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幕后指点江山85(2 / 2)

“南楚国库已经空了,北方马上要闹蝗灾,今秋江南将有水患,地方官员贪墨无度,百姓也将揭竿而起。国将大乱,你们还要对那个昏君尽忠?”周若芙越想越心寒。

“哎……”小娃娃无奈地叹气,鬼婆婆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对着鬼夫子怒声责备:“你个老东西,我芙儿困了还不回家!”

鬼夫子捋着胡子笑呵呵地回应:“好好好,回,这就回。”

在蒋莲那间古朴典雅、井井有条的书房内,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棂,斑驳地洒在她手中的信封上。那信封上熟悉的字迹,犹如一阵春风轻柔地拂过她的心田,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温暖与慰藉。她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感动,轻轻拆开信封,手指如同抚摸着珍宝一般,轻轻摩挲着父亲的字迹,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仿佛父亲的关爱与牵挂就藏在这一笔一划之中。

信中,父亲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既有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与牵挂,又有对当下时局的深深忧虑与思考。父亲深情地告诉她,京城即将陷入混乱,在这乱世之中,粮食和药品乃是重中之重。他告诉女儿,要充分利用在京城的便利条件,想尽办法从富商们手中大规模地收集粮食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蒋莲读完信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紧迫感。她深知父亲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如今的京城,风云变幻,人心惶惶,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她毫不犹豫地立即行动起来,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广泛关系网络,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粮食和药品筹集工作。

每天,蒋莲都不辞辛劳地忙碌于各种商贾之间,与他们展开一次次的商谈与博弈。粮食和药品如同源源不断的溪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与此同时,在济阳老家,蒋莲的父亲也收到了女儿的来信。信中,蒋莲也提醒父亲,当下局势愈发不稳,应早做打算,自己已经大规模地筹集了粮食和药品。

在岭南道,蒋家的老管家奉命巡视蒋家商道。只见那商路顺畅无比,沿途风景如画。蒋家联合了当地的百姓,齐心协力地开辟了更便捷安全的货运中转栈。蒋家的镖局向来特立独行,从不在客栈歇息,他们专门在当地村镇里的百姓家落脚。每到一处,顺便带走当地百姓滞销的山货和富余的粮食,放下百姓所需的盐、药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他们还在官道之外另辟蹊径,开辟了驴道。驴子虽然运力较小,但是比马更有耐力,还能在崎岖的山路间灵活穿行。当地的百姓熟悉地形和环境,会热心地帮忙开辟最近最隐秘的道路。蒋家更是鼓励这些村民们养驴,只要花一点点租金,就可以租得一头驴。平日里,村民们只需割草喂食,待镖局到达的时候,他们牵着驴子将货物送到下一个地界,即可获得相应的运费。若是驴子生了小驴,便归村民所有。即便驴子退役后不幸死去,皮肉蒋家都会付银子回收。商队路过时,还会带走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去蒋家学堂读书。每个商队里都配备了医师,可以为当地百姓免费诊病。

在蜀地、岭南乃至江浙一带,蒋氏驴道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老管家望着眼前繁荣有序的景象,感慨万千,心中不禁对二爷的英明神武佩服得五体投地:“二爷真是商业奇才,不声不响地就把蒋氏商道打理得如此神通广大,实在是令人赞叹啊!”

远在临安的蒋二爷,此时正准备去巡视临安南郊的农庄。突然,他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原来,大爷从京城送来的叫“红薯”的良种,在这片土地上长势喜人。这里开荒的农民,都是大哥在京城救助的兖州灾民。当初,他们带着大哥的手书就纷纷来到了临安,着实让蒋二爷有些猝不及防。好在有镇北军的协助,这些灾民们如今都已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周若芙坐在自己的小床上,面前摆着一排的蒋家人的私印,谁能想到,她就在自己这平平无奇的小床上,拿着这些私印,一封一封信便传给各地的蒋家子孙,安排着他们一步步的行动。

每个大家族,密信往来都有暗语和暗桩,蒋家当然也不例外,只是暗语和暗桩只有历届家主全部熟识,可是周若芙都知道啊,前世她也是这样一直躲在人后指点江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