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_分节阅读_第22节(1 / 2)

  “干嘛?”

  “我咬你!”

  竟真像小狗,一口咬在香丘之上。李纤凝不防他来这手,情欲荡漾,哪里还有功夫嗔怪。二人顷刻滚成一团。

  幽兰坊位于平康坊花林巷中,这一带教坊林立,素来是达官贵人们的销金窟。里面的娘子年轻貌美自不必说,穿戴上也不含糊,一袭袭绫罗,一支支金钗,不输世家千金。

  坊主是位四十上下岁的娘子,唤作公孙大娘,李纤凝同她打过交道,很多年以前,不过她大约不记得了。公孙大娘听说李纤凝他们是县衙的,来问些事情,请他们到花厅稍坐,自去请九月初八那日相陪陈公亮等人的几个娘子出来相见。

  解小菲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看什么都新奇,一只茶盏也托在手上看个不住。

  “寿州窑的黄瓷,这妓院还真是气派。”李纤凝冷冷一哂。

  解小菲揭开盖子,喝了一口茶,滋味不错,见盘里有干果点心,抓来吃。李纤凝目光扫来,他一惊,“小姐,这东西不要钱吧?”

  “怕甚。”李纤凝抓一把杏仁放手上慢慢嚼。

  解小菲看李纤凝也吃,还有什么好顾忌,放开胆子吃。

  公孙大娘领着娘子们进来,含笑道:“那日相陪陈大人等人的娘子都在这里了,官爷有什么问的只管问。”

  李纤凝眸光扫去,一排六人,皆是水灵光润的年轻小娘子,个个睁着黑玉髓似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她。

  “公孙大娘方才说陈大人等人,除了陈公亮,还有谁?”

  “还有兰台、门下省、礼部的几位贵人,若不十分必要,恕贱妾无法透露姓名。”

  李纤凝表示理解。转头问几位娘子,“陈公亮据称在此遗失了一枚印鉴,你们当中可有人拾到?”

  娘子们面面相觑,当中一个身着黄色交领短袄的娘子忽然道:“是那枚刻有‘日监在兹’的印鉴?”

  “你见过?”李纤凝身子向前一探。

  小娘子点头,“聚会后的第二天,丫鬟打扫房间时在角落里捡到这样一枚印章,我收在匣子里,预备等他再来时归还。”

  “印鉴可还在?”

  小娘子依旧点头。

  众人随她上了阁楼,取出印鉴,李纤凝对照了仇璋描摹在纸上的印章,可以说毫厘不差。

  线索就这样断了,李纤凝不能说不失落。合该早有预料,毕竟留在现场的只是一枚烧残的印章,而非印鉴本身。陈公亮酷爱盖章,盖有他印章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他本人又不肯配合,若接着从这条线索查下去,有的麻烦。

  黄衣小娘子见李纤凝面露愁绪,眼睛眨巴眨巴,“你要带回去吗?”

  李纤凝看着她手上的印鉴,说:“不了,它于我来说已经无用处,由你还给陈公亮罢。”

  小娘子似有无尽的好奇心,缠着李纤凝追问,“那什么你对有用?”

  李纤凝看她娇婉可爱,心念陡动,陈公亮为人乖戾狷介,她登门查访捞不到好果子,若由这位温婉解颐的小娘子出面,前去探问他的印章所盖何处,或许有门。便把心中想法对她说了。

  小娘子娇笑,“这个简单,我现在就可以说出几幅作品来,什么沈子期的《春晓图》啊《步辇图》啊,周彦的《捣练图》,多着呢。”

  “沈子期周彦是什么人?你如何知道他们的画上盖着陈公亮的章?”

  “他们是长安城里的画师,近来声名鹊起。其中沈公子还是集贤殿书院的画师呢。刘三爷这次来京收了他们不少画,就是前几天的事,还当着我的面戳了印章,就是这枚‘日监在兹’章。”

  李纤凝听出里面牵扯多,一句半句说不清,动问小娘子姓名。

  “你问我吗?我叫花露。”

  “花露”二字猝然灌进耳朵,似疾风突袭,卷走了一切思维。李纤凝眼前一阵恍惚,记忆纷至沓来,夹杂着陈年的淡淡血腥,令她掩唇欲呕。

  “小姐,你怎么了?”解小菲上前扶住她。

  李纤凝男装打扮,他一不小心叫漏了嘴,好在花露不曾注意,惶惶急急为李纤凝捧来水,“你哪里不舒服么,喝口花茶水压一压。”

  李纤凝接过花茶水,放在嘴边抿,眼睛不动声色打量着花露。她生着一张圆脸盘,面如皎月,两颗眼珠又圆又黑,少见的大,樱桃小嘴肉嘟嘟,唇尖微微向上翘,仿佛真是一颗樱桃。这样秀色可餐的一张脸,偏画着严妆,故作娇媚。

  花露见李纤凝打量,腮边微微红。

  李纤凝放下茶盏,询问正事,“你说的刘三爷是谁?盖章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刘三爷是扬州来的画商,他带画过来卖,也收长安城当地的画,拿到扬州去卖。那天刘三爷带着沈公子他们过来,谈论购画的事,得知陈大人的印鉴落在这里,哄我拿来,加盖在画上。说是有朝中大臣的印鉴加持,画到了那边好卖。”

  “这位刘三爷叫什么名字?”

  “他叫刘通福。”

  “刘通福……”李纤凝喃喃念这名字,应当和孔大人口中的书画商系同一人。忽地,她又想起了昭国坊坊民提到过的曾经入住凶宅不足两日又搬走的商人,莫非也是刘通福?

  “刘通福还在长安否?”

  花露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想必已经走了。他来长安无外乎把从扬州收来的画卖掉,再收些画回扬州,这两件事都做完了,再没有理由逗留。”

  “他来长安,下榻何处?”

  “听说下榻在孔大人的别馆。”

  “兰台的正字孔大人?”

  “我的确听人叫他孔正字,是个很有趣的小老头。那天还和陈大人拌嘴来着。”

  “哪天?”

  “九月初八,陈大人遗失印鉴的那天呀。”

  李纤凝方才问和陈公亮同来者有谁,公孙大娘不肯透露。花露口松,不知忌讳,李纤凝趁机打听,“那天除了孔大人陈大人,还有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