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又叕见上上签!177(2 / 2)

后者则是太上长老李松的嫡孙兼徒孙,李空。

李空同雷俊见礼后,沉默不语,虽然板着面孔,但目光复杂。方简则开口道:“雷师弟,我们预备回山,可要一起同行?”

雷俊摇头:“我当前,会先留在山外。”

他看着方简、李空,慨然说道:“家师来讯,除血河邪道外,山外还有黄天道徒活动的迹象,显然都想要趁火打劫。

山上现在确实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不过那终究是在本派内部,可以关上门慢慢解决。

但绝不能容许外道邪派狂徒借机得逞,不可给他们半点机会,叫他们以为天师府已无人!”

周围一些天师府弟子闻言,都精神为之一振。

“雷师弟,伱真的有元师叔的风范,面若平湖,心有惊雷,不论外间风高浪急,本派都有你们作为中流砥柱,实在是一大幸事。”

方简徐徐说道:“方某不才,愿效法一二。”

雷俊所言,周围众人听了,都感到信服。

但此刻听方简这么说,有些人则感到惊讶。

毕竟,有些时候,方简并不代表他个人。

李空在一旁默默听着,这时开口说道:“重简师弟、重云师弟所虑甚是,山外便辛苦你们了,只是,也需注意安全,山门当前亦空虚,我回山听候元师叔调遣。”

当前的局面够复杂,元墨白、雷俊、方简等人能置身事外,便足够李氏族人松一口气。

李空深深看了雷俊、方简一眼:“希望……风平浪静后,我们仍能如现在一样聚首。”

李空个人这些年来同雷俊来往还算平和。

……虽然,李空觉得好相处可相交的,是他雷师弟的对外人设。

在场李氏子弟,大多随李空一起离开,赶往龙虎山山门。

外姓子弟,也有部分人回山。

他们特意避开李空等人,预计从另一个方向回去。

这种特殊时刻,雷俊、方简并不强求。

他们只是把愿意留下的人,做简单的重新编队,然后指挥安排。

此地没有其他长辈,雷俊、方简自可直接做主。

“上官师弟,你不回山?”雷俊看向另一个熟人。

和他同年经传度入府的上官宏。

上官宏向雷俊打了个道家稽首:“雷师兄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身为天师府弟子,首先当以天师府为重,不可给外敌钻空子。”

迎着雷俊平和的目光,上官宏轻声说道:

“家师已出关,但身体仍不适,当前只呼吁三师叔祖、三师伯、四师伯和唐师姐暂且罢手,有事可以公议解决,莫要给外人看笑话。”

雷俊闻言,默默点头。

上官宁,或者说唐廷帝室的态度,这次也变得暧昧起来了。

这当中自然有他们暂时无力插手的缘故。

包括女皇陛下在内,唐廷帝室当前紧急要务,是平息吴王引发的动乱,尤其是东海妖族登陆!

故而他们暂时无暇南顾。

上官宁本人更是有伤在身,伤势比李松都只重不轻。

但暂时抽不出身,不代表不能明确表态以作震慑,乃至于晚些时候秋后算账。

可现在完全不表态,就着实有些惹人遐想了。

两不相帮,严守中立自然可以。

但之前李氏一族尤其李紫阳一脉,一直在努力靠拢唐廷帝室。

现在看来,至少在这件事上,女皇陛下同先帝张启隆的想法,似乎并不一致……

事发突然,女皇又赴东疆沿海平妖乱,联络不便。

上官宁第一时间有此决断,如果不是她自行其是的话,那就是早跟女皇已经通过气了。

当然,眼下李氏还有希望,并未真正露败象。

李红雨、李正玄两大高功法师,都不在龙虎山。

一旦他们回山,局面便可能大变。

或许那时才能看出上官宁和唐廷帝室的真实打算……

“五师伯是老成持重之言,比我们思虑周详。”雷俊心中转着念头,面上不动声色,说着毫无营养的客气话。

他视线转动,从上官宏的面庞,转到远处另一人身上。

那是个看上去二十岁上下年龄的年轻道士,沉默寡言,跟在方简身旁。

乍一看,颇为不起眼。

但其实除了雷俊外,不少人都时不时瞟这年轻道士一眼,暗中观察。

年轻道士不姓李,姓徐,名叫徐瑞。

但是,他的师承有些特殊。

他的师父,是前任天师李清风之子,李正玄。

昔年少天师开门纳徒,本欲收亲侄李凤河为开山大弟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选择一个外姓道童。

便是徐瑞。

彼时,徐瑞是同辈人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少天师首徒,严格说来,因为许元贞、张静真、方简都没有收徒的缘故,当时徐瑞也是天师李清风一脉亲传中,第三代的独苗。

