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欢迎来到后世华夏!334(1 / 2)

楚祯没想到来的人会是少年诸葛亮,而且离三顾茅庐还有十年之久。

这个时候的刘备在干什么来着?

好像是在跟曹操混,著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差不多就是这时候。

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孙策都还在,曹操刚接到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未与袁绍对决。

离刘备占据荆州、益州还有十多年,也就是三顾茅庐后,刘备才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此前一直打仗一直败。

先后跟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最后到了荆州刘表这,呆了足有六年后,才三顾茅庐,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昭烈帝苦啊!

“孔明你们坐好没?”

楚祯回头看一眼车内,年仅十六七岁,朝气蓬勃,又不是稳重儒雅的诸葛亮,被李世民和朱棣夹在中间,让人实在想不出十年后孔明出山,就出使东吴,联合孙十万打了赤壁之战。

等等。

出使东吴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

知识学太多,都学杂了。

诸葛亮笑道:“楚先生勿虑,我等已学会如何绑安全带。”

林黛玉抿唇笑着,刚才她教清姐姐怎么系安全带时,后排三人也在跟着她学。

“系安全带应该不难受吧?后排可以不用系,副驾驶一定要。”

楚祯又跟他们说,有些人嫌麻烦就是不系安全带。

“奴家不觉难受,楚郎君尽管驾车。”李清照笑道。

“尚好。”

“你开车吧,朕看着你怎么开!”

几人都说还行,诸葛亮多问一句:“这安全带像是防止人被甩出所用,若是如此,这无马之车跑起来相当快?”

楚祯笑道:“孔明一眼看出安全带的作用,果然足智多谋……至于车速,待会你再亲自体验下!

坐好,咱们出发了!”

说着,按下车子的启动按钮,七座商务车引擎发出响声。

车子缓缓前行,几人看着他转动圆形轮盘,车子也跟着转向,一路往前,行驶进村子内。

诸葛亮看着前面那发光的板子,神情惊讶,这无马之车真的跑起来了!

它究竟靠何物来拉动?

车头内震动发出声响的东西?似乎有精巧的机关藏在里面。

车子往前开,诸葛亮看到了更多与此车相似的车子,又见到了路上不少人骑着二轮车,双手握在前面,灵活轻快的往前骑。

路上行人穿着打扮与楚先生相似,许多人手里拿着一块发光的板子,低着头走路,看着那板子,不知何故。

“那里就是林妹妹先前去过的超市?”

李清照指着路边,惊奇的问。

林黛玉“嗯”了一声,笑道:“里面卖的货物很多,上回我没进去,等会子我跟清姐姐一起去逛。”

她很期待这趟的游玩,先前只在照片里看过,如今能亲自去看一眼。

“超市?”

刚成为大明太子的朱棣,被村子里种种事物所吸引,也看向那家超市,见透明窗户里面陈列着许多货物,有不少客人在里面买东西。

“这是杂货铺?还是米粮店?为何叫超市。”副驾驶位的朱元璋问道。

楚祯一笑,“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里面既有食物,又有台灯、电风扇,米面粮油也有。超市诞生是顺应时代潮流,因为生产力发展后,商品类型太多,各种小吃、调料、生活用品等,就都塞超市里面卖。”

李世民回头再看一眼那家超市,问道:“这村子看着不大,也有超市?”

又补充解释:“超市卖的东西很多,听着相当于长安城的东西两市。”

诸葛亮往左看一眼这位三千精骑破十万大军的大唐太子,他说的长安,可是西京?

西京也有东西两市。

另外,这是村子?!

诸葛亮看了看四周,屋舍俨然,并排紧密,地上铺了成片的砖石,连行车的道路都如此,街道两旁店铺众多,繁华热闹之景堪比襄阳。

这是一村之地?

楚祯笑道:“还不止一家,四五家那么多,不过都不大,等进城还有更大的。”

“我们之后去超市逛一下如何?”

李世民先提议,他用过台灯,也吃过一些包装袋里的零食。

几人都没意见。

楚祯继续往前看,一会儿后,摁了一下喇叭。

黛玉被这声音小吓了一跳,看向前方,见有一辆电动车慢悠悠的骑着,挡着了路,听到喇叭声后才往旁边骑。

朱元璋道:“这是车子的铃铛?让人避开车子。”

“我们叫喇叭,单纯是告诉别人车子来了,让一让。”

楚祯说道,“但实际上,许多人开车就是瞎乱摁喇叭让别人让出路。”

李清照,林黛玉看着外面窃窃私语,后排的李世民三人也都从车窗看着外面。

朱元璋年纪最大,坐在了副驾驶位,朱棣只能和李世民坐后面,中间坐刚来的诸葛亮——孔明虽然年代最早,但现在他年纪反而最小,只能坐最不舒服的中间位置。

被誉为忠臣代表的诸葛孔明,左边一个玄武门李世民,右边一个靖难朱棣……

商务车出了村子。

楚祯正想汇入主路,看着窗外的诸葛亮却突然说:“田地里的禾苗种得如此密集?!”

他旁边的李世民笑道:“这儿的稻谷亩产千斤。”

“千斤?”

