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殿试面见元熙帝84(2 / 2)

巍峨壮观的太和殿矗立在眼前,殿外的丹陛层层叠叠,宛如天梯。</p>

太和殿作为皇宫中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平日里非重大场合与礼仪活动绝不轻易启用。</p>

此次殿试,选择在此处举行,足见朝廷对此次恩科的重视。</p>

诸位学子们行至殿前,只见殿中,元熙帝身着龙袍,端坐在御座之上,不怒自威。</p>

文武百官早已在举人们到来之前完成见礼。</p>

赞礼官迈着方步上前,高声宣道:“举人上前拜见皇帝陛下!”</p>

众学子依着礼部所定之礼仪,在丹陛上恭敬地行三拜之礼。</p>

礼毕起身,而后纷纷在早已摆放好的书案前就座。</p>

王睿稳步走到自己的书案前,轻轻抚平衣袍,端坐下来。</p>

礼部官员将试卷逐一发放至各位学子手中。</p>

王睿接过试卷,轻轻展开。只见卷上一道策问题跃入眼帘</p>

制曰:西南诸蛮夷之地,民性犷悍,时有悖乱。历代施以羁縻之策,然叛服无常,地方难靖。今欲长治久安,保西南一方稳定,其策安在?试详论之。</p>

在题目上停留片刻,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思路。西南边疆地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中央政权对其控制力向来薄弱。</p>

长期由当地土司统治,土司手握重权,自治一方,有时甚至自成独立王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p>

土司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当地的稳定,但长此以往,地方割据之势渐成,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与国家统一。</p>

略作沉思,心中定下中心立意,而后提笔疾书。其大概之意为:</p>

其一,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代之以朝廷选派的流官。</p>

其二,设立郡县,划定疆界,将当地民众编户入籍,征收赋税。</p>

其三,屯驻军队戍守边疆,选择战略要地驻扎重兵,修筑城池加强防御。</p>

其四,促进民族融合。教授礼仪,兴办学校,传播儒家经典,使蛮夷知晓礼义廉耻,倾慕华夏文明。</p>

如此一来,西南之地局势可定,地方得以安宁。</p>

王睿运笔如飞,时而停笔思索,时而奋笔疾书。</p>

写到关键之处,更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p>

殿试的流程颇为繁复,分为策论写作、面试或加试、阅卷与评定等环节。</p>

整个过程从筹备到最终结果的宣布,大约需要三天时间。</p>

临近中午时分,已有学子书写完毕,率先交卷。</p>

当着众多考生的面,收卷官仔细地将试卷弥封,加盖关防印章,而后将试卷捧入东阁之中。</p>

众人皆知,试卷已然糊名,但收卷官的嘴巴却未被封住。自然会将考生的身份信息透露给那些宰辅重臣们。</p>

东阁之内,首辅赵靖国端坐在首位。</p>

见收卷官捧着试卷进来,赵靖国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环视四周的同僚,缓声问道:“诸位大人,依你们之见,今科殿试,何人有状元之才?”</p>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敢贸然下结论,一时间,东阁内陷入一片沉寂……</p>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学子们陆续交卷。</p>

王睿在反复检查,确认无误之后,也将自己的试卷交了上去。</p>

交卷之后的王睿,随人群缓缓退出太和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