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低头21(1 / 2)

  及笄礼都过了,女郎早就该议亲了。

  家主这不提不见,连封信也没有,难不成要一直将女儿留在梨县这偏僻地方吗?!

  杨嫣要是知道了织烟所想,必定要劝对方别想太多。就长安的情况,别说一个发配老家女儿的及笄礼,原主她爹估计就连自己过寿也不一定能记起来。

  要知广饶郡这边虽然一片平和安稳,可不代表着天下就是如此。这可是要不了几年就要改朝换代的王朝末期,杨嫣刚刚穿来的那几年还维持着的盛世安稳假象早就被撕得粉碎:不提早年那场被勉强压下去,但到底让帝国元气大伤的起义军,单就说一年前河东张从嵩反叛,叛军来势汹汹、连下数州之地,只几日时间已取洛城,兵锋向西、直指长安。

  这种时节谁有心情管家中女儿的及笄礼?长安的衮衮诸公多半都在忧心自己的项上人头,或者担心天子弃城而逃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在离京队伍中占上一个名额。

  好在许家的大梁王朝还没到气数已尽的时候,朝中到底还有能将精兵,右骁卫将军宣昌德率部拒贼于溧关之外,没让朝廷狼狈到连都城都丢弃的地步。

  好事是好事,但是这位宣大将军驻守溧关,还不忘关心朝中大事,他上书极力陈情、请陛下斩朝中奸人。虽然找的罪名比较苍白无力、公报私仇的态度比较不加掩饰,但是这可是救了朝廷的大功臣,他提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又怎么了?皇帝当然满口答应,一部尚书的脑袋就这么被摘了。

  可巧吧,这位尚书杨嫣在原主的幼年记忆里见过几回,名字也比较耳熟——能被原主亲爹请到家里,还见过家眷的,那当然是嫡系得不能再嫡系的杨氏门生。现在问题来了,这位宣将军今天能说动陛下斩了一部尚书,那明天是不是就能杀了三公之一?

  朝廷的危局暂解,但是原主亲爹的危局似乎更严峻了。

  这样性命攸关的状况下,原主她爹能记起一位远在梨县的女儿的及笄礼才怪。

  当然这年头消息不畅,在大后方、一片安稳的梨县还没有什么天下烽火四起的危机感。

  已经有年头没有来信问候的原主爹也不可能专门告知这些事,杨嫣都是通过书肆的郭铺头得知的消息。后者借着《问仙》的这股东风,早都把生意做到都城去了,拿到的消息比梨县的大多数人都广得多,杨嫣再联系剧情一分析就能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让杨嫣说,她爹也不必担心那么多。她爹心里慌,但是皇帝心里也慌啊。

  要知道皇帝可是刚刚经历过河东叛乱,又有人带着重兵扼守入京要冲,性命放于别人手中,他能放心?

  这种事杨嫣也没法跟别人说,梨县这边知道这些事的人都没有多少。

  也就是第二日量完了尺寸、往书肆的路上,她忍不住小声跟冉韬吐槽了两句。

  冉韬倒是很干脆:“用人不疑,如今宣将军镇守溧关、朝廷当以厚禄封赏。”

  至于到底怀没怀疑,那是要卸了人的兵权之后才能细说分明,如今这状况,皇帝就算装也要装出个“信任有加”的样子。

  杨嫣听了他那个加重音的“如今”,忍不住嗤地笑出声了,“你是说‘假齐王’的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