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坦率与顾虑(1 / 2)

  “不急,慢慢来吧。”计庭尧若有所思,隔了会儿劝她,“人家认可你的手艺,生意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第四十一章 坦率与顾虑

  隔了两天,孟芳起又从曹素娟手中接到一封来信,曹素娟看她的眼神不免透露出几分探究,也不知怀着什么样的目的问孟芳起:“你认识的男同胞还挺多的?”

  孟芳起低头看眼信封笑了笑,她觉得没有必要跟无关的人去解释这些。给她来信的是她以前下乡时的朋友奚磊,名字像男同志,不过确实实打实的女同胞。两人各自离开钟庄村后,这些年联系的次数并不多。

  奚磊在信中告诉孟芳起,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傅以明给她来信打听孟芳起的地址,她虽然觉得傅以明的行为是冒昧,极为不妥当的,但是看在对方言辞恳切,且与孟芳起在同个城市的份上,她还是将孟芳起的地址告诉了傅以明,希望孟芳起不要责怪她。

  孟芳起给奚磊简单回了封信寄出去,告诉对方自己并不介意。可孟芳起不得不承认,自从曹素娟负责他们这一块的信件工作后,对她的人生的确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影响。她有些介意计庭尧和曹素娟的碰面,也不是很喜欢曹素娟看她时那种审视的目光。

  计庭尧今天回来晚些,他晚上下班先去了趟干休所,计振薇和赵学海两人吵架了,计振薇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回干休所住。孟芳起好奇像姐夫那样,性格温和的老好人,怎么能吵起来。不过她对计振薇夫妻的生活不感兴趣,也就没有多问。

  不过孟芳起从计庭尧口中听出些端倪,据说是赵学海将家里的书送给某位女同事,被计振薇发现后,两人大吵一架。要不是计母劝下,计振薇怕是还要将这事闹到单位领导那里。

  孟芳起对这件事不置一词,从女同胞的角度,她毋庸置疑是觉得赵学海此事做得不对,不论这本书贵不贵重,都不该私下送人。当然,单凭这件事判断对错是不恰当的,生活毕竟不是考试,一卷定胜负,很明显的,生活中的考核要更加复杂且艰难。

  孟芳起很快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考验,那是二月底一个极其普通的星期三,她刚送走带着布上门,让她帮着裁好布料的客人。傅以明突然出现了。

  孟芳起跟傅以明认识的时候,她才19岁,傅以明比她大两岁,高中后被分到钟庄村,1976年的时候他回到城里,两人就此失去联系。孟芳起对这段感情已经没有多少记忆,她甚至没有第一时间认出他来。她记得的,是乡间的小路,小路旁的河,田地里的庄稼,她仍记忆犹新,然而对她来说,这些回忆已经不能单纯用好坏来判断。

  傅以明去年考上了南嘉大学经济学的研究生,因为孟芳起家在这里,他才会向奚磊询问她的住址。

  “你家没有人,还是到旁边打听了,才知道你在这儿。”傅以明说,“回去第二年,我本来已经被分配到交通局工作,正好那年赶上恢复高考,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现在我在南嘉大学研究美国经济。”

  美国,又是美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