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太祖显灵了!!!327(1 / 2)

安排好事情后,楚祯也回到了海城。

他出现在二楼,却不见李清照和林妹妹,也不见李世民和朱元璋。

喊了一声,才发现两个在楼下,两个在楼顶——李清照和林妹妹在楼顶浇菜,楚祯先下楼,见到李世民和朱元璋正围着他那两辆车子看,研究些什么。

“二郎想学驾照了?”

楚祯笑着打趣。

“驾照?”

“就是开这辆车的许可,有了驾照才能开车上路,否则就是违法。”

“你们这的律法还挺严。”

朱元璋说了一句,他记得这儿连黄金都不许随便买卖,枪支大炮倒是好理解,等同于造反用的铠甲。

“时代在变化,律法也在变。”

楚祯没有解释太多。

李世民指了指商务车的车轮,朝他问道:“这种车在泥路没法跑起来吧?容易陷进去,轮子会打滑。”

楚祯惊奇道:“二郎竟然看出来会打滑!”

李世民笑起来:“我看你这车的轮子就想到了雨天泥泞路,尤其行军时,大雨过后运送粮草,牛和驴拉着车,蹄子不断打滑,士兵们在后面推,滑到摔一跤弄得满身都是泥巴。”

朱元璋深表赞同,称每次下雨,都要为粮草能否及时送到而担忧。

楚祯想象那样的画面,果然想象不出来。

现代农村都很少有路满是泥泞的时候,只有看纪录片才能见到。

“这种车普通人要劳作十年才能买一辆。”

楚祯拍了拍这辆二手商务车,“它不会跑去泥泞路,都是在城市的大马路上跑,等下次我带你们出去逛一圈,你们就都明白了!”

“正有此意。”

李世民笑说。

击退突厥后,他可以将重心放在治理国家上。

如果不知道后世这些神奇事物,他大可以按部就班的来,士农工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等。

可如今,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先前平定天下,无暇多顾,眼下却是可以出去亲自看一眼这与大唐完全不同的后世!

“等解决完我那老四的事情,再一起去城里,如何?”

朱元璋提出建议。

李世民没意见,按照他的估计,有了洪武帝和楚先生帮忙,燕王会很快攻入大明京师。

到时再邀他一起去。

楚祯点头,与他们回到二楼。

林妹妹两人也下楼了,几人坐着聊了一会。

李清照好奇问他:“为何提前给朱高煦说他是汉王?”

楚祯笑了下,解释道:“一来朱高煦作战勇猛,汉王这称号霸气,能在梦里吓到他们,且与太宗对应,都是朱棣登基后的事。

二来,少了这场大战,及后续战役,朱高煦更没可能当上太子。”

他对制止这场大战,快速结束靖难之役有信心。

李世民问道:“你们要如何夺兵权?”

没错。

制止这场白沟河之战,快速结束靖难之役,最核心、最关键就是夺李景隆的兵权。

不,应该说,夺大明六十万朝廷军的兵权!

想夺兵权,就得搞明白兵权从何而来,权力从何而来!

这一点,李世民和朱元璋远比任何人都懂。

楚祯三人都看过去。

朱元璋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才说道:“我把夺兵权地点,定在了白沟桥。”

“白沟桥?”

李清照有些惊讶,“两军中间?”

她还以为是楚郎君与洪武帝直入李景隆帅帐,让李景隆等将领自愿交出兵权,她还想要让楚郎务必小心些。

谁知,洪武帝却把夺兵权地点,定在了两军中间!

李世民略一想,笑道:“洪武帝是要堂堂正正的夺权,若是能成,此次靖难很快就能结束,若是成不了,则失去后续变化,只能坐视燕王与朝廷军对战。或者南下去京师,与建文帝相谈。”

朱元璋坐在沙发上沉默的思考,像是默认了他的分析。

楚祯问李世民:“你觉得建文帝会交权?”

李世民笑而不语。

林黛玉和李清照对视一眼,也听出了楚祯的言外之意。

朱允炆是皇帝,大权在握,岂会甘心被“死”了两年的皇爷爷拿捏?

更何况从他迫不及待的削藩,以及削藩手段来看,朱允炆对朱元璋的感情,实在有待商榷。

“消息来了。”

楚祯忽然说,看向朱元璋:“我先过去,待会你再来。”

“好!”

朱元璋不再迟疑,定下了谋划。

……

楚祯再次来到白沟河北岸时,天还未亮,朱棣、朱高煦、张玉、陈亨等人却已经在帐内等候着,烛光照在每个人脸上。

他们都穿上了铠甲,腰间佩剑,一副和谈不成,就下令渡河决一死战的坚毅神情。

一个小细节是,朱棣不再坐在帅位上,而是空出来。

“史官!”

身披甲胄的众人站起身迎他。

“坐。”

楚祯找了张椅子坐下,对朱棣说道:“待会事情一旦有失,我就带着你爹回去,你们只能自便。”

尽管有信心,但楚祯也学李世民,做事前线安排好后路。

“多谢史官!”朱棣站起身拱手道谢。

朱高煦也忙起身。

楚祯点头:“其他事我都跟你说了,你去安排吧。”

大战在即,朱棣没有了前日的患得患失,也没有了瞻前顾后,开始果决的指挥众人行事。

第一步,下令各营起灶做饭!

人是铁饭是钢,三军未动先吃饭!

楚祯笑了下,出营帐去,准备四处看看。

“史官等等我,我带你去!”

朱高煦追出来,带上十多个亲卫跟着他走。

楚祯也没去哪儿,在营地各处看了看,就来到了前天选定的白沟桥附近。

这桥不算小,但对于双方合计七十余万的兵马来说,简直和没有一样,谁也不指望靠这座桥来通过。

楚祯召出史书,开了史官之眼,从高空俯视白沟河两岸。

仿佛是不约而同,也可能是朝廷军的探子看到,朝廷军与燕军一样,营地各处都燃起了火光,开始生火做饭,为天明后的大战做准备。

方圆百里地,皆是煮饭冒出的焰火气,双方如躁动的火药桶,即将爆开!

“史官,您说……”

朱高煦欲言又止。

楚祯权当没听到,感慨的说:“如此大的战场,一杆帅旗折断怎么可能影响全局?”

许多关于这场白沟河之战的史书内,都写着一场大风吹起,刮断李景隆帅旗,导致朝廷军大乱,朱棣再趁机纵火烧营,从而赢下这场大战。

有一些史料严谨点,还会说是朱棣率精骑冲到李景隆大营,恰巧才有旋风刮断帅旗。

但更多的史料,都是把此战胜败归功在旋风上。

“这都是谁写的史书?”

朱高煦振振有词道:“帅旗在几里地外,被风刮断又岂会影响到前军?一定是那些文人胡编,把我连斩三位大将的功劳推到了什么旋风上!”

83中文网最新他对此耿耿于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