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边界感与充电。45(2 / 2)

现在大街小巷的轿车、电动车到处可见,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简直有如天壤之别。

记得小时候,我领着堂弟去山里捉蝎子,我们俩捉蝎子的水平很一般,就是在往山上爬的过程中,一边走一边观察路边的石头,阴凉地的石头,就翻一翻,有时就能看到石头下有蝎子,然后用专用的夹子夹住它们,放到随身带的瓶子里。

捉了一定数量的蝎子之后,我领着堂弟去石良镇药材收购站卖蝎子。

从一个小窗口递进去,里面的工作人员称了称,然后给我们两角钱。

我就带着堂弟出来,在镇上买了高丽果,高丽果是我们那里的方言,学名就是草莓。

带着高丽果,我俩再从镇里返回本村。

那时,从镇里到村里的马路是沙石土路,偶尔有解放大卡车飞驰而过,随后是一阵飞扬而起的尘土。

堂弟是我忠实的小跟班,到了夏天,我们家附近的一条排水沟就是我们的天堂。

排水沟两侧是两排高大的树木,一到夏天,树上就有很多“大盖儿”。

我们那儿把知了,就叫做“大盖儿”。

我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儿,竹竿儿的顶端绑上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网,然后带着堂弟去网大盖儿。

堂弟手里拿着针线,我网一个大盖儿,他就用针线把大盖儿穿起来,一上午的功夫能串一大串儿。

回到家,母亲会把大盖儿用油炸一下,我们俩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现在堂弟已经是大上海的一位处级干部了,小有成就,可喜可贺。

现而今,那条排水沟还在,两旁的树木早已不见了。

我会骑电动车是六年前的事儿。在济南上班那会儿,我开始都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去太远,不具备可行性。

二零一八年,我换了一家新开的门店,店长是个南方人,他自称到济南来是为了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他有在南方大连锁工作的经验,因个人的原因离职之后,便一个人跑到济南来讨生活。

他为了上班方便,从附近电动自行车店,租了一台电动自行车。

一次,他安排我去买点儿东西,建议我骑他的电动自行车去,我推脱说不会骑。

他说:“这有什么难的?会骑自行车,就会骑电动车!”

我就骑上去试了试,果然很简单。我第一次骑着电动自行车出行,虽然那辆电动自行车已经又脏又破了,我骑着它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不久,临近过年的时候,我买了一辆最便宜的新电动自行车,一千一百来块钱,白色的,很小巧。

从那儿之后,就几乎不骑自行车、不坐公交车了。

电动自行车,极大地便利了城乡居民的出行,让人们的生活半径迅速扩大了。

开始的电动自行车大多续航三四十公里,一般也够了,将来的电动自行车起步续航就得百公里以上。

我现在骑的电动自行车还是铅酸电池的。一周充两次电就可以。

充电是有技巧的,骑回来之后,先要停半个小时再充电,充完电之后再停半个小时以上才可以继续骑行,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蓄电池,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电量充足了,你才可以随心所欲地骑着它四处游玩。

人生亦是如此,感觉自己疲惫了、头脑迟钝了、干劲儿小了、动力不足了,那就抓紧时间给自己充充电。

给自己充电的方式有很多种:

美美的睡上一觉,吃几顿好吃的,读上几本好书,或者适当地服用滋补药物,都可以让你很快地恢复精力充沛。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无论何时,人生动力不足,一定是缺能量了,需要及时补充。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