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浮海✩(1 / 2)

✫靖康耻✫

弧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右调《满江红·写怀》

꧁❦❦꧂

卷一

马政浮海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秋七月四日,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王师中向朝廷奏报:“有辽国蓟州(今天津)的汉人高药师、僧郎荣等人,驾船渡海,在文登县(今山东烟台)登陆”。

宋徽宗下诏令王师中派人前往文登探问并向朝廷汇报。

起初,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朝廷差童贯出使金国,以郑允中为副使。

童贯出使途中,私自结识了一个名叫马植的辽国人。

马植是辽国燕京霍阴(今北京通州区)人,熟读中国历代典籍,颇有见识,善于谋略,见辽国被女真侵凌,辽金边境地区烽烟四起,盗窃之徒乘机作乱,预知辽朝的灭亡屈指可待了,遂阴谋投靠我朝,将辽金边境的形势向童贯和盘托出。

当时,童贯正奉徽宗的密旨侦探辽国军情,遂与马植约定投奔我朝,并改名为李良嗣。

马植归附后多次上书给徽宗,献“联金灭辽”之策,徽宗非常赏识他,于是赐他姓赵,以示褒奖。

蔡京与童贯支持赵良嗣的策略,图谋从气数将尽的辽朝收复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以邀功名。

【注: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山前代北十六州”。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因与后唐末帝李从珂相互猜忌,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为报酬。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辽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如约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燕云十六州在五代后晋时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漠州(今河北省任丘市)、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

获得幽云十六州后,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使得北宋政权受到严重威胁,也是导致北宋亡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述十六州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山前地区与山后地区,即太行山南段地区与太行山北段地区。

十六州中,最北面的是武州,最西面的为朔州,最南面的为瀛洲,最东面的为蓟州,其余各州在此四州之间,沿长城两侧展开。

辽朝将十六州中的幽州、云州、新州和武州分别改称为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奉圣州、归化州。

“燕云”一名,见于《宋史·地理志》。由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设为南京,后改称“燕京析津府”,又将云州建为“西京大同府”,故合称为“燕云”。

辽南京道辖一府八州,一府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房山区一带)、八州即涿州、檀州、平州、易州、营州、顺州、蓟州、景州。

辽西京道辖一府八州,一府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八州即武州、应州、朔州、蔚州、奉圣州、归化州、儒州、妫州。

十六州中的瀛洲、莫州在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北伐时已收复。寰州在契丹占领不久后被废弃。契丹在从石敬瑭手中得到十六州后,石晋又将景州献给契丹。

营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平州(今河北省昌黎县)两州在后唐李嗣源末期被契丹占领。

易州(治所今河北省易县)则是契丹于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从北宋夺得。于是宋辽以白沟河(今拒马河)为分界线】。

大臣薛嗣昌、和诜、候益等人揣猜到朝廷有乘契丹衰乱之机收复燕云地区的意愿,于是迎合附会朝廷旨意,倡议对辽用兵。

雄州(今河南商丘)知州和诜,重金贿赂结纳燕云地区的豪杰,北方失意之士纷纷前来投靠,并为和诜送来一副名为《收燕山图》的军事地图,奉献给朝廷。

此外,中山(今河北定县)的守将张杲及高阳关(位于今河北高阳东)的安抚使吴阶也向朝廷献计,认为燕云之地可以乘机取回。

河东(今山西西南部)经略薛嗣昌但凡获得河朔地区【注: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侦探的谍报,往往修饰润色以迎合徽宗的旨意,每次到京师谒见皇上,一谈到边境之事就极力恳求朝廷兴师北伐。

薛嗣昌又委托代州(今山西代县)安抚王机侦探辽人的边防漏洞,谋划进攻的策略与时机。

当时武州、应州有不少辽人南下投奔大宋,王机不遵辽宋和约【注:辽宋和约即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北宋与契丹订立的“澶渊之盟”】之规定,擅自予以接纳。

当初,徽宗之所以授叛辽投宋的王师中为登州知州,就是要他伺机进攻辽朝,然而此后一年之内,并无可乘之机。

恰好次年王师中向朝廷奏报:“有辽国的两条船被海风吹拂,漂荡到驼矶岛(今山东烟台驼矶岛),原来是辽朝的百姓高药师、曹孝才与僧人郎荣等人带领他们的亲属老少约二百人,为了躲避辽金边境的战乱,乘船前往高丽(今朝鲜)避难,不料被海风吹拂,迷失方向,漂流到本州”。

