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亲戚式的还乡74(1 / 1)

亲戚式的还乡

朦胧的夜晚,犹如诗人的诗一样充满了幻想,房前屋后的山,万籁俱寂,没有行人的脚步声,没有汽车轮胎摩擦声,喇叭声,门前桥下流淌了多世的河水,发出澹澹声,平稳而富有节奏,演绎着人一生的故事,干旱时缩小,洪涝时放大,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晚上七点多睡觉,在农村多数人在这个点睡觉,早上十点多起床除了我,但是在城市郊区为了跑步赶量,必须五点起床,即使起不来,也要醒来,让自己知道信念还在。

前几天由于伙伴的邀请,前去观望,各自父母的皱纹、白发首先映入眼帘,同时也会看到同伴消瘦的面庞,也有跟我一样长了胡须,刚进门口时,低矮的院墙,瓦愣上有些灰色,一阵幽默式冷嘲热讽,见面也就这点欢乐。

走进正厅,一盆煤火生的旺盛,几块黑色的煤肩靠肩的并在一起,缝隙里散发出火焰,往前靠热乎乎的,相互问着各自的变化,回想起年幼时一起在土堆上玩时,如今孩子都能跑来跑去,由于长期在外,对后辈有些生疏,有时间回来时,村头的孩子看见我进村一阵差异,后面说谁家的亲戚来了。

摆出茶罐,这里的茶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茶罐,用泥土烧制而成,茶杯也是泥土烧制而成,一小擢茶叶放进茶罐,倒入水,放在煤火的缝隙,不一会儿就翻滚起来,倒入茶杯,恰好是一杯一口的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建修等等,跟烟酒同样的份量。

滚滚的茶香冒着热气,相比平时玻璃杯泡点龙井,猴急猴急的喝完要去干活,现在倒是悠闲,一口的茶分两次,三次边吹边喝,当然一块儿锅盔是必备的下茶美食,厚度足有十公分,两边烤的金黄,本地小麦面粉发酵,再加入适当的碱面,要用天地火烙烤而成,松软而醇香。

茶已尽兴,建议喝点酒提提神,平时已是身体欠佳,相比起丰收季节,大家都在家,早就忘记以前醉了多少次,吐了多少回,生活就是这样,就像老股民割了肉,听见利好又开始搬出了养老金,颠簸着汽车又去买吃的,有时间路太窄,几个人商量如果倒不过,几个人抬着掉头。

大家“哈哈。”

漆黑的夜晚,看着闪闪的车灯,也有个别的远近灯不分的新司机,小心翼翼的前行,好多年没有见过的夜景,不用任何的修饰,比起多年前简直是天翻地覆,明亮,行人匆忙,酒醉汉,扶着电杆,掏出手机在大骂,弄点小菜赶紧返回。

酒啊,菜啊,烟啊,摆了一桌子,粗糙且暴击,相比以前的干喝啥都不要,今晚又把我这平时啤酒一瓶就发晕的人带入节奏,一边相互嬉笑着各自的尴尬事,一边用扑克牌十点半的游戏,小年轻上场一押就是五瓶,我这平时押一杯不敢放大话的人,输一堆,抱一堆蹲在沙发背后就自己喝自己的了。

假期太短,身体太弱,几天时间眨眼而过,上次有水土不服的状况,临走时还包点药片,这次依然有,即不好意思说水土不服,又不能拿着平时汗流浃背锻炼的老本挥霍,因为我的根在这里,对故土和土炕的留恋太深,万丈高楼,清晰标识,有志愿者指路,也不及熟悉聚聚散散村间小路,一个枕头可以买一床铺垫的居室,也无法在踏实安心中足足躺十二个小时。

今天由于赶车的原因,又加其他事情,又是假日返程高峰期,早起洗一把脸,就出发,双脚踩着雨水冲刷过的路,微凉,秋风抖着,脚下的落叶噌噌作响,

一路顺风,再加今年丰收,果实,庄稼,都摆满了路边,特意买了三根麻烫,边走边吃,谁知乱了节奏,一口没咽下去,一口又往下咽,卡壳了,噎的两黄眼珠子往外凸,裤腰嘴张的老大,扶住电杆缓和了老半天。

看着涌动的人群,即将开出的高铁,今晚终点在长三角的某个城市,再见!我的家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