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_分节阅读_第423节(1 / 2)

  她其实不太确定,自己到底应不应当选择这道题来回答。

  她毕竟是出生在蜀中而非江南,在前几年和几个兄长一样被接到了关中教养,更是不曾前去江南。

  但她见过父亲任职之地的水利工程,曾经听外祖母诸葛夫人说起扬州运河,并非对此一无所知。

  当她的兄长正在参与今年的制举,去争夺那个周国公袭爵之位的时候,她也总该用这另外一条门路争取一点机会。

  在取名一事上,兄妹几人公平得很,但在真正的地位上,世人总不会将她和前面的兄长相提并论。

  她此前年纪小,也还在进学之中,没有这个出头的机会,现在却有了这个接近于同台竞技的场合,真是何其不易。

  那她便不能在此次的答卷上,给出一个墨守成规的答案!

  她凝神定气了须臾,那双在颜真定看来和天后与安定公主有些相像的眼睛里,闪过了一抹略显阴沉却也锐利的光。

  随后继续提笔,写了下去。

  而在此刻,颜真定也终于在纠结了一阵后选择了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她在来前的担心一点没错。

  她确实饱读诗书、过目不忘,但天后的此次选拔,既要给入选者以外朝女官的身份,便不能只会读书而已。

  对外宣称让珠英学士修编的《三教珠英》也并不仅仅是一本文史之书,还有其政治意义。

  或许在修编文书之余,还会需要她们如同天皇陛下的御前待诏一般,去处理其他的问题。

  所以每一个时务策问题都是有的放矢。

  那么她在哪一个问题上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呢?

  或许,能够言之有物的,也只有第四个问题。

  那是一个两问合并,出自太平公主的教习老师郑纭之手。

  前半句问的是,《史记》写汉武帝,书中多有讽刺的意思,在汉代之时,对其的评价大多说它是谤书,比如东汉王允杀了蔡邕的时候,就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所以王允也不能留着蔡邕,让他的笔有机会写下第二本谤书。修编史书的人写出一本“谤书”,是应当的吗?

  而后半句则问,《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与《史记》相比,存在哪些不同之处。

  颜真定年纪虽然不大,但通行于世的史书,她因家传的缘故,已有十多年的通读精读历史,对于史记的争论她更是多有耳闻。

  前汉之时,碍于汉武威仪,对于史记多是批驳远远多于褒奖,到了今朝,则显然能以更为客观的方式看待。

  只不过,修国史之事实在像是个烫手山芋。

  司马迁有写《史记》发于情的控诉,当朝的许敬宗又何尝不是被指控对史料有所删改。

  若要评点、甚至是参与到这样的事情中,她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

  以天后一步步攀升的权势,或许在她选择了回答这个问题时,也就会给自己选定未来的命运。

  如此说来,她……真的要写吗?

  然而在她犹豫于此的时候,耳边传来的,正是邻座以炭笔摩挲书写于纸上的声音。

  比起毛笔蘸墨落笔,这个声音在这间考试的屋中几乎形成了一种稳定而清晰的节奏,仿佛正有人心无杂念地朝着前方走去。

  以至于在这一刻,颜真定心中的浮躁不定又重新平复了下来,也让她面前的纸上出现了第一行文字。

  她周身的书卷气也像是为照入学士院中的日光所催动,环绕在她的身侧,让这一个个文字中又有了一份娟秀而又坚定的底色。

  “纪传开篇,为独家之所创……”

  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正在这份答案之中了。

  至于她为何不选第五个问题?

  颜真定觉得,这大概只有像是阿史那卓云那等将门出身的虎女,才能来试试了。

  只因待选的最后一个问题干脆在问,如何看待汉唐两朝在边境设郡、设都督府都护府的举措,并谈谈如何处理和外族番邦之间的关系。

  这个选拔珠英学士的消息终究还是来得太过突然了一点,也为了能够更有实在意义,选在和制举同一天开办。

  若是想要让身居边境的女子前来报考,多少有些时间紧迫。

  何况,或许连她们都不会想到,在天后的考题中会出现这样的一问。

  事实上,这个问题和前头的第一个问题一样,也出现在了制举的考场之上。

  “你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将这个问题也放在其中?”武媚娘见桑宁在展开考卷后的欲言又止,相当从容地发问。

  桑宁点头:“我大约能猜到您的想法,既然今年制举通过的士人将会变成天后门生,珠英学士也可以这么算,在文武考题上该当一视同仁。但最开始陛下对外宣称的乃是修编 《三教珠英》,可能并没有人对此有所准备。”

  武媚娘笑了笑,反问:“你怎么知道就没有人对此有所准备呢?”

  凡事都是有可能有例外的嘛。

  诚然,这个问题对于想要走武将之路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也必定能在制举考场上得到不少让人满意的答案,但谁说在珠英学士的选拔考场上,就一定不能收获到一份惊喜呢?

  她想要颠覆大唐的江山,想要证明自己能够坐到那个天下最高的位置上,就算有阿菟相助,也势必需要更多独当一面的人才,才有可能将其传承下去。

  不在考题上出重招,她要何时才能有真正心向于她、也知道只有效忠于她才能高升的人,站在那朝堂之上!

  当然,说不定在那批“天后门生”里也能有些聪明人的。可这样的利益干系,到底能不能让人放心呢?

  武媚娘并无前朝经验可以参考,也就无法得出一个果断的结论。

  但对于此刻伏案疾书的郭元振来说,他在答卷之前心中所想的,正是那个在能让士人围观的朝会之上,比之天皇更显威仪的主君身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