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松锦决战33(1 / 2)

在皇太极搞定蒙古和朝鲜之后,和明朝之间来一场决战是避免不了的事实了,这一点其实双方都知道。

崇祯虽然也明白,可是他却腾不出手来专心去解决皇太极,因为国内的农民军起义是越来越猛了!

明末的时候,连年天灾不说当官的又使劲剥削老百姓,陕西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最厉害,基本上整个陕西都在闹腾。

崇祯九年,崇祯又启用了正在家里丁忧的杨嗣昌出任了兵部尚书,杨嗣昌随即就提出十面埋伏的的围剿计划,这一招确实厉害,又让明朝缓了好几年,全国的起义形势又陷入了低谷。

到崇祯十二年的这个时候,起义军与明军中间形成了互相对峙的结果。

既然这边农民军稳定了下来,明清之间的决战就必然会发生了,松锦之战正式爆发,而松锦之战并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年。

崇祯十二年二月,皇太极本人亲率大军开始进攻松山,松锦之战正式开打,皇太极让清军先用大炮轰城门,再让士兵登城。

此时,松山的守将是金国凤,他的手底下只有几千人在松山。

按理说清军大炮四面攻击之下,松山城的城墙又接连损坏,松山是肯定守不住了。

结果金国凤这个不怎么出名的将领,又是消耗到了清军炮弹都打光也没能攻下松山。

皇太极一直是一个比较倔强的人

三月的时候,清军又从沈阳调来了弹药继续轰炸,一边轰炸一边挖地道,接着进攻松山,但是结果却是依然无法拿下。

到三月底的时候,皇太极彻底放弃进攻,松山围解。

对于清军来说,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开端,对于明军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迹。

崇祯十三年三月,皇太极派人前往锦州开始筑城屯粮,目的就是让明军不能耕种。

又派了济尔哈朗和多铎前往离锦州90里义州城筑城种地,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城池已经修好了,义州也开垦了四十里。

同年六月的时候,多尔衮代替了济尔哈朗在义州种地,多尔衮到任之后继续对锦州围而不攻,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收割锦州周围庄稼,继续孤立锦州。

这个时候在锦州的人正是之前假装投降皇太极的祖大寿。

多尔衮到任之后,觉得锦州城守坚固,短期之内无法攻下,士兵长时间不回家,都有了厌战的情绪,便允许每旗有一名官员率领自已队伍里面的五个人回家探亲。

这么一来,明军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向锦州输送粮草,清军的孤立锦州计划失败。皇太极刚开始也很纳闷,自已已经围困了这么久,明军是怎么活下来的,一直南京崇祯十三年的年底,皇太极才发现了这个情况,直接将因包围锦州不严,从而使明军能向锦州运送粮草将多尔衮及豪格都降职为郡王了。

有人说多尔衮其实早就想到了,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坑豪格。

其实这么说,没有什么证据,毕竟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和自已这个大侄子的关系还不错,豪格虽然是皇太极的长子,从辈分上面应该像多尔衮叫声叔叔,可豪格的年龄比多尔衮还要大几岁。

崇祯十四年三月,皇太极让济尔哈朗和 多铎代替多尔衮和豪格加紧了对锦州的包围。

济尔哈朗是一个练家子,一上来就带着人在锦州城外开始挖深壕,同时对锦州城内的蒙古兵进行策反工作。

这一幕,祖大寿其实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也不怎么慌张,毕竟当年在大凌河的时候就见过清军的这种战斗方式。

祖大寿让蒙古兵驻守锦州外城,但是蒙兵前面我们说了,基本都是雇佣军,他们看到清军将锦州围困的水泄不通,顿时就不想打了,毕竟出来砍人只是为了赚钱,命要是丢了就不值当了,就传书向清军投降,表示愿做内应攻打锦州。

此事被祖大寿知道后,当时就带着明军和这些蒙古兵开打,清军看到内讧了,马上出兵和这些蒙古兵一起夹击明军,明军不敌,退到了内城,清军顺势攻下了锦州的外城。

在这个期间,皇太极为了将锦州包围的更狠,还顺带着叫来了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前往锦州,支援济尔哈朗,看样子不拿下锦州是不打算回沈阳了!

明朝方面知道以后,马上开始讨论

第一救不救?

很快得出结果,必须救。

第二让谁去?

很快又得出结果,洪承畴。

这个人选不算错,用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洪承畴是当时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清军前往义州筑城种地以后,洪承畴马上让吴三桂前往松山支援,吴三桂与清军作战,表现的非常勇猛。

七月份的时候,双方又在松山和杏山打了一仗,谁都没有占到便宜,双方互有损伤,随后清军退守义州。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问题,洪承畴已经看出来了明军士兵的战斗力不行,但是双方在这个过程中,清军并没有什么优势,说明洪承畴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能将明军的战斗力提高到了这个份上,也算是相当可以了。

此战说明了明军的战斗力相当可以,但是想短时间打败清军也是不可能的。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洪承畴便开始先向松山、锦州运送粮食。 到崇祯十三年九月的时候,运送到锦州的粮食已经可以支到明年的三月份,松山粮食也足够支到明年的二月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