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分蛋糕57(2 / 2)

没多久,项羽率领诸侯国三十多万联军,浩浩荡荡朝咸阳开过来。

英布是先锋。他率军到函谷关,二话不说,下令强行破关。

函谷关很快被攻破。

项羽率军抵达戏亭以西的鸿门,就地驻扎。

布置了四路兵马,先锋营直接对着刘邦军营。

刘邦的亲信樊哙是屠夫出身,考虑问题像杀猪宰狗一样,思路总是盯着要害:心脏。

他之前就对刘邦说过:“老大,我觉得不对啊!函谷关还是那个函谷关,武关也还是那个武关。秦军挡不住我们入关,难道我们挡得住项羽?”

果然,函谷关被英布轻易破了。

而且,刘邦军营被几路大军虎视眈眈盯着。

张良找到刘邦,仔细分析说:与项羽翻脸的条件还远远不够。该装怂得装怂,该认错得认错。

刘邦于是立即下令:所有人将抢来的宝贝还一半回来,作好登记,锁到仓库里,贴上封条。

军队立即搬出温柔乡,退到咸阳郊区,重新支起帐篷。

然后,刘邦一行人带着秦帝玉玺和大堆高档礼品,态度谦卑地去拜见项羽。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一行人喝酒、吃饭。史称鸿门宴。

席间,刘邦检讨了自己进入咸阳后的一些不正确心态。表示今后臣服于项羽,永不变心。

范增站在楚怀王立场,深知项羽和楚王此消彼长的道理。他不愿看到项羽太强,坚决要求杀掉刘邦,意图借此让项羽失去诸侯、群雄拥戴。

项伯与项羽同为项家主脉所不容,不愿看到项羽再被群雄唾弃,于是坚决不同意杀刘邦。

项羽没有明确表态。

但他让都尉陈平悄悄通知刘邦快些离去。

其实项羽心里门儿最清。

巨鹿之战,项羽证明了:掰手腕、拼武力,老子天下第一!

可是项羽自己清楚:自己那张上将军的任命书,是自己犯上杀人抢来的。

现在,鸿门宴上,如果刘邦和自己的脾气一样,说一声“我不服”,那自己真的麻烦了。

不管自己杀不杀刘邦,那这分封诸侯之事,就真的只能由“老板”楚怀王来做了。

因为刘邦可以说不服,其他人也可以呀!

如果那样,大家一起回去彭城,找帮主熊心主持会议、评断是非,弄不好出现清算自己擅杀宋义父子的场面。

那可就无法善了了。

更有甚者,如按范增老狗的主意来,自己立马就成了天下共贼。

万幸,刘邦大哥没有一根筋。

他向自己主动认了错,还把始皇玉玺恭恭敬敬交给了自己。

这不就是确立了自己的最高政治地位吗?

巨鹿之战确立军事地位+鸿门宴确立政治地位,自己这不就成妥妥的最高权威了吗?

自己应该感谢刘邦大哥才是呀!

所以,项羽冷眼看着范增的表演,心里冷笑着:自己的直觉是对的,这老狗是熊心的人。

项羽也知道蒲将军有自己的算盘。

但蒲将军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之徒,而是玩阳谋的高手。

项羽很能接受蒲将军的风格。所以还是找蒲将军秘密商量。

两人一致认为:废秦王子婴的存在是大隐患。

子婴及其背后的秦国贵族,一定会成为野心家刘邦的助力;他不死,违背对章邯的承诺。

于是,项羽下令:处死废秦王子婴,夷灭所有嬴姓氏族,焚毁咸阳宫。

他这些霸王动作,震慑得所有人噤若寒蝉。

趁着子婴之血和咸阳大火的余威,项羽开始派“利是”。

首先,最顶级“利是”派给帮主楚怀王熊心:升格楚怀王为楚义帝,奉为天下共主。封地在郴县。

然后,以楚怀王的名义,封藩如下:

项羽:西楚霸王,统九郡,都彭城。

大功臣刘邦:汉王,封地在汉中、巴蜀,都南郑。

刘邦的地盘,无论是面积、人口和出产,都与项羽差不多。

楚国西部是西楚霸王项羽;东部分封三王一侯: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十万户侯梅鋗。

原赵国分两半:赵王歇,代王,封地三郡;赵相张耳,常山王,也是三郡。

魏国也分两部:魏咎之弟魏豹,西魏王;赵将司马卬,殷王;

燕国也是两王:燕王臧荼、辽东王韩广。

韩国同样分两部:韩王韩成、河南王申阳。

赵将陈余,南皮侯,领三县。

齐国封三个王:齐王田巿,胶东王;齐大将田都,齐王;原齐王孙田安,济北王。

关中封给三位降将:章邯,雍王,咸阳以西,都废丘;司马欣,塞王,咸阳以东,都栎阳;董翳,翟王,上郡,都高奴(延安)。

总共十八位王、一位三县侯、一位10万户侯。

*****

项羽代楚义帝分封天下,但有一大块地方他没理会:这块地方与七个诸侯王封地相交,却是独立门户;面积等于韩王和河南王的封地相加;相交的诸侯是西楚霸王、韩王、河南王、塞王、汉王、临江王、衡山王。

这块地方如此重要,地主王陵此人如此有特点,注定以后也有许多故事。

……

项家将军无数,包括范增在内,项羽以外无一人封王。可见项羽对项家的轻视。

他现在手下的主要战力,已经不靠项家了。所以对项家将军也不太在意。

不过,为了不让矛盾表面化,爆发冲突,他也没有封龙苴为王或侯,而是以其他方式安抚他。

这次封王的人中,有一位是枣三熟悉的人:蒲将军。不过他恢复了自己的真名吴芮,原来的番阳县令,如今的衡山王。

梅鋗的名字,枣三也听说过。那时蒲将军称他为表弟,派他加入刘邦的西路军。

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得到封王:田荣。

这为今后埋下了祸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