徐瑞个人虽行事低调,但属实风光无限。

但好景不长,前任天师李清风身陨,少天师李正玄遗失天师剑,被迫祖陵思过。

连李凤河都无法再拜堂伯为师。

徐瑞虽说不至于从云端跌落谷底,但身上光环无疑随李正玄一起散去大半。

好在其人自身心态尚平和,一如既往低调。

只是随着府内李外之争暗潮越来越汹涌,徐瑞的身份与处境,也就变得越来越低调。

眼下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

在这里的虽然都是外姓弟子,但部分人看徐瑞的目光,难免带上不少探究的色彩。

“好了,大家各自小心,定期集合,汇总所见所闻。”方简淡定吩咐。

雷俊在一旁补充:“若有特殊发现,不要轻易单独行动,所谓有勇有谋,既要擅长谋敌,也要谋自身。”

上官宏、徐瑞等人纷纷应诺,然后散开,依商定好的路线,分别巡查龙虎山外各地,一方面查敌,一方面也安抚人心。

山上如此大的动静,叫山下依托龙虎山而成的多地市镇,同样人心惶惶。

“方师兄……”雷俊这时再看向方简。

五姓七望当中,荆襄方氏一族与龙虎山天师府,算是关系相对比较和睦的。

不过,具体是跟天师府相处和睦,还是跟信州李氏相处和睦,事情就见仁见智了。

而且,与方族走得较近的李氏代表人物,主要是李正玄、李紫阳、李轩等人。

当年甚至有方李联姻之议,只是未能达成。

那之后,方李关系仍近。

只是随着李正玄祖陵思过,李紫阳积极靠拢唐廷帝室后,方族同李氏的关系才冷淡了一些。

但总体而言,天师府李外之争,荆襄方族仍然是相助李氏的可能更大。

“先前江州林族损失惨重,荆襄那边,正忙着谋江州,眼下恐怕无暇再盯着信州这边。”

方简平静看着雷俊:“当然,不排除荆襄方面已有安排,但没告诉我的可能。”

雷俊闻言,轻轻点头,不问方简自己作何打算,同方简告别后离开。

方简目送雷俊离开,收回视线,望向西北方向。

虽然看不见,但那里是他故乡荆襄之地。

看了一眼后,他视线重新转向龙虎山,望着此刻正爆发惊天动地大战的龙虎山,怔怔出神。

…………

雷俊同方简等人告别后,转为独自行动。

他先向西,然后绕路转向北行,前往目标大榆岭。

沿途,还给他遇上一个血河派中人偷偷布置血河阵。

雷俊击杀那血河传人,毁掉血河阵,净化污血后,继续上路。

距离日落前还有少许时间,雷俊赶到大榆岭下。

他谨慎隐藏自身行踪,如夜风般悄无声息,融入山林。

虽然不动用遮灵幕,但有息壤旗灵力掩护,雷俊仿佛同大榆岭山岩化作一体。

他到了大榆岭最高峰,隐蔽自己身形的同时,取神目镜石观测四周围。

“嗯?”

望着山岭间搜索片刻后,雷俊目光微微一凝,发现少许端倪。

单纯看,无异样。

却隐约有灵气动荡。

想来是有人以秘法遮掩。

雷俊不动声色,悄然潜行靠近。

略微揣摩后,他发现遮掩此处的法门,似是源自灵符。

该当是一种高等灵符。

但并非当前龙虎山天师府所传。

只是大家系出同源。

所以……

黄天道?

雷俊心中有了数。

黄天道脱离龙虎山天师府后,这些年下来也有自出机杼之作。

因为他们日常的处境与需求,进一步开创出用于隐藏和掩饰的高等灵符,不足为奇。

如果不是有一些灵气波荡,连雷俊都无法这么快发现此地有异。

而这灵气明显地波荡,说明黄天道徒预备做些手脚,已经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

难怪上上签提及,要在日落前赶到大榆岭。

看来这上上签的签运,就着落在这些黄天道徒身上。

虽有风浪但有惊无险,在这里的应该不是黄天道高功长老齐硕那般人物。

或者应该说,齐硕以自身为饵,牵制天师府高手的注意力。

大榆岭这边的额外布置,才是黄天道真正的要紧安排。

雷俊借助息壤旗,花费一点手脚,悄然越过那遮掩山谷的高等灵符。

他仿佛越过一道光辉的帷幕。

帷幕后,果然别有洞天。

多名黄天道弟子,正在忙碌。

山谷中,赫然已经立起一座巨大的三层法坛,坛顶光辉闪烁。

PS:6k章节,这章写得比较慢,昨晚半夜坚持写了三千多字实在支撑不住只能睡下,今天白天起来看,只有一个想法,什么玩意儿啊都是(苦笑),犹豫再三,还是删删改改再重写,以至于折腾到现在,实在对不住大家,实在抱歉,接下来继续努力写今天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