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后语(作者自言,可跳过)228(1 / 2)

写第五卷末尾的时候,我其实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

那就是究竟是让卡琳一直保持她那崇高的精神理念,还是在这最后的最后,表现出后悔之意,并以此来表现出卡琳的一点属于人类的柔情?

综合考虑而言,我选择了后者。

可以见得的是,卡琳在精神死亡的前一刹那,对千劫说出了那句“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拒绝那份母亲的邀请…一定……”

相信聪明的小伙伴在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反应过来了,这句话看似写卡琳想要拒绝当时她母亲邀请她回归柯模思城的信件,实则确实说卡琳已经不想再为了苏国奔波。

如果上天能够再给她一次选择,她会毫不犹豫的将当时的那封信件连同沙皇后裔的身份一同扔在那雪地中,就这么让卡琳一直生活在山村,虽然再也无法拯救苏国无数正处在分裂贫困危机中的万万人民,可她却可以拯救她自己,与她自己身边的人了。

抛弃信件,永远的生活在山村中,永远的生活在千劫的保护之下,这或许很残酷也很无情,却是综合考虑而言,对卡琳最好的结局。

诚然,我们前文对卡琳的塑造,无不在往一个救国者,一个伟大者的方面进行。可如今却在这最后的最后,突然来一个情绪大转弯,指明卡琳之所以能在万倍慢放的时间流速中坚持下来,并不仅是因为她有着那救国的崇高精神理念,更是因为她与千劫在当年立下的那份承诺。

这样写大反转的精神剧情,是否会有些不妥?是否会让读者觉得卡琳的人设崩塌,感到难以接受?

这些我在写的时候都已经考虑过了,就结果而言……我认为卡琳爱国,和她爱人,这两点并不冲突。

神州有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这体现了全心全意致力于工作或事业的伟大精神。

可是,看着自己的妻子生产,看着自己的儿子渴望父亲归家,看着自己的儿子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情况下长大。大禹的心中,难道真的就不会有一点对家与家人的思念之情吗?我不见得。

只是大禹的这份思念之情,被他处理国家水患的爱国之情所压制,从未提起罢了。

而卡琳,也只不过是在她生命消失的前一瞬,将自己这份对家对人的爱与念都表达了出来。

这二者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但想要表达的却是一个意思,在那深沉的爱国之心下所深埋的,必然是一个爱家之人,只不过从未表现罢了。

但不管是大禹,还是卡琳,他们都在将国事彻底处理完全之前,从未将这份爱家之情表现出来。重要的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心思想法,而是一个人的事迹与行为。

有道是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卡琳用自己的生命贯彻了救国的道路,不管她是怎样想的,她至少都是那么做了,她救国的行为无人可以质疑,这就够了。

而在国策完成之后,她理应享有这最后的私人时间,来尽显宣泄她属于私人的情感。否则就太可怜了。

所以我认为,让卡琳在生命的最后向千劫说出她后悔成为沙皇的话语,算不得人设崩塌。因为这不过是一个人临死前的哀苦,一个伟人落幕的前夕,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拘束她的行为了。 作为沙皇,卡琳无疑值得尊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