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325(2 / 2)

引进ECMO的事情暂缓,具体事项有待进一步商榷,先去推进其他更被看好的项目。

这几个月,萧星野忙得焦头烂额。

不仅参与医疗器械方面的工作,他还和萧炽野合资开了一家风投公司,重点挑有发展前景的科技行业和人工智能项目投资。

他的打算长远,人工智能这方面在医疗行业有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医疗器械为医护群体减轻工作量,也可以在疾病报告和治疗方面提升精确度。

进行人工智能项目投资前,萧家父子三人坐下来长谈一番,商议可行性。

近些年来,不管是相关媒体播报,还是实际取得的成果,都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突飞猛进,有望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

应用内容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影像分析、药物开发、远程医疗、虚拟助理协助医护为患者远程实时监测症状、辅助手术、个性化治疗方案……

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提高医生的手术及诊疗技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仿真、操作等过程。

可减少手术差错率,提高微创手术精准度,避免病人感染,降低辐射危害,增强抗疲劳能力等。

医用机器人从功能上可分为五种类型: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远程操作外科手术机器人、虚拟手术机器人、微型机器人。

既提高手术及诊疗质量,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医疗成本,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磅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外科手术机器人和智能影像胶囊。

外科手术机器人动作精细、失误率低,可以避免医生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大大减少患者感染危险,并能够大幅降低放射线对患者和医生的双重影响。

智能影像胶囊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它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的方法。

医生受制于人体生理结构,在操作精度、稳定性、抗疲劳能力和抗辐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局限,而这些正是医疗机器人的优势所在。

伴随科技进一步发展,医疗机器人还会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多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和公司,均设立了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发出多种系统原型,部分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

首部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于1994年在美国推出。

由医生操纵台、机械手和内镜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的美国“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最为畅销,截至2011年初,全球共计售出1700多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