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部之“五一口号”与香港北上3(1 / 2)

政协会议源自于此。

1948年4月30日,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随后,《晋察冀日报》于5月1日、《人民日报》于5月2日全文刊发。

虽被称为口号,其实是通电文告,共计23条:

第一条言明“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

第二条言明“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

第五条号召“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

第二十三条是真正的口号,即“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由此,相对于被国民党单方面撕毁的1946年“旧政协”,“新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入筹备阶段。

在“五一口号”发布前,解放军已全面转入战略进攻: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指日可待;华东野战军一部解放除济南、青岛、临沂等外的山东全境,另一部进军豫东窥视中原;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分别出击察绥、保北及晋中,在解放石家庄后,包围太原,孤立北平、天津、保定之敌;东北**联军歼灭敌新五军等部,解放四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线从黄河流域推进至长江北岸……

**机关及解放军总部随之东渡黄河,进驻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后转至平山县西柏坡),于此拟定并发布“五一口号”。

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12位**人士,在香港率先联名致电响应。

【注:本书之上部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香港沦陷,在当时被营救出香港的人员中,便有上述何香凝、章伯钧、彭泽民等。】

随之,台盟、民建、民进、致公、民盟、农工、民革、九三学社,以及民联、民促、救国会等**党派和海内外各界人士,以会议、声明、通电、宣言等形式予以响应。

于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内外”,含国民党占据的北平、天津、西安、上海及江南等地区,并需要提及与政协会议有关的3起不幸事件:

1948年7月31日,旅居美国的冯玉祥将军应****邀请起程回国;9月1日,在航径黑海时,因客轮发生火灾罹难。

1949年8月22日,“**保卫和平**同盟”的5名代表应邀从伊宁出发赴北平;8月27日,在飞经苏联外贝加尔湖地区上空时,遭遇恶劣气候撞山,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