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宫门请罪——回京47(1 / 2)

温知危见到那柄道快要落在那人的头颅上,冷哼一声。

他望向城楼上,“回去告诉你们王爷,若是想要跟辽国那般覆灭,尽管来进攻大衍!我们走!”

大衍的军队匆忙离去,姬襄不满地撇了撇嘴。

回过头看向身后的城墙,颇为地不满。不过倒也没有任何埋怨,她心里猜测定是温知危让他们出来溜溜,好让大明那些人滚回家去!

现在看来,效果奇佳。

“大帅,你说你要回京?”冯江篱听到此话,不由得猛站起身,脸上尽是愕然。

温知危点了点头,“此次回去,怕是归期不定,所以监军大人会留守在此,同你们一起镇守边关!”

赵溪闻:“……”

他何时说过要留在这里?

他瞥了眼温知危,见他面色如常,神色却凝重,心中不由得有几分担忧。

此次回京,定是有事隐瞒他?

赵溪闻并未说破,翌日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温知危便带着常文竹一队人马回京复命。

昨夜中,他突然被温知危叫去,还以为是要吩咐在玉阳城中的事,没料到是要让他一同回长安。

常文竹不知温知危为何要这么做,可他也不过是他的属下,遵命行事罢了。

待到策马过了十里左右,温知危不仅回过头,看向那逐渐变小的玉阳城,唇边露出一抹苦笑。

纵马扬鞭的日子,应是要结束了。

“大帅,舍不得?”常文竹见他神色有些惆怅,开口打趣道。

温知危失笑地摇了摇头,他调转缰绳,疾驰而去,“走吧,回长安!”

一路疾驰而行,他们逐渐靠近长安,眼快要见到那座城池时,温知危却猛地拉住马的缰绳,停留在原地。

常文竹见他这一路上跑跑停停不知多少回,心中愈发疑惑,那座城就让他这么地不想相见?

此时的太和殿外,年轻的帝王抬眸看向天际。

屋檐的尖角处,时不时发出“嘀嗒”的声音,一颗颗晶莹的雨水猛地砸在地上。

天空似是一贫如洗,已不是前几日那般的阴雨天,今日的暖阳倾泻在每个角落,阴暗被逐渐驱散。

此时艳阳高照,倒是带有几分灼热的气息,空气中还有几分潮湿。

站了许久,他的身后走出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见他神色怅然,忍不住开口提醒:“陛下,进去歇会吧?”

年轻的帝王闻言,并未回头,而是喃喃自语:“德清大监,他快要到了。”

长安城外。

大批人马停在五里处,常文竹得到命令后,朝着身后的众将士做了一个指令,他们便原地驻扎。

常文竹修书一封,让人送入宫中,得到帝王的请示过后,他们才能进城,若不然定回引起骚乱,免得有心之人会污蔑他们造反。

他们可不想背负这种骂名。

“大帅,你心情好像不太好。”

“哦,有吗?”温知危薄唇轻启,语气十分淡然。

常文竹:“……”

他觉得就不该问。

似是又想起什么,他开口提醒:“哦,回长安后不要叫我‘大帅,’同以前那般,叫我子殇便好。”

“是,子殇!”

守规矩的模样,让温知危简直是挑不出丝毫的毛病,曾经的他似乎也是如同这般,那么地听萧衍的话?

他们在城外的动静,自然是免不了引起城内百姓,亦或是路过的人的好奇。

这不,城中酒肆的说书先生便开始娓娓道来。

只不过是都是经过一番美化,多了些波折得来罢了。

傅卿云路过时听到,唇边的笑便没有停止过。他坐在雅间中,让侍从挑开帘子,勿要遮挡住说书先生的声音。

面前一杯茶,时不时斟酌一杯。

不知何时,他的身侧坐下一人,直到剩下的两侧全部坐满,侍从十分有眼见地放下帘子,甚至把门给紧紧关上,守在门口处。

屋内的人,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了杯茶,面色寡淡。

傅卿云见众人面色凝重,挑唇轻笑,“我说,三位挚友,好不容易聚在这,愁容苦脸的像什么样?”

“得了吧你,宰相之位可得坐稳,免得被子让抢了去。”

“……”

洛砚南瞥了眼赵溪闻,心里更在嘀咕着这人不是在边关,怎么就跑回来?

