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女娲后人227(1 / 2)

李承乾说的再有理,也改变不了他想礼法治国的决定。

因此,崔仁师要竭力反对:“时光如梭,诸学子学业甚重,若再加上理学,定然要放弃一样。

而《五经》涉及历史、天文、算数、地理等等。

先贤之言是他们一身经历所得,纵然经历千年、万年都适用!”

“我没说先贤之言毫无道理!我只是希望他们能校验先贤之言,为自己所用。”

李承乾淡淡开口解释:“山南道灭佛一事先贤亦有所言,然而那些刺史还是这么做。

读书只是读书,只有经过校验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

礼仪是工具,是让人成为仁人义士的工具,是正风气的器物,朝廷制礼不当当为了减少财政开支,也是为了让百姓向善。

理亦是工具,是官员造福百姓、稳定社稷的工具,两者皆不可失。

崔侍郎,可还记的佛家所言世事无常?

你我今日站在这里,看起来样子没变,可是我们都在慢慢变老。

等时间一到,你我都会老得走不动道,而后散发出腐朽的气味,最后只能死在地下。

死后我们的血肉会变成供养花草树木的养分,让他们健康成长。

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会有几百年?”

崔仁师听懂了,他知道李承乾在警告他也是在警告整个士族,传承千年的族礼已经老了,已经散发出腐朽的味道。

若再不能改变,只能成为养分供养大唐,就像汉承秦制传承几百年。

崔仁师也知道,现在不是魏晋时期,士族已经没有那么大权力。

而且从魏晋到现在,有许多士族篡位成功,很多人心思已经变了,他们不再说什么忠心为君,都只是想着掌控权力。

‘罢了!魏王已经失去资格,佛道两教也在一旁虎视眈眈,目前这种情况,实在不适合拼尽一切去反对。’

“多谢太子殿下解惑!”

崔仁师尽管已经同意此事,不过对于其他事他还有问题:

“敢问太子,佛学院是何?佛门是出家人,所谓出家便是离开家里,如此无父母妻儿的想法,怎能让其参与治国?”

“只修正念不学其他!”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佛学最重要的是当下,坐禅是修行,注重当下,做事亦是如此。

我希望诸位能够注重当下,在事上修行。”

“佛门修心,修心怎能在事上练?”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

可有心外之理?心外之事?《中庸》言‘不诚无物’,我说在事上修心可有错误?”

此言一出,所有文臣无不一脸震惊的看向李承乾,这是将儒家修身与佛家修心相结合。

于志宁吞咽口唾沫,脸上难掩惊骇之色:

“敢问太子殿下,这是哪本书上所言?”

“《传习录》所言,乃八百年后王阳明先生所创立的学说,心学!”

?????

所有人满脑袋问号,什么叫八百年年后?你当我们是傻子?

于志宁自嘲一笑:“殿下不想说就不说,何必把臣当做傻子?”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这就是我为何要让你们学理学,为何要实事求是。

你怎知我所说的是假?又怎么证明八百年后没有这个人?

若我是从一千多后转世到大唐的,那我能不能知道八百年后发生了什么事?”

说到这,李承乾似笑非笑盯着于志宁:

“于御史,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你可曾想过这个大唐土地,能养活十四万万的百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