以他们把这部分放到最后来完成。

至于魏云为什么要负责晋、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和唐部分。

那是林夕的一个小心思,他知道魏云完成这部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不是还有一个魏先生,这部分其实是给魏先生的任务。

而且他也想看看魏先生是如何选择这部分的故事。给以后的五代十国及宋、辽、金、西夏选择故事作为一个参考。

林夕看完元史的时候,觉得自己原来想的改造铁作两个办法恐怕都不合适。所以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就像他从王铁锤说的那样,解决了那些报废炮漏气的问题,其实这部分林夕早就心中有数。

林夕的办法来自他技校时他的老师给他讲的一个关于冶金学的一个小故事。

当时后金皇太极在登基成为天聪汗之后,召集很多铁匠学习怎么铸造大炮,但是由于技术原因铸造出来的大炮。炮膛十分的粗糙而且还有很多的沙眼,不论如何改进工艺都无法解决。

后来皇太极提出高额悬赏。

告诉这些工匠,如果谁能解决大炮铸造的问题或者给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就给他抬旗并有厚赏。

这是一个在炮场中充当奴隶的明朝的读书人自告奋勇的站出来说只要能够解除他的奴籍,并且把他的家人还给他,他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皇太极当时得知后便派人交还了他的家人,并且给他抬入了镶白旗汉军。

这个秀才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铸炮的工艺暂时无法解决,就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炮膛不光滑和沙眼的问题。

这个秀才已经在炮厂工作了,很长的时间了。他就是负责给大炮镗炮膛的。

他在工作中发现用青铜铸造的大炮很少有沙眼的问题。

因为那些工匠怕被责罚,把即使出现沙眼也融化一些铜料将沙眼补起来,再重新进行镗削,所以铜炮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他给出的方法其实相当简单那就是铸炮时如果出现沙眼,就把融化后的铜汁灌入大炮的内膛。

等铜水凝固后,然后再把大炮的内膛重镗削一遍,这样既可以消除沙眼又可以使大炮的口径变得一致。

所以林夕想等铁作在安稳一下,便寻找一些铜料将那些漏气的火炮重新加工一遍。

他通过田常威来到了存放铜料的仓库,走进去一看,差点儿没把林夕的鼻子气歪了。

他发现自己的三件战利品都在铜料仓库中放着,里面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铜料。

还有成块儿成块儿的紫红色的铜锭,这些铜锭都是由霓虹国通过贸易运来的,也有一些是他从马尼拉的那些土人手中换来的。

林夕决定就是用他的那三件战利品作为修补那些火炮的铜来源。

因为这个林夕原来想当做当做镇门兽和雕塑的东西,只在他手里过了一下便被人没收了。

没想到一直都离他不远,在这个铜料仓库中放着。

尤其是让林夕生气的是这些铜料还是花林夕的银子买回来的。等于林夕花钱买了自己的东西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所以林夕决定先把这几个东西用掉,防止有人拿这个东西再换一回钱。

林夕通过那个还在盐场里劳作的梁掌柜先从作里挑了一些是林家世仆出身的学徒。

林长申把他调到盐厂去挑盐,一方面是对他的处罚。另一方面就是让他熟悉一下盐场的操作流程和出盐的大概的分量,然后为接手盐场做准备。

这次粮城掌柜们的集体垮台,让林长申和林夕有些无可奈何。

林海平把事情交给他们两个人,他们俩却把事情办砸了。

最后林家兄弟商量之后,决定把这些掌柜的定期对调。

让他们不能长时间的待在一个位置上,这样就能减少他们中饱私囊的机会。

所以既使那位梁二把头没有这些小把柄被林家兄弟抓住,他也不可能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

至于铁作这个管理者暂时名义上是由王铁锤担任,实际上是由林夕亲自掌握。就是因为林夕吧林长申说服了。

他给林长申的原因其实是相当有意思。

林夕说他通过观察古代的战争记载。通过史书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军队装备水平决定作战方式。

