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锤子的买卖(求打赏月票!)(2 / 2)

在多次提议立太子这件事上,立太子对他是极为有利的,但是这会引得嬴政和昌平君之间矛盾冲突加大。

而且他之前已经有过数次建议嬴政拜自己为太子的失败经验,嬴政对他早有防备。

扶苏想过了,要么干脆不要让昌平君提立太子的事情,让他给嬴政尽忠。

要么,让昌平君一次就做成这件事。直接册封他为太子。到时候木已成舟,只要立了太子,嬴政不可能废自己。

只是这是一锤子的买卖。

必须要有周密谨慎的计划,才能让嬴政就范。而且必须是一次就成功,绝对不能再拖。

否则以嬴政的能力,这次再被他阻止,以后嬴政更加防备昌平君,这件事更加不可能放在台面上讲出来。

以昌平君现在的实力,他完全可以用权势逼迫嬴政立自己为太子。

但是这么做,很可能会导致君臣二人失和。

这就会让身在秦国的楚系势力,蠢蠢欲动。

在秦国的楚系势力,不仅仅是身上流着楚国的血那么简单,他们是心向楚国的,在为楚国的利益做打算。楚系势力,他们的背后是楚国在支撑。

秦国内部宗室集团和楚系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两国国家的较量。

而这种秦楚之间国力的较量,同样在楚国的王宫之中也在上演。秦楚互为联姻,楚国王宫里也有秦国的血脉,楚国的秦系势力,也是在为秦国谋取利益。

百年来,秦楚之间明里暗里不停地斗争。

而自己就偏偏卡在这种时候出生,秦楚之间的矛盾关系升级到了最高点。

不是秦国灭了楚国,就是楚国灭了秦国。

倘若嬴政把自己立为太子,就等于拱手给楚国一枚可以操作的棋子。

就算嬴政同意,秦国的军功新贵、宗室大臣,他们也不能答应。

就在过去短短几十年内,因为昭襄先王的驾崩,秦国的权力一度落在华阳太后楚系势力的手中,三度更换国君,扶持傀儡十三岁的傀儡太子嬴政为秦王。

先后发生吕不韦专权、嫪毐之乱。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对老秦国的旧贵族利益损害最大。

这根本不是用嬴政喜好与否能决定的问题,而是权势角逐谁胜谁负的问题。

扶苏不想做案板上的鱼肉,哪怕这个人是嬴政,也要和他争。

他若是这次嬴了,历史将被改写。

扶苏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他要一次把这件事情给做成,那就得打个嬴政猝不及防。

-----------------

两日后,秦国王室公子子婴的次子出生了。

公子子婴,乃昭襄先王的兄弟的儿子。

庶公子从被生下来开始,就注定没有争夺王储的资格。又因为生在秦国,没有战功就没有爵禄,而这位公子子婴,却因为先父立过战功,所以留在了宫中。

这个战功立的时间也很特殊,正是在当初白起被斩杀之后,秦国陨落一代名将。

昭襄先王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稳定军心,决定在王室之中挑选人去担任将军。

子婴的父亲作为宗室公子,请求昭襄先王给他机会。

昭襄先王给了他一个机会。

而前有昭襄先王给庶弟开恩,这样导致了后来嬴政的庶弟在夏太后等人的支持下,他们也用这件事情,让嬴政下令让他的庶弟成蟜参与攻打赵国的战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