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探访计算机大神147(1 / 2)

8月5日,黄延义等人乘坐专机“007”号飞往德国南部小镇阿尔高地区的旺根(WangenimAllgaeu)。

黄延义在3日晚上把打算到德国南部地区找一个人的事情告诉了保罗,希望保罗能联系一下法国驻德国占领军,以提供方便。

保罗曾在“自由法国”的军队里待过一段时间,在军队里颇有一定的人脉,他几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第二天又送来了一张政府部门开具的特别通行证。

黄延义的专机降落在旺根军用机场,法国驻德占领军皮埃尔·克尼格中将派来的法军上校路易斯·乐达夫已守候在机场,他奉命专门前来接待黄延义一行。

在军用机场旁边的军人招待所内,黄延义大方地送出了2箱“皇冠”牌香烟,乐达夫上校对此非常高兴。

黄延义向乐达夫上校讲述了此行的目的,“我正在香港修建一座跨海大桥,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土木工程师,听一位德国朋友说康德拉·楚泽先生是一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所以我想聘请他去做桥梁设计,不过我听说他在战争结束时跑到了阿尔高地区,我这一趟就是特意过来找他的。”

阿尔高地区是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靠近瑞士和奥地利边境的一小片地区,这里风景秀丽,有温泉,适合度假疗养。

有的版本说康德拉·楚泽在战后逃到了瑞士的小镇,其实是有人把德国的阿尔高地区和瑞士的阿尔高州搞混淆了。黄延义穿越前正好读过一篇关于楚泽的报道,知道楚泽现在就在阿尔高地区,但具体的居住地却不知道,只能托军方去查找了。

此时盟军还不知道康德拉·楚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Z3,黄延义也没有向乐达夫上校说明康德拉·楚泽是搞电子计算机的,楚泽在1935年获得了柏林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搞电子计算机是他的另一项爱好。如果黄延义说出康德拉·楚泽是搞电子计算机的,法国驻军肯定会把这个消息向上面报告,因为法国也同样需要此类人才,那就轮不到黄延义来挖人了。

“哦,原来您到这里是来要找一位土木工程师,我们在阿尔高地区实行的是粮食配给制度,人口都有登记,如果是真实姓名的话,应该很容易找到这个人,找到这个人之后,我们需要马上把他带过来见你吗?”乐达夫上校问道。

“如果找到了此人,希望你们不要惊动他,我会亲自上门去请他,这样可以体现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他也比较容易接受我的邀请,你认为呢,上校先生?”

“这是当然。”

直到到第二天中午,阿尔高地区的法国驻军才找到康德拉·楚泽的住址。

黄延义在茅武等人的陪同下,乘坐2辆法军提供的吉普车来到了位于博登湖畔的维森斯贝格小镇。

维森斯贝格小镇距离奥地利边境只有2公里多一点,镇上只有90多户居民,其实用一个村来形容比较客观。

康德拉·楚泽一家就居住在维森斯贝格小镇的东头。

康德拉·楚泽1910年出生于柏林,在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柏林附近舍内费尔德的亨舍尔飞机工厂担任设计工程师,飞机设计需要手工执行许多常规计算,他发现这种计算令人头脑麻木,他梦想通过机器来做这些计算,于是开始了计算机的研究。1938年,年仅28岁的他就制造出了Z1计算机,Z1是一种浮点二进制机械计算器,具有有限的可编程性,从穿孔的35毫米胶片中读取指令,它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Z1计算机由于机械精度不足而从未运转良好。1941年5月12日,楚泽在他的工作室内建造出了Z3计算机,Z3是一个二进制的22位浮点计算器,具有可编程性和循环,具有内存和基于电话继电器的计算单元,是一部完整的图灵计算机。

楚泽制造的Z3计算机并没有受到德国政府重视,被认为在“战略上不重要”。楚泽在战后曾研究过Z4计算机的高级编程语言Plankalkül,1948年他把这种编程语言写成了论文,在奥格斯堡大学提交,但是奥格斯堡大学一直拖到1972年都拒绝发表他的论文,理由是他忘了交400马克的学费。

后世有人把康德拉·楚泽喻为“数字计算机之父”,这个称谓其实并不严谨,或者说是错误的,当时因为保密原因,世界各国基本都是在独立进行计算机研究,楚泽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并没有对其它国家的电子计算机研究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他不能称之为“数字计算机之父”。但楚泽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计算机天才,或者说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第一位发明者。可惜的是,楚泽在后期的计算机研究领域走了弯路,也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没能与世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同步而行。后世有人做过假设,假设他研究的Z4计算机没有在空袭中被炸毁,假设他的计算机研究得到了外界的支持,他的计算机程序论文在1948年就发表了,世界计算机的历史极有可能被改写。但这毕竟是假设。

康德拉·楚泽于去年1月与吉塞拉·布兰德斯结婚,去年11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霍斯特诞生了,如今一家三口居住在维森斯贝格小镇。

黄延义在楚泽的别墅前见到楚泽时,楚泽对黄延义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表现出欢迎,也没有让黄延义进屋去坐会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