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朋友圈的一篇文章9(1 / 1)

躺在床上,云舒点开了朋友圈,发现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关于股票预测的。

“任何一种证券化交易都是一场买家与卖家的博弈。而最终的交易价格是双方博弈所产生的结果。

对于单纯不考虑基本面的技术层面的分析,我认为本质是对于持币的空方与持筹的多方之间心理状态的分析。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从未听说过有星座学说这回事情的人来说,他们的性格和星座所预测的性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对于接触过星座学说的人来说,当他们听到了某种星座对应了某种性格,似乎他们潜意识对那种性格进行了模仿,从而使星座预测在这部分群体中显得颇为精准。

任何一种电子交易下证券化产品的技术分析都是如此,即便追溯到17世纪初期郁金香的囤积居奇也仅仅只是没有数字化交易所呈像的那么显著清晰而已,在市场的图像面前,多空双方的交易者会对不同的图形产生不同的心理波动,从而影响他们对资产价格走势的判断和随之而来的投资决策。

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必须要明确的,那就是究竟市场是由少数人说了算还是多数人说了算。先说答案,随后再做出解释。答案是这个市场多数人说了并不算,是由少数人说了算。而对于投机市场的监管,其悖论就在于少数人参与这个市场的目的是要在这场资本博弈的财富重新分配中扩大他们的财富比例。正如评选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通过他所在历史时期的总财富占当时gdp的比例所决定的一样。然而对于少数人所占财富比例的扩大必将压缩多数人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不会因为经济萧瑟而停止博弈,因为在经济繁荣时大家博弈的是谁能跑得快,而衰退时大家博弈的是谁活得久,因为随着不适应者的衰亡、剩下活下来的物种们所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就增加了。

美国资本文化中一直存在两种思潮的争辩。一种是以美国首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代表;另一种以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为代表。在我看来,汉密尔顿追随者们的政策所导致的客观事实就是以通过妥协于“少数有实力玩家所占财富比例扩张”为代价换取了整个经济体总量的繁荣。而杰斐逊追随者们的政策所导致的客观事实是遏制了“少数有实力玩家对缺乏实力的多数玩家的财富比例空间的野蛮侵占”。杰斐逊的思潮显得更加公正,并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绽放出了一种“保护缺乏实力的大多数弱者”的人文主义色彩。然而杰斐逊追随者们从客观上使得财富总量的增速放缓。因为这种主张及其政策会打击“对资本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少数们”的财富进取心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温室中隔岸观火从而对宏观造成通缩。因此杰斐逊路线和汉密尔顿路线的选择就是监管思路的悖论,而监管者必须理性思考并作出界定。

接下来,补充阐述一下为什么决定市场价格波动的是少数人。事实上,对于商品的买入和卖出,抛开投机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理性情绪干扰外,一般都是根据市场的边际价格与市场参与者内心对该商品的预期之间的比较。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买一件东西,大家要判断值不值这个钱。现实价格比内心的预期价格高,那么交易就不会发生。反之,人们就会进场捡便宜。卖一件东西,也是去判断这个东西值不值这个钱。遇见了人傻钱多的,卖家就美滋滋出售。其实并非对方傻而仅仅是因为卖家内心对商品的预期价值低于买家的出价而已。每个人对于同一种商品的价值判断,即价格预期是不一样的,一种商品,买家觉得超值、卖家觉得不值,交易行为就会产生,否则就是买家嫌贵了不买、卖家嫌便宜了不卖,也就没有交易行为的发生,也便丧失了流通性。

那么对于股票交易,成千上万的交易者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预期,但是作为多数的中小投资者们的预期完全无法影响市场趋势和价格的走势。因为客观存在的统计学规律很有趣。大数定律所决定的正态分布规律天然决定了在资产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多数人对资产的预期大致上服从于正态分布。一定有人看衰、有人看好,这种预期会彼此冲释,相互抵消,并不构成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大金额交易的发生,因为正态分布对于少数人是不适用的。一个优秀的学生考试,绝不可能今天考一百分明天就考60分,产生一个成绩上的回归。而一个亚当斯密理论的拥护者也绝不可能时不时转而拥护一下宏观审慎的凯恩斯主义。少数人的才能和意志思想是不服从概率的,这有点像了凡四训中说的,极善之人命数拘束他不住、极恶之人命数亦拘束他不住。而世界的变化往往就是由这些不被命数拘束住的人所推动的。因此对于股市的价格变化,研究持币和持筹的少数人的心理状态使得这一活动具备研究价值。这一研究价值是基于少数者自身固有的性格特征、资金实力、行事风格、对待突发情况的反应等事务的随机性要弱于从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池子中随机取出来的一个。”

云舒看着这篇文章,心中想着共同富裕、想着经济,那些离实际生活遥远的东西,究竟是不是遥不可及?勤劳、思维,究竟什么更重要?为什么整个社会经济物质高速增长,而一个人却处境越来越艰难,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竞争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一种智力的内耗?有些问题,云舒没有答案,但云舒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的好思维,本身就是勤劳的产物。”

她想到了一句话——“用己之力不如用己之智,用己之智不如集人之智。”。人一定要读书,并不是那本学历、某门课的分数有多么重要,而是说在书海中吸收智慧,最终自己的智力能够被更高维的智力所carry。众人拾柴火焰高,云舒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一句话:

云之所以成为云,是聚合了天下的水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