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相信缘分的故事144(1 / 1)

由于火车晚点,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多,这趟去昆明方向的旅客才能进站上车,来子竟会有意无意自然而然跟在邵东人背后挤上同一节车厢,那几个茶陵老乡则挤上了另一节车厢。

来子不清楚跟邵东人挤上同一节车厢会有什么好处,但不得不承认有所用心,非同寻常,只模糊意识到跟邵东人挤上同一节车厢总有些好处,注定跟邵东人有一些缘份。缘份这东西往往认为有就会真的有,认为没有那当然就没有,往往又很像奇迹,来子暗自想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更不必担心害怕什么。

来子挤上车厢就看到车厢里挤满了人,邋邋遢遢,破破落落,有位妇女竟还掏出奶子喂怀里的小孩,一下子就感到晕晕乎乎,闷闷沉沉,心想这就是去云南的与众不同之处,邵东人则干脆挤着躺在行子里,习惯得很。

很快来子也就适应了车厢里的情景,并且想通了,觉得这既然是郑州至昆明的火车,车厢里就只能是这种情景,哪能比得上去深圳的火车车厢里的情景,置身在这样的车厢里,就觉得他成了佼佼者,一表人才,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等到昆明后何愁找不到活干,甚至想啊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跑到云南哪个山区的小学去毛遂自荐,要当一位小学教师,最起码他可以指点那些山区的小学生怎么做人,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真正是怎么样的,教他们说普通话,与他们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平等对待,还想着他干麻不可以跑到云南山区的某户女儿家去自告奋勇要求上门入敷,试着过一种牛郎织女般地生活,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真是想入非非,这就是去云南的好处。他的有些想法,是不用去做,就对他产生了影响,如同做了一样。

来子靠站在行子里过了两个多小时后,就感到难以支撑下去,迷迷糊糊,暗自叫苦不迭,如果他一直要靠站到天明去,太难熬了,如何是好。

好像是快要达到永州站的时候,竟有一伙人肆无忌惮,明目张胆放风要卖他们的座位,谁出了钱他们就把座位让给谁坐,这种现象来子还是头一次见到,想买座位却又有所顾忌,邵东人竟头一个买了座位坐下来,称心如意,就再没第二个敢买座位,那一伙人还跟另一位坐着的人吵了几句,十分嚣张。

后来有人又出价十元问来子想不想买座位,邵东人也催促来子买座位,来子则还了一下价仅用五元钱就买到座位,与邵东人坐到一块,后来就一直没有第三个买座位的,来子以为这种买卖座位的现象是江湖规矩,应运而生,自自然然,有人愿卖就有人愿买,他仅用五元钱就买一个座位,就像买到促销打折商品,实惠多多,特别又能跟邵东人坐到一块,更是巧合的很。

火车好像到了永州站,那一伙卖坐位的人就下车去啦,来子这才恍然若悟,多少觉得有些受骗上当,但不管怎么说有座位坐确实轻松了许多,坐着也心安理得,花五元钱买的座位跟挤到的座位就是不一样,阔气十足。

自从来子和邵东人坐到一块后,就自然而然互相进一步加深了解,有了初步的友谊,来子虽然模糊觉得邵东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全感,可他还是有意无意自自然然巴结新近邵东人似的,忘乎所以,尽情尽致,并不怀有什么明确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亮后,火车在广西境内某个小站停住的时候。窗户对面仅隔几米远也停了一趟火车。邵东人竟突然打开窗户拿啤酒瓶狠狠的砸对面那趟火车。啤酒瓶砸在对面那趟火车的车皮上,砸的粉碎。邵东人才不在乎对面那趟火车上的旅客是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呢?邵东人的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就不做分析。

来子当然还会随心所欲,驾轻就熟,结识旁边的其他旅客,左右逢缘,自自然然,其乐融融,特别是火车到柳州站后,有位从柳州站上来的旅客挤坐到来子的坐位对面,跟来子一见如故,十分投缘。

这位旅客是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是云南陆良县某农村人,淳朴善良,和蔼可亲。邵东人还戏称他是不是去柳州贩卖毒品的。来子则对他所在村子里的情况特别感兴趣,不耻下问,他也津津乐道,把他村里的情况说得十分美好,令来子魂牵梦绕,心驰神往,要是能到他村里去生活一段时间或上门入赘那该多好呀。

这云南人也还关问来子去昆明干什么,此前连邵东人都不甚了解来子去昆明干嘛的,只当来子是一般的打工者,从今年开始不正搞西部大开发,来子多半是冲着搞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去昆明打工,而且看来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很不简单,一点都不担心什么。

然而云南人、邵东人怎么也想不到来子竟会认真而又轻松表决,他到昆明后就直接找工地上的活干,别无选择。云南人和邵东人乍一听还以为来子说的是玩笑话,不置一词,但听完来子的强调解释后,也就信以为真,反响不一。

来子解释说今年不正开始搞西部大开发吗?昆明做为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肯定有好多的工程要上马,他到工地上找活干,不必大费周折,轻而易举就能搞定。昆明有春城的美喻,四季如春,最适宜在工地上干活的,别看他这个样子,其实他早就是在工地上干活的高手,在广州、深圳、海南岛都干过工地活,特别是在海南岛天气那么热,他都能在工地上熬过来,想必在昆明的那些工地上干活十分舒适。他并不感到在工地上干活很累人,反倒无拘无束,出点力也没关系,他最受不了在工厂里做工,简直坐牢一样,没日没夜。其实他还只乘七十几元钱啦,折腾不起,只有乖乖到工地上找活干才是明智之举,安全可靠,走其它路子都行不通,不愿再做无谓冒险,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他以前每回落难都是在工地上找活干才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他这种到工地上找活干的求生之道,每次都很灵验,受益非浅,驾轻就熟,成为他的拿手好戏,信心十足。

其实来子做出这种决定也是他在火车上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才这么决定下来的,起初他誓死不愿再到工地上找活干,以为是奇耻大辱,痛心疾首,他早就尝够了在工地上干活的滋味,苟且偷生,苟延残喘,难道他除了在工地上找活干就没有别的求生之道吗?他早就应该像戒毒一样彻底戒掉这种求生之道,要不然他会嗜痂成癖,动不动就忍不住要跑到工地上找活干,庸庸碌碌,永无抬头之日,可他又明确意识到按他的经验来看,他到昆明如果不直接到工地上找活干的话,折腾来折腾去很快又会落难,又会不得不到工地上找活干,狼狈不堪,惨不可言,心有余悸,又何必要吃那么多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恐怕对他而言确实没有比到工地上找活干更好的求生之道,教训深刻,这种教训几乎可以申请专利,既然如此他何不到昆明后就乖乖地主动直接到工地上找活干,有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自由自在,尽情尽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确实很有意思,会跟他以前到工地上找活干的感受大不相同,算是新鲜尝试,一心一意,萧洒自如,免受许多折磨,权且当作是过度,等以后时机成熟再走其它路子。

云南人听完了来子的强调解释后,对来子刮目相看,由衷敬佩,后生可畏,实实在在,勤勤恳恳,难能可贵,并依依呀呀,语重心长,随声附和说:昆明的气侯确实适宜干工地上的活,相信来子轻易就能在昆明的工地上找到活干,对来子推心置腹,疼爱有加,视同莫逆之交,心有灵犀,深情祝愿。

来子也倍感温馨,视如知己,更加增强这种决定,再不用去想别的啦,只止这一条路是行得通的,但这并不能表明他去云南的那些想法,就仅限于此,他还不敢保证他的实际行动到底会是怎样的。一切要实事求是,不能死板硬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