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上)(2 / 2)

永琪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尔康也是他极为器重的臣子。至于箫剑,他也是颇为赏识,无论是才学人品都无可挑剔,加上小燕子的关系,所以始终抱着能拉拢他为朝廷效力的希望。故这一路上乾隆也是给了他们颇多接触学习政务的机会,以期历练增长见识,为未来担起国家大任做准备。

“要不尔康你先说说。”乾隆端起一杯茶,呡了一口,看向了尔康。

“皇阿玛,这次跟随您视察河务最大的体会便是了解河务、治水工程之复杂。以前只是书上读的,阿玛那儿听的,可究竟什么是河务、什么叫治水,那于我而言都是飘飘渺渺的,不太真切。

为何千百年来黄河难治,为何‘保漕治黄’困难重重?很多在我脑子里的‘为什么’都在这次视察中明白了。原来这里面有那么多‘既要,又要’,但事实上很多我们的期望互相之间是冲突的。这河务的问题必须到实地查看了,才能有方向该如何办。可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尔康不得不承认,实务胜读十年书。

“皇阿玛,这一点上我和尔康深有同感。尤其是这两天在黄河边上,了解这每个堤、每个坝、每个闸为什么这么设、这么定。比如清口这个枢纽如果不在实地看到,根本无法想象它究竟如何运作,如何同时顾及里运河、黄、淮、洪泽湖、中运河,使得漕运顺畅,又确保黄河不倒灌。这整个过程严丝密缝、极其复杂。

想到这儿,儿臣不禁感叹我们在京里吃到的每一口粮食都是一路经过‘艰难险阻’的,是多少人挥洒了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包括高大人、他的下属,还有千千万万我们所不知的河工和老百姓。”永琪言辞恳切,句句真情。

“五阿哥,您有这份仁爱之心,实在难能可贵!”高晋在一旁听了永琪一番言辞不禁有些动容。

乾隆对永琪和尔康的体会显然是十分满意,觉得二人是孺子可教,“这就是朕这些年要南巡的原因啊!在紫禁城里听多少大臣们的汇报,不如实地查看一趟来的收获多。”

“不过——高大人,这两天我跟着学了很多,但一直有个问题想请教。”

“五阿哥请讲。”

“黄河泥沙含量如此之大,下游河道势必会由于泥沙沉积而导致河床抬高,堤坝也将越筑越高;另一方面,水闸部分虽有拦沙坝,但日积月累泥沙也必然会流入运河导致运河淤堵。这个要怎么办呢?”

“五阿哥慧眼!您问的问题其实是古往今来治水——尤其是黄河水所无可避免的。堤坝的确只能越筑越高。我们能做的都只是顾好眼前,黄河入海口和运河都须常年疏浚,尽可能令其不要淤堵或是延缓淤堵。有时候治水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高晋说到最后叹了一口气。

这大约是所有治水人的无奈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