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人口和粮食247(1 / 2)

夏华的地盘目前就这么大,但他需要越多越好的人呀,有了足够多的人,他发展新安县才有充足的劳动力,新安军也才有充足的兵源。新安县辖区约等于后世的深圳市加香港特区再加澳门特区,此三地在后世个个富得流油,同时个个都人口稠密,后世的深圳市拥有一千八百万人口,香港拥有七百五十万人口,芝麻大的澳门也拥有差不多七十万人口,换而言之,新安县放在后世足有2600多万人,现在的新安县才十来万人而已。大明的人口大概是后世华夏的十分之一,按照这个比例,新安县得有260多万人。

或许有人会问,夏华让他治下人口如此高速增长,那他养得起数量与日俱增的这么多人吗?靠种田当然养不起了,新安县因为平原可耕地较少,所以农业水平一般,靠本县产出的粮食只能养活几万人,但是,后世的深圳、香港、澳门哪个是靠种田养活本地人口并让本地成为高度繁华发达的大城市的?新安县也是一样,新安县的支柱产业可不是农业,而是商业、贸易业、运输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等第二第三产业。

新安县原有居民约三万七千人,第一批外来新居民是杨家军及其军属们,共计两万余人,这五万七八千人绝大多数是有田的,因为原居民们基本上是农民,杨家军的军户们也基本上被分发到了田地,也是农民,但随着新安市舶司开阜、大明港建成投入运营,新安县的商业一下子一日千里地迅猛发展,这些原居民、新居民纷纷不再种田了,前去大明港、新老县城做工当工人或做小生意当小商人,至于接下来的第二批、第三批…新居民,也没多少人选择在新安县种田当农民,大部分也是做工当工人或做小生意当小商人。

就这样,新安县境内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明明人多耕地少,但很多耕地却被闲置荒废着,没人去种,就算种,种的也是桑树而不是水稻或别的粮食作物。

“上个月迁入新安县的新居民还真不少呢…”夏华点头,四千多户,平均一户四五口人,四千多户就是近两万人。

“人口增多当然是好事,但…”杨江面带忧色,“以前一个月都是一千户左右,上个月突然猛增到了四千多户,公玉兄,你不觉得这个增长幅度有点不正常吗?还有,这批新居民普遍很穷,也有点反常。”

迁入新安县的外地人不一定是贫民穷人,很大一部分是小康家庭、中产阶级、富商大户。新安县又不是贫民窟,而是发展速度惊人的热土、商机遍地的宝地,对富人的吸引力也很大。

“我调查过了,”杨江接着道,“这批新居民基本上都是广东本地人,一部分是正常人家,大部分是穷苦人家,他们听说我们新安县不但随便做做工就能赚到是种田好几倍的钱,并且我们还有优惠政策欢迎外地人口,所以纷纷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地来到我们这里,有的甚至来自粤北和粤西的偏远地区,跋山涉水好几百里路过来的。问题的关键是怎么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的穷苦人家?原来,广东今年春季比较干旱,很多地方没下雨或降雨很少,粮食肯定歉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春天雨少,全年种田肯定亏,所以很多家里田地很少、撑不住的农民纷纷直接不种了,搬家到外地讨生活,整个广东,新安县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原来是这么回事…”夏华若有所思。

在后世很多人的印象里,广东是个基本上风调雨顺的省,好像没听说过广东会发生旱灾,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广东的自然气象灾害还是比较频繁的,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热带气旋、高温等,旱灾也有,最关键的是——此时是明朝后期,此时的华夏气候跟后世的华夏气候是不一样的。此时的华夏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小冰河时期严重影响,北方气候越来越恶劣,广东虽是华夏最南,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气候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同一个地方,几百年、上千年内的气候变化是相当大的,某地现在是什么气候,不代表几百年前也是这种气候。举个简单的例子,唐朝时,吐蕃非常强大,屡屡给唐朝造成重大威胁,吐蕃的领土主要是青藏高原,在后世很多人看来,不对啊,青藏高原的气候、地理环境、水土条件不是比较差嘛,那种地方怎么会诞生吐蕃这么强大的国家?答案是:唐朝时青藏高原的气候跟后世的不一样。唐朝时,青藏高原温暖而多雨,导致当地非常适合耕种和放牧,粮食牛马多了,人口自然就多,吐蕃的国力自然就强大,但到宋朝时,青藏高原的气候开始逐年恶化一直持续到后世,所以青藏高原在宋、元、明、清四朝都没有再诞生强大的国家或势力。

“公玉兄,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杨江越说越忧虑,“上个月,四千多户、近两万人迁入新安县,这个月、下个月、下下个月…只会越来越多。在今年初,新安县共有约十一万人口,短短三四个月,已经猛增到十四万多人,接下来每月都增加两万人的话,到今年底时,全县人口怕是要逼近三十万大关。诚然,你说的对,人是一切的基础,有了足够多的人口,我们才能把新安县建设得更好,我们的军队才有充足的兵源,可大前提是我们得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人口。我已经算过了,新安县本地产出的粮食最多养活七万人,也就是说,新安县眼下所需口粮的一半是从外地购入的,并且这个比例每天每月都在扩大。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公玉兄,我们的粮食供应正在越来越紧张,虽然我们有很多钱,但万一外地粮价一夜之间突然暴涨…怎么办?”

听完杨江这番语气很沉重的分析,夏华的心情变得严峻了起来,他虽然不是很懂经济学,但他毕竟拥有超越历史的见识,所以他也意识到了一种正在悄然逼近的危机。让人吃饱肚子是最根本的事,新安县是非常兴旺昌盛,但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粮荒,一切繁华都是镜花水月。

“平波兄,你的提醒非常对,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夏华重重地点点头,他随即想起了一个没有被他忽略的细节,“走!”

半个多小时后,夏华和杨江来到了夏华先前去过的赖氏糕点店。

“哎哟,这位客官,您又来了?是要买糕点还是要用票券兑换糕点?”店里的那个认识夏华的店小二热情洋溢地迎上来,夏华上次给了他半两碎银子的小费,这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