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城府似海深18(1 / 2)

大周朝实行的道台行营制。

这种军制酷似前世明朝军户制与唐朝府兵制的结合体。

在各个行政县设立一个行军大营,然后划拨一部分民户转军户,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军户屯耕的产出不需要上缴国库,统一供给大军使用。

设立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皇权下乡。

在建国初期,这种制度很好的维持了地方安定,也减轻了中枢朝廷的负担。

与很多封建王朝相似,大周建国至今已有两百五十年,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税收严重不足,军户时有逃逸。

道台行营制糜烂腐败,军户兵源严重不足,有的乡县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与大营都统合谋兼并军户土地,视军户为奴隶,为自己牟益。

八年前漠北戎狄南下叩关,彼时正为山北道行台尚书令的钟少京,临危受命,加封山北道行台大总管,节制山北、山南两道大军,共计二十余万,北上御敌。

大军开拔的命令下达了足有五天,仍有近一半的大营未按时抵达,后勤补给更是杳无音讯。

钟少京意识不妙,急忙上疏陈奏皇帝。奏疏上去了,但却石沉大海。

大军前锋已经窥得漠北戎狄已经接近山海关。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大周王朝,几乎所有人都生出一股天下将倾的悲观情绪。

钟少京身系天下安危,肩上担子重若千钧。

便是在此艰难时刻,他果断以两道大总管的身份,向各道大户借粮百万石,又以高薪向天下征兵数十万,并且许诺以人头记功。

大战持续了将近半年多,最终以钟少京惨胜告终。

据有司统计,此次双方参战的兵力竟有八十万之多,山海关外更是血流成河,天地变色。

这场战争堪称建国以来之最,被人称为护国之战。

本朝建国之后,太祖定下非天之功不可封爵,但可以加官,并赐免死铁券,死后封王,故而钟少京一举入政事堂拜相。

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却暴露出了一个天大的弊端。

道台行营制名存实亡!

钟少京拜相后,便提出以募兵制取代军户制,大军给养统一由中央调拨,也由中央统一指挥行动。

朝堂有识之士,都一致赞同他这个奏疏。

唯有一人不同意,那就是左相闫崧。

他上疏称:此乃祖宗成法,不可变也,变者社稷危矣!

仅此一言,鼎隆皇帝便否决了钟少京的奏议。

今年闫崧又上奏疏,言:军户者,均可由各地方主政长官划定,一举扫除弊端。

皇帝准奏,遂定国策。

一时间,民怨沸腾。

乌江作为中等县份,须划拨两千户民为军户。

可是,因为乌江知县空缺,这条国策便一直没人执行。

又因遭受大洪灾。

钟雍上任后,更是连提都不想提。

现在却被王其晟提了出来。

乌江有人造反,想要抓捕反贼,光靠县衙兵力远远不够。

如此一来就必须得求调行军大营,可是行军大营兵力空缺,无兵可调。

那他就必须得划拨民户转军户。

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只要他的政令一经发布。

下面的人就会大发横财,他自己也就声名狼藉,被千夫所指。

更有甚者,一旦激起更大民变。

到时候,他作为主政县令,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别说他爹是宰相,现在闫崧与皇帝盯着的就是他爹这个功高震主的宰相。

当然,这条国策该执行还是得执行,毕竟是皇帝钦定的,他人微言轻,根本不可能改变。 但是必须得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乌江县衙之后,发布户转政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