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旧恨难平172(1 / 2)

第172章旧恨难平

“怎么还没动静?”

姜离施针完已是两炷香的时辰之后,高琼华坐在榻沿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景德帝,未几,又焦急地看向姜离。

姜离躬身道:“刚用了药,只怕还要等上片刻。”

高琼华叹了口气,目光幽幽地看着景德帝,眉眼之间更笼罩着一层沉郁,谁也不知她在想什么。

又过了一刻钟,窗外天色昏暗下来,于世忠吩咐小太监再添宫灯,正忙乱之时,榻上之人发出一声轻咳,下一刻,景德帝终于睁开了眼。

“陛下!陛下您醒了?”

高琼华喜不自胜,淑妃也连忙走近了些,景德帝虚虚睁开眸子,瞧见榻前二人,眼底并无意外,但很快,他目光一晃看向了五六步开外的姜离。

淑妃忙道:“陛下,这就是薛氏那位大小姐,今日您病发迅猛,太医们一时没了章法,臣妾和太子想着薛姑娘医术了得,便请她来为您看诊,适才她施了针,又用了新方,您这才醒了过来——”

“臣女拜见陛下。”姜离跪地行礼,不敢抬头半分。

景德帝缓了片刻,哑声道:“平身吧,朕知道你。”

姜离谢恩起身,低眉站在原地,淑妃见状道:“好孩子,快过来看看陛下眼下如何了?”

姜离应是,待近前,便对上了景德帝混浊的目光。

李裕年轻时生得一双桃花眼,俊眉高鼻,英武风流,到了垂垂暮年,枯槁的面皮之下仍是一副刀削斧刻的骨相,此刻虽多有病弱之态,其不怒自威的帝王威仪仍不可小觑,姜离不敢与之对视,只弯身请脉。

很快她道:“陛下沉疴已久,下焦积热尤甚,除了施针与汤液,臣女还可施捏脊与按摩经络之法帮陛下清涤积热——”

高琼华不禁道:“效用可大?”

姜离颔首,“两日一次陛下石淋之症半月可缓,肾痨虚热之症则需长久调理。”

高琼华便道:“既是如此,那陛下就让这孩子试试吧?”

景德帝略有艰难地喘了口气,“也好。”

高琼华起身,便见姜离净了手,先按压景德帝双手手背穴位,又令于世忠帮景德帝俯趴在榻,姜离素手行捏脊通络之法,又一刻钟的时辰之后,景德帝沉重的气息果然轻松了几分。

姜离退开来,“陛下如今必觉腰痛,但陛下不可久卧,不仅如此,陛下还要饮足水,由侍从们扶着与殿中走动,一刻钟一停——”

说至此,姜离面露难色,又看向于世忠道:“请公公近前。”

于世忠闻言缓步上前,便闻姜离在其耳边轻语了两句,他听完有些讶异,姜离却眼观鼻鼻观心一脸泰然,于世忠随即露赞赏之意,“好,姑娘的意思咱家明白了,今夜咱家定会好好侍奉陛下——”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多为溲溺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1,再加上景德帝患有肾痨之症,重可致

命?()_[(.)]???#?#??()?(),

不得轻慢。如今针药齐用()?(),

当务之急便是令景德帝溲溺顺遂()?(),

若砂石遂出()?(),

则无性命之危,若不出则当真更为棘手。

但这等私隐之事,姜离不好直言,只能令于世忠贴身细察。

高琼华几人皆不知姜离吩咐了什么,见于世忠所言,便也知她自有条理,淑妃看看景德帝,再看看姜离,迟疑道:“时辰已晚,太子殿下他们一直守在外面,还有几个陛下想见的外臣也一直守着,陛下可要遣走他们?”

这片刻间景德帝已缓和许多,闻言道:“不必,给朕更衣,让他们稍后来见。”

高琼华欲劝阻,“陛下尚在病中,何必如此辛劳?”

景德帝不容置疑,于世忠忙近前为其更衣,景德帝这时又看向不远处的姜离,语声和煦了几分,“你叫薛泠?今日你问疾有方,当赏。”

姜离躬身谢恩,淑妃彻底放下心来,“好,陛下既要问政事,臣妾便命人送这孩子出宫,头次给陛下看诊,只怕心底也害怕着呢。”

景德帝微微颔首,淑妃遂带着姜离告退,甫一出殿门,便见殿外众人仍在檐灯下候着,见她二人出来,肃王立刻迎上来,“娘娘,父皇如何了?”

