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闫家内乱478(1 / 2)

应该说人上了年纪,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像闫埠贵,他现在就是一点脸皮都不要了。

跟十四五的孩子碰到了,也是该怂就怂,该跪就跪,从来不打磕巴!

学校里安排他扫地,他就扫地,扫得干干净净。

安排他清理厕所,他也不抱怨,哪怕有不懂事的孩子,故意丢砖头进粪坑,他也当没这回事。

回到院子,就躲在家里,院子里的事一点都不掺和。

这也让老院子里平静了不少。

但无风起浪这个事,也不是没有。

闫埠贵终究还是被他几个孩子摆了一道。

这事还是从前几年下乡引起的。

可这些问题,闫埠贵一样都不愿意干,还是让三个孩子自己解决。

所以那些表现好,进步了的同学闫解娣没听在耳朵里。

闫埠贵这个身份,愿意跟闫家结亲的人没几个。

阎解旷,闫解娣要下乡,想着让闫埠贵想個办法把他们留在城里。

其实闫埠贵杨瑞华倒是真想找户好人家,把自家小闺女留在城里。但这个事被闫埠贵连累了。

这倒不是说乡下日子一定多苦多苦,而是像闫解娣这个年龄,没吃过那种苦,也不知道该注意什么。凭着一腔热血,就是想着别人行,她们也行,一个劲的蛮干,身体落下隐患也是正常。

所以那段时间闫解娣都是进出撅了个嘴,心情相当不好。

太差的那种家庭,闫埠贵又看不上。

闫解放要转正要结婚,要房子。

毕竟每个人听到并且记在心上的故事,都是自己想听的故事。

也就是几个孩子的工作,房子,都得各自去争取。

事实上,女孩子去乡下也的确不方便,别的不说,就每个月那几天下地干活,那一批人后来就落下了各种各样的毛病。

当时轮到了老二老三老四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按理来说,父母没钱,养大兄弟几个也是不容易,让孩子自力更生也是没办法的事,孩子们也不会记恨。

一开始闹起来的是闫解娣,她听说了一些下乡同学的遭遇。说实话,挺恐怖的。

但那些各种苦,各种难,闫解娣是记得清清楚楚。

按照闫家一惯的家风,就是孩子成年后,各自的事情各自办。

像闫解成一开始也是如此,工作是街道安排的。如果那时闫解成不走错路,那么以后房子,还有结婚的钱都得他自己出。

这就让三个小的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了。

最后房子,媳妇基本上就是闫埠贵夫妇解决的。

可事情的关键就是闫解成曾经犯过错,把自己搞得一无所有。

如此也就耽误了下来。

工作自然是别指望的,倒不是没办法,而是给闫解娣解决了,老三的工作要不要解决?

老二已经好几年的转正要不要想想办法?

可以说兄妹三人的前途全部是被闫埠贵影响了,关键闫埠贵还不愿承认。毕竟承认了就要负责嘛!

到了现在几个孩子等于说被闫埠贵已经坑了几年了,别家的孩子还能偶尔回回家,或者说父母寄点什么让日子好过一些。

这在闫家肯定是不可能的。

什么都没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