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川平——回京1(1 / 2)

文晚上。

喵喵仔呀。

近日天气总算放晴,屋檐角处时不时滴落下几颗雨滴。烈阳此时高挂在天顶上,倒是有几分灼人。

不知何时,进入盛夏的长安城,总在雨后带有几分潮湿。

年轻的帝王背手站在太和殿的门前,低落的雨水时不时敲打在他的肩头,他却恍若未闻。

站了许久,身后出来个拿着文书的白发宫人。银丝铺满,面容却不见有任何苍老多少。

他站在帝王的身后,弓着身恭敬开口:“陛下,你该歇息了。”

听到此话,年轻的帝王萧衍抬了抬眸。目光始终落在宫门前方的台阶处,“德清大监,他快回来了。”

此时长安最大的酒肆。

说书先生拍了拍案板上的醒木,台下便有心切的客人开始催促:“先生,您今儿个,又要给咱们说些什么?”

说书先生拂了下颚的白须,继续讪讪一笑。“老朽今日要说的正是那位快要回京的小侯爷!”

台下的人敏锐地捕捉到说书先生口中的话,忙问:“先生说的可是三年前在先皇的追杀下逃出长安城的那位?”

说书先生轻轻一笑,开始娓娓道来:

“这事起初啊,还得从三年前这位小侯爷被宫中四大太监追杀说起。不过老朽相信各位一清二楚当年之事,老朽就从这后来之事开始。传闻这小侯爷当年离开京城时,得到一队人马,一路杀到边疆,与那当今圣上的皇叔萧寂一同建功立业,过五关,斩六将,正所谓是风光无限啊!”

说书先生种种一拍醒木,底下乐成一片,纷纷叫好。

而这宫中的四大太监并非是真太监,而是从高祖传下的称呼便是如此。到了天衍帝这代,早被准允保留完璧之身。

民间更是传闻宫中四大太监又为四大杀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人专门听令于皇帝,若是帝王薨逝,则可自选留于朝中或是闯荡江湖,但帝王薨逝大抵都活不过一月有余,正所谓一代一帝王。

“吁——”

长安城外,大批人马驻扎在城外。引得周围的百姓禁不住好奇地张望,议论纷纷。

夏日蝉鸣声不断,晌午过后竟觉有些昏沉,驾马在前端的人回过头。朝着身后的众将士呵道:“传令下午,尔等在城外驻扎,切勿扰民,没本帅的军令不允进城,违着军法处置!”

“是!”

男子约莫不过二十出头的年龄,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将士原地待命,有条不紊地开始收拾行囊。

男子勒住圈住马的缰绳,随即调换一个方向,抬头望着面前高大坚实的城门。长安城门依旧,即使饱含风霜,如同往日那般屹立不倒。

男子不禁又想起三年前的种种,唇边扬起一抹冷笑。

“子殇,再不进城,今晚怕是到不了宫内。”

被唤作“子殇”的男子回过头,一双眸子明亮清澈 ,眼底暗含忧愁,那根红色的抹额增添了几分神气。左边耳廓处隐约间瞧见上面两个细小耳洞,不过他也只是佩戴一只银色环状耳钉。

听到这话,他泛起一丝苦笑,策马扬鞭道:

“众将领听令,随我回皇城复命。”

战马疾驰进城,路过城门时官兵自行避让,连同进城百姓纷纷让路,抬头仰视着过来的众人,倾慕的目光毫不掩饰地落在那些疾驰而过的人身上。

正值说书先生说得起兴时,客栈外的一帮战马疾驰掠过,引得众人纷纷注目。

说书先生笑了笑,手中的折扇猛然收起,指着外面的喧闹,“正巧今日这位小侯爷回京,不如各位去外面一睹风采。”

话音刚落,酒肆中的气氛更为热闹。一楼的客人纷纷走出客栈,二楼的则是站在围栏处,他们的视线不约而同落到街道中那群人马中。

望见疾驰在最前的男子时,众说纷纭。

“诶,不知这位将军为何策马如此之快,难不成为了宫里那位?”蓦地,人群中有人出声,不远处的说书先生一听,笑着摸了摸白须。

二楼的雅间,一位青年男子笑着轻酌杯酒,举杯对着其余的四人笑道:“这京城怕是要变天,你们觉得如何,各位兄长?”

坐于身侧的三人淡然一笑,伸手去拿起酒杯便是抿了一口,眸中的笑意浸入酒杯中,隐入腹中。

良久,坐在他对面的书生模样的男子笑道:“当年的小知了怕是死了。”

“驾——”

策马扬鞭行至皇宫,见到不远处身着一身黄袍的男子站在宫门口,他们立马停下脚步,纷纷下马。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马的人朝着那天子行礼,低着头不敢去直视帝王的目光。像是在恐惧那般,只能跪在人群中偷偷一瞥。

唯有一人,昂首屹立在前面。见到天子不下马、不跪、不言、不答……

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把他们的身影拉得修长。

萧衍见到马上的男子一身戎装,面容棱角凌厉,五官分明,举手投足间带有英气。特别是在垂眸望他时,眼里带有些不屑和轻蔑。

他勾了勾唇,心道:曾经的小知了已经长大,也不知会不会同那枝丫的蝉鸣那般,唯有炎炎夏日才肯归家。

萧衍往前刚迈一步,身后的德清大监就准备上前阻止,他扬手一摆,不允任何人上前。

迈步行至那马上的人面前,天子抬头仰视马上的男子,唇边擒着抹笑。他伸出手,递向那男子:“小知了,恭迎凯旋归来!”

闻言,他并未去接那只手,而是翻身下马,卸下一身的盔甲丢在地上。周围的人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