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生意做得很兴旺69(1 / 2)

那是开窑第四年的秋天,宣统三年,清朝的最后一年(1911年)。

烧青瓦烧出红瓦,家里人慌了,说不清原因,外头人说不是好兆头,瓦窑只好关闭。

瓦窑连皮开了四年,白套手里攒了一些钱,关闭了瓦窑以后,在北街租了王家的一个大院,然后把留在老家的老伴儿(白翼人的老奶)搬来了。

当年秋天,白套开了个留客人的店,起名叫“顺达店”,取“顺利畅达”之意。

那时候,从河(黄河)南到临水镇的驴驮子、牛拉炭车和从鹿城来的客商来来往往,再加经营得好,客店一开起来就火爆了。

“顺达店”刚开的时候只留那些过往的行人和客商,第二年(1912年)春天,又添了货栈业务,货栈业务是把客商的土特产囤下转卖,或者代客商推销。

“顺达店”又留客又囤货做买卖,业务范围广,经营管理好,因此更加火爆了。

这一年清政府彻底垮台,正式进入了民国时期。

白套叫堂弟白成和远房侄子白金银、白来有各自租房,把他们留在老家的媳妇和子女也都搬来了。

一大家子人都来到以后,参与经营“顺达店”的人越多了,店铺也更加兴盛了。

可是到了第三年(1913年),临水镇土匪横行,一片混乱,客商一天比一天减少,生意一天比一天萧条,顺达店没法儿再经营下去,不得不解散。

顺达店解散时,白套已66岁,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他就带上老伴儿回了口里老家。

第二年,白成一门人到本县一个村子里买房置地定居了,接着白来有和白金银分别到长川县里相邻十几里地的两个村子买房置地定居了。

白得利不愿离开临水镇,他给大儿子白云找了个邮政代办的差事,自己跟二儿子白玉做起了小本生意。

白云拉着毛驴驮上布袋,走村串户送信件,倒也能挣些钱。可是送了没几个月,临水镇就成立了邮政局,邮政代办随之撤销,白云也就没事干了。

第三年,白得利觉着两个儿子都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分门立户,让他们各自谋生。自己和老伴儿回到了原籍。

白得利的二儿子白玉,也就是白翼人的叔叔,在临水镇东头的大斜坡上自家租的院内开了一个小店。

白得利的大儿子白云,也就是白翼人的父亲,在街头摆了个卖杂货小摊,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有了一些积蓄后,打算租店铺经营百货。

当时清源城的“厚德”“德成”等商号都有从口里来的客商,白云热情走访这些客商,虚心请教,得到了这些客商的信赖和支持,愿意赊货给他。

民国五年(1916年),白云租下店铺后,脑子一转,为店铺起了名——“顺达隆”。

“顺达”后加了一个“隆”字,以“顺利、畅达、兴隆”之意,表示了继承祖上经营理念的决心,表达了把商铺经营发展好的愿望,暗示了白家来临水镇的经历:烧窑起步顺利,客店开得畅达,商铺必会兴隆。

民国五年(1916年),“顺达隆”开业以后,常生的姥爷白翼人的爷爷白云,经营起了日用百货。 白云传承祖上从烧窑到开店的一贯做法,重诚信,不怕苦,待人热情,得到了供货商的充分信赖他们,越来越愿意赊给他们一部分货,因此货源比较充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