据高药师等人供称,辽人因专注于平定渤海国【注:渤海国是末曷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公元925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但此后反复叛辽】的叛乱,被女真人乘虚而入,侵凌暴掠。

女真与辽国己经开战数年【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治女真后,于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召集女真各部落于涞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口),誓师伐辽,距政和七年已有三年】,女真所掠夺的辽国疆土己越过辽河”。

登州守臣王师中将高药师等人所供述的辽金边境情况奏报朝廷,徽宗命内官持奏状送到太师蔡京的府第,由蔡京与童贯协商。

经蔡京、童贯合议,共同备文上奏道:“我朝建立之初,女真经常向我朝纳贡,太宗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经常向女真购买马匹,后来由于契丹切断了我朝与女真的贸易通道,便逐渐断绝了交往。

如今朝廷可颁降诏书,遵循以往的惯例,命使臣以购买良马为名义出使女真,试探与女真联手夹攻辽国的可能”。

徽宗欣然准奏,下诏命王师中招募适宜的人员会同高药师等人持市马诏书渡海(今渤海)前往女真探问虚实。

此後宋朝与女真频繁往来,商议共同举兵,相互接应,夹攻并灭亡辽国,此事史称“海上之盟”,而导致北宋亡国的“靖康之变”,也正是由此萌芽。

…………༺࿈༻…………

蔡修(蔡京第四子)《北征纪实》: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与副使郑允中奉旨出使辽朝,当时辽主天祚(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召见童贯,意在探听宋朝是否有北伐攻辽的企图,童贯见天祚帝荒淫无道,便向天祚帝贡献奇珍异宝、玉帛古玩,又将浙东、浙西上贡给朝廷的桌椅书柜之类的漆器馈送给辽主,以麻痹其防范之心。

童贯回国时,天祚帝回馈给他的珍玩也极其丰厚。

当时的两名使臣,郑允中官居尚书,童贯官至节度使【注:童贯当时为武康军节度使】,其官衔之高,前所未有。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辽朝燕人马植来投靠我朝,徽宗尚犹豫不决,不知可否接纳此人,于是御笔书写了“马植”两个字,命童师敏(童贯的养子)送给童贯,询问能否接纳马植。

而此时马植早已藏身在童贯府中,后来徽宗为马植赐名赵良嗣,官至修撰。

朝廷接纳辽朝叛亡,原本是违背两朝盟约之举。

辽国也侦知到此事,并且遣使要求朝廷遣返赵良嗣,但由于当时女真攻势猛烈,辽朝国势已汲汲可危,故无暇穷究此事,赵良嗣也得以逃脱辽国的惩处,安心在我朝作官,可谓如鱼得水。

赵良嗣经常说辽朝政事如何不堪,以此怂动朝廷。

并且妄称辽天祚帝是弑了他的祖父老国主而篡位的【注:辽末帝耶律延禧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寿昌七年(公元1101年)即位,并无篡弑之事】,在国内没有威信。

童贯便命赵良嗣由登州海道出使女真,北宋亡国的祸患由此肇端。

…………༺࿈༻…………

封有功《编年》: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春,辽朝的马植秘密遣人前来雄州,向朝廷投递蜡书称:“鄙人马植,原本是汉族人,向来居住在燕京霍阴,自从远祖已来,历任辽朝官员。

虽然全家食禄于北朝,然而心中从没有忘记中国的风俗,时刻不忘改投中国、背弃夷狄,但长期不能遂愿。

天祚帝嗣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群小,遭到女真侵陵,以致官兵败北,盗贼蜂起,攻陷州县。

边境失利的消息接踵而来,契丹人民惨遭涂炭之苦,大辽宗社有倾覆之危。

天祚帝又下诏声称要亲征女真,军民无不惶恐惊骇,因为辽人都知道辽军面对女真军队的猛烈攻击,早己丧失斗志。

鄙人虽然愚赣无知,但揣测事势,以为大辽难逃亡国的命运,所以我以及族人生活在辽朝,恰似涸辙之鲋,将来恐怕无立足之地,心焦如焚。

于是省悟到《周易·系辞》中“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注:此句的大意是看到合适的机会就果断行动,不要犹豫观望】的训谕,确实不无道理。

《国语》中不也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注:此句出自《论语.泰伯》,并非出自《国语》。大意为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在混乱的地区停留】的教谕吗?

鄙人长期受圣贤礼教所感染,斗胆将圣贤之言付诸实践,希望举家南归圣朝,恢复汉家衣裳,这也是鄙人梦寐以求的宿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