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82(2 / 2)

两人黏黏糊糊地又抱又亲一会儿,梁戚瑀才舍得收拾心情离开萧府。梁戚瑀走出萧府东门时,又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还多了点冲劲儿,吩咐车夫快马加鞭直奔宫门口。

梁戚瑀进宫一是为了向皇上回禀他在外调查学田情况的诸事,二是为了听皇上的意思,看他回来之后的第一份奏折该怎么写。

这份奏折是展开田地改革的第一步,必须对世家侵占田地之事极尽批判之能,且要找个世家中人先低头,最好就是与此次事件有关的前代丞相曹丞相,可曹丞相已经致仕了,皇上不想在他身上多生事端,梁戚瑀便建议道由他去会一会曹丞相,让曹丞相主动弃了那块学田,将其安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事后由这个人配合皇上的脚步去完成这出戏便是了。

皇上点头道:“这是个好方法,可你要找谁来替曹丞相?”

“一位曹家支族出身的官员,现正替着户部尚书之位的户部侍郎,曹秉真。”

皇上皱了皱眉,“只能选他吗?”

梁戚瑀拱手道:“回父皇,现下儿子只有把握可以说服此人。只因萧四姑娘与此人之母亲颇有缘分,能说上几句后,儿子是想着让萧四姑娘去劝一劝老夫人,若老夫人肯了,曹侍郎必定不会有异议。”

“嗯……”皇上应了一声后,久久未说话,捏着一点胡子搓揉着想了一阵子,抬眼看着一旁恭敬的梁戚瑀,问他:“你想让曹侍郎吞了这个错,而后呢?你要如何做?一个户部侍郎,还有一个户部尚书,两个位子,你想让谁来坐?”

“父皇,儿子觉得曹秉真仍可当户部侍郎,而户部尚书,儿子举荐翰林院学士廖滨唐。”

“为何举荐一个翰林院学士当户部尚书?”

“此人是万宁十七年的探花郎,在翰林院历练了近十年,已然足够了,此人才情斐然,见识广博,可堪重任。”

皇上不置可否,又问道:“你将错推到曹侍郎头上,却又希望朕不罚他吗?”

梁戚瑀答道:“是的,儿子希望父皇莫要责罚他。父皇,此次推行的新政是有损世家利益的政令,若想让他们配合,则不可用过于强硬之手段,若是以曹侍郎作为震慑世家官员的例子,那父皇便只能允许他背上罪名,而不能背上任何血腥气。父皇向他们展示了决意与诚意,他们才不至于生出太多的反抗之心,从而才能配合这项新政的推行。儿子在外出远行时已经历过了,若底下的官员们不配合,则一切政令接难以推进,甚至是会以一种相反的趋势进行下去,百害而无一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