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师曹先生(1 / 1)

城市是不宜人的。这种认识原本对魏东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他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即便他凭借着高出录取分数线十二分的成绩进入了县重点高中。

魏冬阳习惯了农村里的麦秸堆、泥土墙,还有黄土地的气息,城市与他便是不宜人的。虽然,城市里的夏天闻过去也少了农村里夏天的臭汗味,多了几份清香,追香总还能看到一些标致的“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妩媚。

学校就在鲁城师范大学的一角,得空总会去大学校园里转上一转;尚在平时,在校园里幽静的羊肠小道上也常见来回走动的人群,或是学生,或是教工。傍晚,华灯初上,黑虫黄虫共鸣,抬首观月;云在飘,月在行,花在舞,曰:风花雪月。

也大概入乡还需随俗,进了城市还颇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魏冬阳不但常去大学校园里转上一转,且还凑周末到小县城里边转转。虽有时城里的同学结伴同行,但他们身上散发着的那种优越感总不免让魏冬阳窒息,于是与他才有了城市不宜人的感受,但直到那次之后,魏冬阳的认识才缓和了。

那次是几个城里的学生,在一些农村孩子面前讲一些“新奇”的物件和事情,弄得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故而嘲讽性的高谈阔论。这事情不知道怎么着传到了曹老师的耳朵里。曹老师是一个小个子,葡萄脸,肤色泛黑,头发很短,面容柔和。

在一次曹老师的课上,他指名点姓的问了几个城里的孩子,簸箕、粪集子、碾子是什么,他们没有能回答的。随后,曹老师便让能回答的同学举起手来,举手的多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这几样物件在农村可谓是司空见惯,没去过农村或不常去农村的城里孩子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那次,魏冬阳被曹老师点名上台给他们说明了这几样物件,讲的虽是稀里糊涂,但还是博得了曹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堂课,大家听的都特别专注。曹老师虽没有直截了当的批评城里的那几个学生和阐述那次事情,也没有过重的渲染这节课上的问题,但大家似乎都明白了他的用意。

那次事件以后,魏冬阳也似乎自信了。但这份自信在随后的元旦节班级活动中,却给他带来了一次麻烦。

元旦节,班级内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其中魏冬阳报名参加了象棋比赛,因报名人数为单数,曹老师便也参与了进来。曹老师规定与他对垒的同学,只要能胜或平他一盘,便可进入下一轮。魏冬阳不幸首轮与曹老师对垒,但又侥幸和曹老师平了一盘,于是魏冬阳便顺利进入了下一轮。魏冬阳也最终进入决赛,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取得第一名成绩的是一个嚣张的家伙,他明目张胆的挑战曹老师,扬言定胜。曹老师给了他机会,并在前两盘各胜一局,在决胜局,魏冬阳多言给曹老师指了一步棋,自认为由此扭转了当时僵持着的棋局,曹老师并最终赢得了这盘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后,曹老师说。

没多久,年终考试后,魏冬阳从魏景昌那里知道,曹老师是魏冬阳堂叔小舅子的姑父还是姨夫什么的,说着都别扭。魏冬阳真没能明白,这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也能从哪里得到信息。因为魏冬阳成绩不佳,被曹老师冠于“玩物尚志”的罪名,这物便就是象棋,那志便就是这次不佳的成绩了。次年,魏冬阳则成了班级里成绩进步最大的学生。

成绩的进步,与曹老师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曹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还是他们的班主任。受曹老师的影响,魏冬阳爱好上了文学,常写些文章模样的文字,虽消耗了不少精力,终也未能见于报端。至今,那点爱好虽也没有改变,但也难免在希望破灭时有些沮丧。

还有一件事情让他记忆深刻。那是发生在次年学校组织的全校秋季运动会上。

运动会报名的时候,魏冬阳被赶鸭子上架似的赶了上去,还是五项全能。魏冬阳记忆中有1500米跑,还有跳远,还有什么似乎模糊了。头一天,魏冬阳参加了1500米跑,算是应付了下来,下午,魏冬阳便没打招呼,溜回家了,后边的项目,由他的同桌找了体校的朋友代为比赛,让人闹心的是,体校的朋友轻松的破了学校保持了几年之久的跳远记录,这样一来,魏冬阳的事情就彻底被曝光了。

事后,曹老师把魏冬阳叫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强扭的瓜不甜……”。

这是魏冬阳实所未料的。那时的魏冬阳还觉的“我本来就没想参加”,可不是强扭的瓜不甜嘛!整个谈话过程中,魏冬阳一直目视着曹老师的眼睛,并未像做错事的孩子那样低着头,末了,曹老师却像做错了事,回避着魏冬阳的目光,之后,便让魏冬阳回去了。

如今,转眼二十多年了,不知为何,魏冬阳还时常记起他,在他的老师之中,曹老师与他似乎并没什么特别,但曹老师却是魏冬阳不能忘记的。有时候魏冬阳也会想:他何以让自己不能忘记呢?

转眼思索这二十几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才明白,曹老师对魏冬阳的影响是深入骨子里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