从春秋战国开始,士兵的武器装备就有这么一个规律。

那就是当进攻武器占优,战争就容易发展为远程作战。

而当防御装备占优,就容易打成近战,也就是接触战、近距离披甲作战。

在春秋时期,各国的军队使用的是青铜武器进行车战。

当这些战车面对匈奴人的弓箭和快马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为当时的士兵披的都是皮甲,使用的都是青铜武器,所以他们是攻强守弱。

导致了匈奴人实际上在战斗力上是强于当时的诸侯国的军队的。

是因为弱的近战碰到了强的远程,让远程装备的优势得到了最大发挥。

而当时中原诸国使用的战车无法靠近当时匈奴的轻骑兵。

没有什么办法近战,就没机会打出摧枯拉朽的效果,能驱散而不能歼灭,因而逐渐深陷泥潭。

这是远程作战的特点论目标谁大谁吃亏,论消耗谁贵谁吃亏,只要射程摸得到科技水平可以不要。

可是当双方的作战习惯相近的时候,大家远程作战的威胁型相互抵消以后,就应该打近战了。

所以当秦朝和赵国为代收代表的春秋诸侯国开始胡服骑射和穿上更坚固的铁扎甲,拿出强弩的时候,吃亏的就变成了匈奴人了。

因为这时的战国诸侯们既有了奔跑的很快的骑兵,也有了可以远程射击的强弩。

他们的远程攻击能力是要强于匈奴人的所以双方的远程能力就相互抵消了,就要看谁的人数多,谁的武器好。

在这方面匈奴人显然是无法和当时的战国诸雄相媲美的,所以才有战国末年匈奴被秦赵燕等强国打的连连后退,丧失国土的事情发生。

等到秦末战争完结后,这时中原的士兵和武器能力虽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也没有落后。

但是匈奴人却接受了很多逃亡的六国贵族和一些百姓,他们的技术水平却追上了汉朝。

双方在对垒的时候拼的就是人数了。此时汉朝刚刚经历过大战,人口数量和物资等比不过匈奴人才有了白登山之败。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朝人把匈奴人会的东西都学会了并且提高了。

汉并且研制出了大批量的铁制铠甲和环首刀等近战武器,还有大黄弩等远射武器,所以有了这些物质基础。

才有了卫青、霍去病长驱千里击败匈奴,并且有燕然山勒石等大胜。

在之后在中原的战场上就是谁的甲厚谁占便宜,所以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

大唐之所以能够称雄西域,就是因为他的铠甲比西域诸族都厚,能扛住对方的弓箭攻击。

而西域诸族的甲胄扛不住大唐的铁制兵器,所以才会被大唐一路的欺负。

直到唐末草原诸族从唐朝的军队手中接过了精良的甲胄。双方拼的就是实力了,所以才才有五代十国。

而宋朝虽然统一了中原和南方,但是由于他们的一些政治错误是要他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

而元朝统一全国其实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元朝先是击败了金朝和先是击败了西辽,获得了一些中原的技术。

蒙古然后又灭了西夏,又夺得又得到了一些甲胄的制造技术,而这时金朝由于内乱而给了元帝国以可乘之机。

背后又遭到了南宋的背刺,所以金朝在两面夹击之下灭亡了。

蒙古西征时好巧不巧就处在一个远程和近战交替的节骨眼。

当时的西域诸国觉得彼时的战争仍会以重甲接触战为主。

当时远征的蒙古军带着从金朝得来的火炮技术,精良的重甲配合着他们原来惯有的骑兵战术,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想当时蒙古人携带的军事进攻技术已经遥遥领先出好几代了。

于是打出了西征的蒙古人以少胜多,大败几倍的敌人。

甚至用火炮轰击敌人的密集的重步兵和骑兵方队,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

打西夷重骑士懵了,蒙古人这么强的吗?蒙古人也懵了,原来我这么强的吗?

可是等他们回到东方的面对南宋时那一套就不灵了。

南宋的火炮技术要高于蒙古人,所以他们才有钓鱼城,襄阳等一系列败仗。

后来才虽然采用了正确的战略,实际上还是打不动。

南宋是被那些不要脸的士大夫们出卖了。

他们投降了使是南宋的抵抗力量失去了后方,才被元朝灭亡的。而南宋的那些官僚、士绅、地主,实际上是被元朝全面接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