“在这里说风凉话,倒不如想想,如何解决陛下和知了的事。”宋逾白格外地冷静,他轻抿了口茶,随即又帮赵溪闻倒一杯。

听到这话,傅卿云乐呵一笑。

“无妨,静观其变。”

几人也不过是在酒肆中小坐一会,听到说书先生说门外有大批人马经过,便草草散去。

他们深知,长安城要变天了。

帝王收到来信,早已便安排好一切,抱着萧念温一整夜都未能入睡,心中更是兴奋不已。

他的小知了,要回来了。

酒肆门前,一队人马疾驰而过。

兴许是考虑到长安街上不宜快马,温知危便吩咐下去,漫行。

旁边的百姓见状,无不好奇地从高处探下来,都想一看面前这位少年将军的风采。他们可深知,这位元帅堪比平定王,一举灭了辽国,还在大明面前示威,现在大衍边关安定,百姓也不被卷入战争之中。

如今看来,温知危的声望不必萧寂低。

只是他们不知眼前这位,为何戴个面具?看起来实属狰狞,他们还真是一睹面容,听闻长得可俊了,颇得玉阳城中的姑娘芳心。

可惜,现在他们面前的人却是戴着一个狰狞的面具,丝缝都不露出丁点。

身姿挺拔,斜影映射在滚烫的地砖上。

他深知宫中规矩,在一里处停下,命令众人下马。

这一跪,便是齐声拜礼,唯有他一人始终坐于马上,沉眸不知在想些什么。

萧衍见状,眼前的人似是又比之前所见挺拔不少。五官虽在面具之下,可他举止投足尽显英气,一身戎装,在他的身上愈发让人着迷。

傍晚时分,暮色渐浓。

温知危身后众人,下跪行礼,不敢抬头去看帝王。

空气中蔓延着闷热的气息,跪在地上的众人却是背脊一凉。

没有帝王的命令,他们不能起,只能硬着头皮跪在地上。

萧衍刚准备迈步上前,就被德清大监阻止,他摆了摆手,不让身后的众大臣跟上。

他行至马前,笑着抬眸对温知危说:“小知了,恭迎凯旋归来!”

说罢,伸出一只手想要把马上的人给扶下来。奈何那人并未伸手去接,而是翻身下马,冷不丁宁地卸下戎装。

周遭的人纷纷垂眸,不敢直视面前的这位少年元帅。

他身上的戾气,让人觉得避讳。

扑通——

温知危掠过那只手,猛地跪在地上。年轻的帝王眼里闪过一丝诧异,甚至还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被他掩盖。

片刻,听见跪在地上那人高声道:“罪臣温知危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蓦地,萧衍感觉到心口的位置被刀狠狠地一刺。

罪臣,陛下?

他冷冷一笑,垂眸看着跪在地上不语的男子,竟不知如何开口。宫门前的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间发出低语。

德清大监干咳两声,制止住众人的嘀咕。

地上的灼热逐渐蔓延至温知危的全身,膝盖处传来滚烫的气息,地上面的坑洼处还未完全干涸,还有些水渍。

他的掌心处,早已冒出冷汗。

“温知危,起来!”他加重语气,俯下身去在他的耳边开口,似有些隐忍。

可温知危却像是石塑那般,闻所未闻,垂眸抿唇不语。

大臣中第一次见,未料到这位少年元帅竟会是如此傲气。一时间便有人在人群中发出不满的声音,不过都是低语,无人敢大声呵斥。

萧衍伸手想要把人把人扶起,可跪在地上的温知危并未察觉,低着头气宇轩昂:“罪臣温知危罪孽深重,陛下切勿触碰,免得脏了您的手。”

“大胆,胆敢如此忤逆陛下。陛下扶你起来,乃是你的荣幸,怎可违抗圣旨?”

站在宫门处的一些文臣兴许是觉得太过于暑热,头脑变得有些不清醒,朝着跪在地上的温知危便是一道吼。

萧衍往后厉了一眼,顿时鸦雀无声。

他站起身,脸上并无任何愠怒,朝着温知危身后的众人笑道:

“各位爱卿免礼,朕为大家接风洗尘,在宫中已经设宴,各位将军可跟德清大监前往。”

“末将领命。”

跪在萧衍面前的温知危像是仿若未闻,垂着头跪在那里一动不动。身后的众人也只是立在原地,沉着脸色不肯离去。

良久,他似是听见站立于他面前的萧衍轻微叹了口气,一片阴影笼罩。

“温知危,你想要做甚,这天下、世人我都可以给你,但你别不理我可否?”

众人一片唏嘘下,九五之尊屈膝蹲在温知危的面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