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_分节阅读_第125节(2 / 2)

  他要继续在陛下的面前高升,也就不可能对失败者报以任何的怜悯。

  面对着垂死挣扎的李忠,他只是用极冷静的口吻回道:“陛下并未因疾病而影响神志,这份圣旨完全出自陛下的手笔。”

  是李治不想再看到这个对他来说乃是耻辱的儿子了。

  李清月原本还想建议让这出废黜梁王的旨意由阿娘来协助下达,但很显然,当阿娘主动揽过了筹办献俘大会的差事后,李治并不介意于投桃报李,或者说他原本也有这样的必要,再为太子李弘除掉一个政敌。

  许圉师的这句话,无异于一把尖刀扎入了李忠的肺腑。

  在收到了信号的唐璿松开手后,李忠也并未直接跳起,而是保持着瘫软在地的状态。

  “是他想让我死……”

  是他的父亲不想让他活着,与他人有什么关系。

  这何其可笑啊!

  倒是唐璿不疾不徐地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将那封一度掉在地上的圣旨给重新捡了起来。

  见他郑重地将圣旨重新看了一遍,许圉师转头朝着唐璿贺道:“恭喜了。”

  这位可真不知道该当说是运道还是本事了。

  能从昔日吴王李恪的下属成为今日的梁州刺史,其中的转变也才不到十年而已。

  不,还是该当说他善于抓住时机。

  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为了不远放边地,选择加入屯营,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李忠做出了举报,拿到了好处。

  虽说以梁州这个地方的条件不太容易做出政绩来,但这个起点已是绝大多数人只能仰望的存在了。

  也不知为何,许圉师还有一种奇怪的直觉,或许将来他们会在朝中相见的。

  不过此刻说这些还有些遥远。

  唐璿一边接下了这份道贺,一边谦逊地朝着许圉师回了个礼。

  但他心中是否有如此平静,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要他看来,他能有今日,可不单是他有本事,更重要的是安定公主给他选择了好去处。

  不过这份感念和站队就暂时不必令外人知晓了,起码对于不明内情的许圉师来说,这位行将上任的梁州刺史很有几分未来好同僚的影子。

  他甚至主动分担起了将梁王送往黔州去的职责。

  “黔州为穷山恶水之地,梁王年纪尚轻,恐怕其想不开,总该好生看护才对。”

  唐璿朝着许圉师说道,“我瞧了瞧舆图,走陆路多有颠簸,恐怕梁王难熬,倒不如走嘉陵江水道南下,转入大江后再入涪陵江,就是黔州了,往返一趟不过十余日的工夫,许侍郎你看如何?”

  “若许侍郎的时间还有空余,大可在梁州地界上多滞留一阵,等梁王被平安送达的消息传回后,再行折返。也好让人知晓,陛下并无迫害子嗣之意,不过是梁王……”

  他平静地给出了一个对李忠来说很是残忍的答案:“是梁王太不服管教了。”

  许圉师点头称道:“唐刺史说得在理,我让人回京禀告一声吧。只是,你得记牢一点,不要再称呼他为梁王了。”

  唐璿点了点头,又低声说了一句,“此外,您既要滞留此地,我必定是要尽一番地主之谊的。您也不必将此事看成攀关系,只是我刚做地方长官,对于许多事情还不太了解,想向您请教几件事,不知您是否愿意作答。”

  许圉师认真地打量了他一眼,很难不觉得对方看起来更可靠了些。

  饶是知道对方有些善于谋划时机的本事,也不能否认他这张稍显气质老实的脸,很能拉好感度。

  他当即应了下来。

  却不知道当唐璿望着他在此地安顿下来的背影时,心中在想的是——

  此前澄心和刘神威前往益州途中在梁州有过短暂停留,与他说起过那蜀中见龙的祥瑞之事。

  公主确实意在避开梁州,让其不必在此地出现,为免显得梁王李忠在此地治政的两年终究还是有些效果。

  可许圉师回返洛阳途中经过的州府,却是能有吉兆现世的。

  多加一个可控的见证者,岂不是更能让这出祥瑞显得逼真?

  就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赶上,许圉师此人的胆子又够不够大,会不会被其吓出个好歹来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请教的想法也同样出自他的本心。

  毕竟,从今日起,他就是这梁州刺史了。

  虽不像梁王为此地长官之时那样,还有督辖其他各州的权力,但迟早他也会做到这一步的。

  唐璿手握圣旨,缓缓地抬了抬嘴角。

  公主对他寄予厚望,他又怎能不以国士之礼回报!

  ------

  李清月打了个喷嚏,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有被念叨的感觉。

  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十二月的江上终究还是寒风凛冽。

  “所幸这些年间气候温和,若是往前去个几十上百年,这个天气行路可是要见到河水生冰的。”

  李清月闻声回头,就见外祖母也跟着走到了甲板之上。

  她连忙快走两步,“您怎么也出来了,若是沿途冻出了疾病来,阿娘非得再揍我一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