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太学新制95(1 / 2)

太学建立已经有三百余年,中间虽经历过毁灭与重建,但是其教学方式与内容一直都没有变化过。

如今刘协打算重设太学,那么重设以后太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办学,又该教授什么内容,那自然与之前的太学有所不同。

自光武皇帝后,太学成为了皇帝手中用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和舆论的工具,还未过百年,太学却成了士族为了对抗宦官和外戚的压迫,从而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舆论阵地。

太学之中,原本属于历代皇帝的解释经学典籍的权力被那些士族出身的海内大儒所侵占,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最高解释权自然也转移到这些士人手中。

自此之后,无论是出身豪强抑或寒门的太学生,皆被士族集团利用起来,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朝廷與论,抨击当权的宦官与外戚,最后士族集团在朝野内外的势力急剧扩大。

作为当时舆论中心的太学,各州郡学子与太学生联络,遥相呼应,

这些人中,如窦武、李膺、陈蕃、王畅和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等,品德高尚,时称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外号。

面对权势强大的士族集团,以宗室入继大统的孝桓、孝灵皇帝在朝中无依无靠,只能重用宦官,先后三次对这些士族们施行党锢政策。

那些被宦官们以“党人”罪名终身禁锢这些士人,后来甚至发展到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这些都说远了,不过这件事也可以说明太学的重要性。

在拥有后世灵魂的刘协心里,早就初步领会到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只要拥有了经学典籍的的最终解释权,也便有了掌控官方的意识形态,而太学也就成了输出这些意识形态的重要地方。

因此太学的主导权,刘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

刘协看向殿内的众臣,继续说道:““太学作为朝廷的最高学府,身肩教化之职,故而选贤举能,必须要慎之又慎,朝廷应当选择那些学识深厚,品德高尚之士担任授学之师。至于朝廷中现有的太学博士,太常府应当组织策试,合格者方可留任。”

说这番话时,刘协看向太常种拂,对他说道:“如今关中诸郡已定,我已准备下诏从各郡选取有声望的儒生,然后再由种卿对这些儒生主持策试,然后根据考核的成绩对这些人进行评等录用。”

听到皇帝的安排,种拂谨慎的答道:“臣谨诺!”

皇帝这才说道:“成绩优异者可为郎中、议郎,考核中等的儒生皆可进入太学里教授学子传习经书,不合格者则遣返回乡。”

太学自建立之初便以《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分经教授弟子,员额在十人到三十人之间不等,可以说五经博士在太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刘协原本以为他的这一举措会得到朝中诸位大臣的支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反而招致了士族出身的大臣的反对。

太常种拂率先起身回道:“陛下,能够担任太学博士的无一不是通晓儒家经典,学识高深之人。而各郡选取的儒生虽然说学识尚可,但若是让他们替朝廷教授子弟经典,恐怕难当其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