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永乐大典,三宝太监310(1 / 2)

侧殿大门开启,二十岁出头的宁王朱权,快步从中走出,抬手叫住了四哥朱棣。

“十七弟,你……唉!”

朱棣在马上看着他,长叹道:“四哥不该来,使你心里害怕躲着,也罢,四哥不多留了,能见十七弟一面也不算白来一趟,四哥心里满足了,也该告辞离开!”

说完拉着马绳,就要离开。

“四哥!!”

朱权忙追上去,拽住朱棣马绳,恳切道:“弟弟年轻不经事,哥哥就原谅弟弟这次吧!”

朱棣止住停了马,朱权亲自为他牵马回殿门前,再恭请四哥下马,重新入殿内叙话。

朱棣见好就收,与他进了殿内。

“十七弟,借我五万兵!”

落座后,朱棣一句话就让朱权火烧屁股般,坐立难安。

他早猜出四哥来意,就是想收编大宁都司的兵马,软的也好硬的也罢,拿不到兵马四哥就不回去!

朱权看向自己府里众人,发现他们都不吭声,再看向妻子张氏,她也只是抱着儿子坐在那。

朱棣说道:“靖难的起因、缘由,想来十七弟都已知晓,七月时,张昺谢贵二人奉女干臣之令……”

随着四哥的讲述,朱权沉默下来。

父皇崩后一年里,他已经想了太多,尤其是在今年四月,建文帝连废四王,逼死湘王后,他就知道,这事一定会轮到他头上!

“四哥。”

朱权委婉说道:“在您起兵靖难后,朝廷就削去了我统领的宁王三卫,大宁都司兵马虽多,却已被朝廷拨给刘真、陈亨与卜万三人,去哪儿我也不知道了。”

“他们在松亭关,十七弟岂能不知?”

朱棣直白说:“陈亨托心于我,只要十七弟支持,他就肯为我说服陈文、徐理二人来投。”

朱权立刻问:“先前卜万下狱……”

“是我用的反间计!”

“……”

朱权只感到无奈,更头疼万分,四哥来势汹汹,把话都挑明了。

如此一来,除非他现在就下令逮捕四哥,否则这事完不了——四哥连陈亨是他的人都告说出来了。

王妃张氏先起身给朱棣行礼感谢,再对朱权说道:“殿下,妾身方才听到四哥说,那位楚史官赠予了许多宝贝,不久前四哥也送来了一本医书,妾身按照医书用药,身体好了许多,可见这位楚史官确是来历非凡。”

提到这事,朱权也给朱棣道了谢,问道:“四哥,你说的这位史官……”

朱棣微微一笑,把刚才朱能的话又说了一遍,且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讲述:

“……真定之战后,楚史官骑着马,面前漂浮神光流溢的宝书,一步步穿过战场,进了城,见到长兴侯等人后,给他们透露了各自的命数!”

众人纷纷看着燕王,想象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史官没有参与进战场厮杀,只在两军对垒结束后,骑马缓步踏过满地的尸体,为死去的人上了一炷香,又给投降的将领泄漏了他们之后的命数!

朱权忍不住问道:“那位史官可有说起我?”

朱棣神秘的说:“不如我把史官请来,十七弟你来问他。”

“我?!”

不知为何,朱权顿时紧张起来,心里挣扎了好一会,才艰难点头:“也好,四哥就把史官请来,明日我斋戒沐浴,再出城迎史官。”

“哈哈哈。”

朱棣大笑,“史官下凡岂有走城门之理?十七弟且等上片刻,史官很快来到!”

他当着朱权的面,撕掉了一张纸条。

众人注视下,纸条化为了星点消失。

朱权更加紧张,张氏也不禁看向四周,心中猜测这位史官会以何种方式来到。

朱棣悠然喝茶。

一会儿后。

朱权按耐不住,问:“四哥,史官会不会今日没空……啊!!”

骤然间,殿内多出一人,把朱权吓得一激灵。

众人也只感觉眼前闪过什么,定睛看去,殿内多出一位长相俊朗,气质出尘,穿着古怪的年轻男子!

“史官,您来了?”

朱棣起身恭敬行礼,朱能也朝年轻男子行了一礼,众人回过神,原来这就是史官。

宁王府众人纷纷行礼,口称见过楚史官等话。

“……无需多礼。”

知道这里是宁王府后,楚祯大概了解了什么情况。

他被朱棣这厮利用了一次!

用他穿越出现,吓住宁王府众人,坐实他有天命,是当之无愧的明太宗。

“史官,您请坐!”

朱棣把自己刚才的位置让出来,满脸笑着说。

楚祯也没客气,坐下来,先问朱棣:“宁王答应把兵马借给你了?”

朱棣兄弟二人对视一眼。

“还未曾,但我想十七弟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朱棣自信的说。

朱权不去看自己四哥,转而问楚祯:“听说您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知晓我等将来事,也知道我四哥将会成为‘明太宗"!”

三字给他加重语气,楚祯笑起来。

发完小小的牢骚,朱权继续说:“不知史官能否告诉我,这场靖难会以何方式收尾?我宁王府,我父皇分封的诸王,将来又会如何?”

宁王府众人齐刷刷看来。

五岁的朱盘烒在母亲怀里想说话,被张氏及时堵住嘴巴。

“你问题涉及到的人太多了,三言两语说不完。”

楚史官的话,让宁王朱权脸色尴尬。

朱棣倒是毫不意外,史官和朱国瑞说话也是如此。

楚祯反问朱权:“我如果说,这场靖难会持续四年,最终是燕王他在几次大战后,率兵南下,朱允炆在一场大火中消失,燕王登基,年号永乐,后世人称永乐大帝,你会不会帮助他?”

朱权等人一时被这信息量极多的话惊住。

直呼建文帝名讳,靖难将会持续四年,建文帝崩,四哥年号永乐。

“为何加个大字?”

朱棣第一个对“永乐大帝”这称呼表示不解,三国时孙权的谥号是大,史书称吴大帝,永乐却是年号。

楚祯笑了下:“单纯是后世对政绩斐然的帝皇称为大帝,没别的含义。”

朱棣立刻改口:“永乐大帝这名字听着就好!”

他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了,尽管如今离夺皇位还差万里远——从大宁府一路打到应天府,万里远。

“永乐大帝……”

朱权神情复杂的看向四哥,当初大哥病逝时,他们兄弟难得聚在应天府。

那时候,他就忍不住想,父皇会立谁为储君?

二哥秦王?三哥晋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