淑妃一笑道:“王爷安心,已经醒过来了,薛姑娘有法子治,今夜先用药,王爷和太子都先候着,裴世子你们也等着,陛下这会儿在更衣,稍后是要见你们的。”

此言落定,众人都长松了一口气,太子近前道:“泠儿,你做的很好,待会儿让你姑姑送些你喜欢的珍宝,若明日还需你入宫,你务必尽心。”

众目睽睽之下,姜离自然道:“谨遵殿下之令。”

说着话,薛兰时也上前来,握住姜离的手道:“好姑娘,幸而有你,走吧,让你父亲带着你跟我回东宫,喜欢什么自己挑去——”

景德帝病情初定,内眷多留无益,薛琦今日并无公务禀告,自也不便久留,如此安排淑妃也乐见,“好,那我就把她交给太子妃了,泠儿医术高明,实乃薛氏之福。”

薛兰时含笑应是,遂带着姜离二人往东宫去,数十目光紧盯着,姜离不便与裴晏说什么,只得先作别不提。-

一路上前后侍从相护,三人皆无话,待回景仪宫,刚进殿门薛兰时便递给明夏一个眼色,明夏会意,令内外侍婢退下,合上殿门后守卫在外。

“哥哥,你派人送来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午时父皇病倒,我与太子入宫侍疾,这一整日我又担心父皇出事,又想着湛儿之事,白鹭山书院到底怎么了?!”

薛兰时面沉若水,被她紧盯着的薛琦则面如死灰,“娘娘,湛儿今岁是入不了科场了!”

薛琦哑声哀叹一句,不等薛兰时发问,只将书院所生之事简明道那篇文赋,是、是别人给湛儿写的?!这怎么可能!他怎么敢?!”

薛琦苦涩道:“娘娘,是真的,但凡湛儿是被污蔑,我也不容那人苟活,可回程路上,湛儿已交代了前后因果,那人所言并非作假,他哭诉是被我逼得狠

了,又羡慕那学子文采,便生了妄念。本来只是写一篇文赋拿回来讨我开心,却不想那文章被我传了出去,继而连陛下都知道了。我下山时交代过那院监不可多言,但当时在场之人颇多,尤其那王喆,此人乃是肃王一脉,他既然知晓,肃王断不可能轻放此事,等到明日……不,只怕今天夜里,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早晚会传到陛下跟前。()?()”

薛琦悔不当初,“早知如此,我就不为他造什么长安第一才子之名了,陛下最厌弄虚作假之人,若知晓此事,轻则斥责,重则欺君,届时只怕还会连累娘娘。()?()”

薛兰时落在迎枕上的手紧攥,又咬牙道:“这就是哥哥教出来的好儿子!那姚氏本就是个乐伎,却得哥哥宠信,连她的孩子都分外爱重,如今,竟教出来这样的酒囊饭袋,他……他这是要害苦了我们!()?()”

薛琦苦声道:“是我之过是我之过,为今之计我们得想个法子才是。?()??@?@??()?()”

薛兰时深吸口气,略一闭眸又猛地睁开,寒声道:“让他滚出长安!”

“娘娘——”薛琦很是不舍。

“不然如何办?让他留下成长安笑柄?让别人指着他的鼻子骂?!”

薛兰时强定心神,“让他躲出去,就说……就说他志不在仕途,此去是去西南寻觅良师,一边求学习文,一边体察民间风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他游历几年,长进足够了再回长安,届时此事已经被世家百姓淡忘,就算有人质疑他文章有假,只要他自己能写出更好的,旁人也无话可说。”

薛琦犹豫一瞬,到底还是应了薛兰时之策,“也罢,也罢,也只能如此了,那学子如今还在白鹭山上,只要没有实证,流言蜚语早晚也会被遗忘,就依娘娘的吩咐吧,今夜回府之后我便让他连夜离府,出去个四五年再回来,只是、只是娘娘急需用人,这几年咱们薛氏是没有用得上的人了……”

“谁说没有可用之人?”

薛兰时反驳一句,目光一转,看向站在一旁默然不语的姜离,“泠儿不就是我薛氏的福分吗?”

薛琦愣住,姜离自己也是一怔,“姑姑……”

薛兰时挤出丝笑,目光望着姜离,话却是对薛琦说的,“哥哥莫要学那些只看重男儿的迂腐之人,不是只有男子入了仕途才能予我助力,泠儿医术高明,从前名动长安,今夜救了陛下,往后在陛下跟前都有了脸面,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淑妃说的很对,我们薛氏是有福的。”

姜离听闻此言心底有些不安,面上只做受宠若惊的无措之状。

薛琦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娘娘所言极是。”

薛兰时深吸口气,“此事,我还得想想如何让太子殿下知晓,陛下如今大病未愈,即便知道此事,也不一定会发作,他老人家可没有真把薛湛放在眼里,再加上泠儿看诊有功,事情不一定会闹大,但在太子跟前却不好交代——”

如今的太子便是未来的帝王,想到景德帝之病,薛琦也觉背脊发凉。

薛兰时瞟一眼姜离,不避讳的道:“太子轻薛氏已久,本以为湛儿从文,能为太子看

重,可如今……偏偏景和宫那位滴水不漏,身后又有宁家支持,那宁珏本是个江湖纨绔,如今竟也似改了性,还求得了拱卫司的差事,那可是陛下最信任的拱卫司啊!”()?()

薛琦告罪,“是我拖累了娘娘,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