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22(1 / 2)

  董清明上奏景昌帝并未听全,只抓住了其中的四个字,“充盈后宫”。

  景昌帝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脊背挺直,面上不动声色,“这事儿延后再议吧。”

  董清明颌首说了句:“是。”之后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早朝又进行了一会儿,魏效忠便宣布退朝,而董清明和谈柏冲则被留下并让去乾清宫侯着。退朝后的景昌帝在偏房换下朝服,换上明黄色的便服才召见了董清明和谈柏冲。

  乾清宫书房内,景昌帝坐在金丝楠木制成的宽椅上,手里搓着已经被盘得包了浆的佛珠。

  “董爱卿,谈爱卿。”

  听到景昌帝唤他,董清明和谈柏冲几乎同时拱了拱手,“臣在。”

  “昨日沈爱卿从漠泽飞鸽传书回来,说如今漠泽天降雪灾,行军困难,粮草短缺,说梁国每每预判我们的动作,怀疑队伍中有梁国的细作,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董清明的眼睛转了转,然后低声说道:“臣觉细作此事应是沈将军多思,这派去漠泽的除了新兵营便是沈家军,而这两方一直都是由沈将军自己掌控。若是真有细作混入其中,那只能说明沈将军处堂燕雀,办事不力,应当治罪。”

  景昌帝手下的动作一直没有听过,他赞同似点了点头,“若是沈凌琛此次没能守住漠泽,那董爱卿觉得谁可派谁去边疆,保我南国一方平安。”

  董清明知道景昌帝是故意如此问,他也没有避讳,直言道:“臣觉韩禄将军更为合适。虽说沈将军为我南国收复了安连,但毕竟年轻气盛,经验不足。韩将军自幼便随镇军大将军南征北战,无论是行军亦或者治军都比沈将军更有心得。”

  董清明拿不住景昌帝这么问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以及景昌帝都知道他们董家与韩家的关系,所以此时此刻,他也依然会把话挑明,力挺韩家军。至于这韩禄到底能不能顶替沈凌琛,那就要看景昌帝自己的意思了。

  “董爱卿说得有理,那粮草之事你怎么看?”

  董清明回答道:“如今全国多出大雪封山,实为天灾。再加上年前清溪等地受灾严重,各地屯粮较往年大大减少,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吃不上饭,臣觉此事可让沈将军自行克服。”

  “圣人,这万万不可啊。”一旁的谈柏冲听了董清明的话,心中大惊,但凡是个人都觉得这说的不是人话,“沈将军屡建奇功,臣相信她此次也定能拿下梁国。这将士们在边疆打仗,是在用命来守卫南国的国土与百姓,若是粮草都无法供给,那势必会寒了将士的心。那日后,谁还愿意从军,谁愿意豁出性命来保我南国。”

  “谈爱卿此话有理,依你看该如何处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