在隆重耕读隐居半年的诸葛亮为之动容,朱棣也是一脸的惊讶。

楚祯笑了下,问他们:“要不要停下来看看?”

朱元璋点头:“好,停下我瞧瞧你们亩产千斤的田地。”

于是楚祯找了个地方在路旁停车,跟他们说了一声怎么解安全带,怎么开门。

七人都下了车,站在路边眺望绿油油的田地。

朱元璋和诸葛亮下田地去,亲自摸一摸这里的禾苗,讨论着什么。

这两人都下地耕种过,不像李世民和朱棣,出生就是公子哥。

朱棣问了楚祯,这儿是一斤是多少,又在心里换算千斤是多少石。

林妹妹和李清照跟紧楚祯,他去哪,两人就跟去哪。

李世民看着四周,感叹道:“后世的田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劳作少了许多,一户人家一年种七八亩地就可以,不像大唐,每户人家都要种几十亩地。”

楚祯问道:“我记得唐朝每户人家分到的田地都很多?”

跟在他身后的李清照回答他:“唐朝初年行租庸调制税法,男丁成年则分百亩地。”

楚祯点头,也感慨的说:“百亩地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种起来能把人腰都累断。”

现代一家人种十亩地已经了不得,农忙时都会很累,可想而知古代种百亩地是什么场景。

“机械?种田用的?”李世民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机械。

几人也都看过来。

“从耕田,到收成,都有机械。”

楚祯笑道,指着田地说:“耕田时,会有一辆车子在田地里跑,车子底下有转轮,将泥土刨松软;

插秧,收成时也都有相关的车子。不过,许多地方还是靠人工,只有收成时花钱请一辆收割机来,一边收一边脱粒,直接得到稻谷回去晾晒。”

“啊!”

旁边的李清照吃惊看向他,被收割机的功用所吓到。

朱棣,李世民也是听得心驰神往。

诸葛亮看着这一片田地,想象稻穗金黄后,与这车子相似的“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跑,将稻杆扔在地里,只收走稻谷的一幕。

大唐太子说这里是后世,但看着与神仙术法也相差无几。

“这收割机是如何造出来的?”

燕王问出了诸葛亮想问的问题。

“车子能跑,是靠石油和电,这两样又与数理化有关,所以还是得学数理化,才能造出来。”

楚祯微微一笑:“一个人学还没用,必须得百十万人一起学,合众人之力,才能造出便宜好用的机器。”

听到百十万人,朱棣和诸葛亮就知道在他们那是造不出这东西的。

诸葛亮心中又有问题,石油和电又是什么?

这些车子竟是靠雷霆来拉动?

果然是太虚梦里神仙术!

“至于为什么禾苗种那么密集,原因就在于肥料与农药。”

楚祯回答诸葛亮之前的问题:“肥料能使禾苗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农药能将杂草和虫子杀死,所以只需要保证光照,稻谷就能有千斤收成。”

“田地无需引水?”

“现代水利很发达。”

“敢问楚先生,还有这肥料和农药……”诸葛亮施礼询问,惭愧道:“亮只知给人用的药,竟不是给杂草和虫子也能用药。”

楚祯笑:“肥料是磷肥,钾肥,氮肥等,包括农药等,都是化工产品,经过一代代改良出来,你们那里想获得大量肥料只有出海挖鸟粪,海岛上的鸟粪是优质磷肥。”

氮磷钾又是何物?化工产品?

诸葛亮惭愧道:“亮才疏学浅,不知海岛鸟粪之功效,受教了!”

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恭维一句,楚祯免不了得意下,笑道:“孔明不必自谦,我这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不知这前人是多少年?”

诸葛亮立刻想明白这比喻的意思。

“一千八百年。”

“亮竟梦到千年后?”

诸葛亮再次看向四周,楚祯笑着没有解释,见众人没有问题了,就招呼他们上车。

继续往前,出了村子,上到马路上,因为朱棣一句“这的路都铺了什么?如此笔直平坦!”,楚祯又把车子停下。

众人下车,研究起了大马路。

诸葛亮站在路旁,脚用力踩了踩地面,发现其硬如石块,再看路上的车子一辆辆的驶过,平稳快速,道路往前延伸一眼看不到头。

更古怪的是,道路两旁及远处,都有一根根圆柱子矗立在地上,上边绑有树根线,看着像是某种祭祀仪式。

“莫非是引雷所用?”

诸葛亮想到了前边楚先生说的话。

李世民也踩了踩地面,再次对楚祯感叹道:“先生所在国家的路,真是令人心生艳羡,如同铁水浇筑而成一整块,连村子里都是这样的路面!”

朱棣深表赞同,大明若是有这样的官道,能省去多少事?

楚祯又给他们解释:“这不是铁水,而是水泥,一种类似米浆的东西,能把碎石和沙子混合起来凝固,变成坚硬地面。当然,也不全是水泥,还有一种叫沥青,从石油中提取出来。”

诸葛亮又听到了一次石油,但他没马上细问,他猜自己问了肯定听不懂,此刻楚先生也没时间为他解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