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45(1 / 2)

  恰是不巧,只听得一声锣鼓之响, 不少孩子们便驱着牛羊归去,只余羊倌留下。

  杨松云在一旁喊住个半大的孩子, 瞧他那湛湛目光,灵动又狡黠, 还不失警惕地望着他,便知是个聪慧的。

  “这位小郎君,莫要害怕,我们不是什么坏人。”杨松云微微一笑。

  他生得磊落光明,说话温润如玉,不带半分獐头鼠目之态,极易取信于人。

  这孩子虽是放松了些,却还是嘴上不饶他:“拍花子可不会说自己是拍花子。”

  杨松云:“……”

  跟了他十几年的老仆就在一旁忍俊不禁。

  杨松云道:“此地可是你们的地盘,来往皆是你们乡里人。若是有什么事,喊上一声便是了,还怕上什么呢?”

  孩子又催他:“你若是想问什么便问吧,我还要赶着去私塾呢。”

  堂堂一县之主的县令杨松云还是头回被嫌弃得这般彻底,他叹罢:“我只是好奇,你们这村子倒是有不少喜好读书之人,是因何故呢?”

  孩子干脆地答了:“自是因为有人听我们读书,就给我们糖吃。”

  事情可不像杨松云所想的那般复杂,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可若是完全将功劳从那人身上抹去,却也实在做不到。乡间本就穷苦,他也是耕读之人,哪里能不知道地里刨食之辛苦。

  此人能拿出饴糖给孩子们吃,便是有了造化。

  他又问:“那人是谁?”

  孩子,也就是吴向松说:“你打听此事作甚?”

  杨松云瞧着这孩子一下变机警的劲儿,心头不由好笑,负手而立,道:“自是好事。他替我劝勉乡学,教化百姓,岂能不去言谢呢?”

  吴向松睁圆了眼儿,心里头有了猜疑,嘴上惊道:“你、你莫不是……县令?!”

  杨松云默然应下。

  吴向松喜得脸儿都涨红了,他道:“可惜周哥哥走得有些早了,你若瞧见了一位年轻人,且是村里最好看的公子,那便是他了。”

  不曾想就这般错过了,杨松云也无可奈何,恐这就是无缘吧。

  他同这乡间小儿作别,又去巡视乡间,做起了劝课农桑的正事。

  这一瞧就让他发觉了其中细微差别。

  杨松云并非是那等何不食肉糜的县令,他亲自下到这乡间田地,便是为了劝这一县的百姓早早耕种,免得耽搁了今岁的收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