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赦免武吉47(2 / 2)

“师父不在,与友人出游了。”

文王闻言,眉头微皱,却也不恼,温声询问归期。

小童摇头晃脑,说得含糊其辞:

“归期嘛,那得看师父心情了。”

宜生见状,上前一步,躬身对文王道:

“主公,求贤之道,在于诚心。

今日我等贸然来访,恐有唐突,

不如依古礼,沐浴斋戒,择吉日再请,方显敬重。”

文王点头称是,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此事急不得。

回程路上,文王行至溪边,只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林木葱郁,花香袭人。

他停下脚步,望着这眼前美景,心中却满是对贤士的渴望。

宜生再三相劝,文王方依依不舍地离开,

心中暗自决定,定要再访姜尚。

文王端坐于金銮殿上,面色凝重却又不失威严,

他缓缓传下旨意,声音沉稳有力:

“百官听令,自今日起,俱不必各归府第,皆需在殿廷宿斋三日,共襄盛举,

同去迎请那蟠溪钓叟,我西岐之大贤。”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气氛微妙。

大将军南宫适挺身而出,步伐坚定,拱手而道:

“大王,臣斗胆进言,蟠溪钓叟之名,或许仅为虚传。

大王未曾亲见其实,便以隆礼相待,恐有言过其实之虞。

若真乃虚名,岂非空费主公一片赤诚,反被愚夫所戏?

依臣之见,主公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待臣明日亲往,自可将他请来。

若其才学果真副实,大王再行隆礼不迟;

若徒有其名,臣自当叱之不用,又何须主公斋戒三日,大费周章?”

南宫适话音刚落,一旁的大臣宜生便按捺不住,厉声反驳,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天下纷扰,四海之内,战火连绵,

贤人君子多避世隐居,藏于岩穴之间。

今有飞熊之兆,上天垂象,分明是赐我大西岐以旷世大贤,助我皇基稳固,

此乃西岐之福泽,万民之幸事。

大王此举,正是效仿古人求贤若渴之心,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将军怎可轻言放弃,使满朝文武心生懈怠?”

文王闻听宜生之言,龙颜大悦,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他颔首道:

“大夫之言,深得孤心。

西岐正值多事之秋,求贤若渴,正应如此。

百官听令,即刻准备,三日之后,共赴蟠溪,以最高之礼,迎我大贤姜子牙入朝!”

随即,大殿内一片肃然,百官纷纷领命,各自退下,准备起宿斋之事。

整个西岐城,也因这一旨意而沸腾起来,

百姓们议论纷纷,皆道大王求贤心切,西岐必将迎来一番新气象。

百官们于殿廷之内,虔心斋戒,祈祷上天庇佑,能顺利迎得大贤;

而百姓们则自发组织起来,打扫街道,装饰城门,准备以最盛大的仪式迎接姜子牙的到来。

终于,三日之期已至,西岐城内外,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一派喜庆祥和之景。

文王亲自率领百官,浩浩荡荡地前往蟠溪,去迎接那位传说中的大贤姜子牙。

而这一切,都预示着西岐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