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皇帝的烦恼62(1 / 1)

第六十二章皇帝的烦恼

公元前202年2月的秋冬季节,刘邦唱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在定陶城完成称帝登基的基本仪式,正式上位,坐上第一把交椅。刘邦改国号为大汉,汉王成为汉皇,史称汉高祖。刘邦虽然在定陶登基,奈何定陶乃彭越的王都,不是久留之地。刘邦权衡再三,将皇城定在定陶附近的洛阳城,洛阳原为周王朝的帝都,战国后期,那些诸侯们你争我斗,没空向周王室朝贡,断了周王室的经济来源,周王朝的皇帝和臣子们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温饱都成问题了,哪还有心思和闲钱建设都城?周王朝被秦朝灭了后,洛阳更是败落不堪,渐渐成了一个小城池,远没有定陶繁华。对于这个帝都,刘邦不是很满意,暂时又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刘邦只好带着众部下将就着住进洛阳城,以图以后国家富裕起来再扩建洛阳城。

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天就是将父亲从栎阳接来洛阳城,同行的还有皇后吕雉和妃子戚夫人以及一干儿女们。至于那老家开酒馆的曹氏,被刘邦选择性忘记了,刘邦此时也搞不清楚曹氏为其生的那儿子刘肥是否还存活于世?刘老太公和吕雉倒是知道曹氏和刘肥的情况,但他们认为曹氏乃一寡妇,进入皇家有损皇家颜面。特别是刘老太公,他始终认为曹氏不止刘邦一个男人,俗话讲,“寡妇门前是非多!”曹氏门前的那些个闲汉就没少过,所以刘老太公一直认为刘肥有可能不是刘邦的私生子,以致坚决不认这个孙子,他也没根本没想要告诉刘邦他这个私生子刘肥的近况。在此等情况下,刘邦与吕雉生的儿子刘盈无疑是刘邦接班人的不二人选,于是刘邦昭告天下,立刘盈为太子。后宫之事处理完毕,接下来就是国家大事的处理了。

别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轻松享受生活,刘邦当了皇帝后,才发现做皇帝远没有当造反派头头来得轻松。俗话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面对战后这千疮百孔偌大的中国,民计民生等繁琐之事让他看到就烦。刘邦任命萧何为丞相,替他处理国家大事。萧何由一名沛县小吏一跃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管国家大事的丞相,这多少让他有点吃力。自刘邦安排他差事后,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可看着这繁琐的秦律,他头痛了好些日子,最后决定放弃那些繁琐的秦律条文,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增加了六条汉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律九章。九章汉律通俗简单易懂,谁都看得明白,简而言之就是只要你不作死,就没有官家找你麻烦。也正是这简单的汉律九章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实际,休养生息让老百姓少了约束,埋头苦干,谋求生活。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慢慢复苏,国家得以慢慢兴盛起来。

接下来刘邦要解决的大事就是诸将封赏之事,人都是自私的,刘邦也不除外,他首先封赏的是自家兄弟和那些跟着他从沛县起家的弟兄,然后突然就没了然后。这等了许多日子,其他诸将看着刘邦在封赏方面没了下文,那些有功的将领可不干了,天天到朝堂上去吵,更有甚者,有人竟放出风声,如果刘邦再不封赏诸将,他们就反出朝堂,再去闹革命!这闲话传到刘邦耳中,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连忙亲自去找张良问计策。张良思考良久,问刘邦诸将中他最讨厌谁?刘邦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最讨厌雍齿。雍齿乃刘邦同乡,闹革命时就瞧不起刘邦,后投了项梁就一直跟着项羽。项羽设鸿门宴时,他虽然义释刘邦,但言语上却羞辱了刘邦一番,让刘邦很是难堪,楚汉相争之机,带着队伍降了刘邦,算是起义部队,按理因受封赏。张良听刘邦一说,马上接话,那就好办,你先封赏雍齿,而且是厚封。如此行事,问题就解决了。刘邦对张良的话是言听计从,回到皇宫马上传旨封赏雍齿,他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这赏赐可是丰厚得不能再丰厚,众将一听这消息,心中的怨气马上消除,想着皇上连他最讨厌的人都如此的封赏,那自己的那份封赏肯定只有多没有少,所谓的叛乱风波顿时平息下来。

刘邦封赏诸将,异姓王有七,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有功之臣一百四十三位封侯,其他诸将则按功受封,都得尝所愿。

刘邦欲封赏张良为王,自择齐地三万户为其食邑。张良认为自己功劳不大,坚决辞让,只要那自己第一次与刘邦见面之地—留地一城,做为记念。刘邦无奈,只好封张良为留侯,食邑留地。张良谢恩,向刘邦表明心迹,自呈自己由一布衣起家,得以封侯已是心满意足!无他非分之想。实际上是张良早起归隐之心,不想牵绊太多。

总算安顿好诸将,刘邦就在皇宫南大殿上宴请诸众。酒正酣,微醉的刘邦问了诸将一个问题:“朕何故得有天下?项氏何故致失天下?”顿时一片马屁之声不绝于耳,无外乎刘邦能与天下共利,使得众将人人效命,得有天下;而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以致人心懈体,乃失天下。刘邦微睁醉眼,笑着说:“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用人方面讲来,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系当世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而那项羽就一范增,尚不能用,能不为我所灭吗?”诸将闻言,皆下座拜服,称为至言。刘邦大悦,举斛邀众狂饮,诸将随之附和,宴会兴尽始散!

二天,萧何上疏,言及汉皇封赏诸将,有一人未得封赏,那就是汉皇义子曹肥,总算还有人记得他!昨夜残酒未消,头疼欲裂!刘邦摸着头疼的脑袋沉默不语,这个义子他还真不好封赏,封王吧!心有不甘,封侯吧!又觉得确实对这个义子不起。想了良久,刘邦想着反正此时义子不在眼前,拖一时是一时,等曹肥来了再说,刘邦口吐两字,“再议!”就此将刘迪舟分封之事搁起。萧何无奈,只好闭嘴。而此时的刘迪舟根本没想这些事,他正高兴地回家娶媳妇,有什么比抱得美人归重要?

又数日,有人上奏那战败的田横逃到海外岛上,聚部众五百余人,沦为海盗,是为隐患,应将其招纳,为朝廷所用。刘邦应允,派使臣带着圣旨去将其招安。那田横乃山东豪杰,疏才好士,素有威名。田横在齐地被项羽打败之后,原心是想投彭越的,奈何彭越本心向汉,不肯收留田横。田横只好带着部下数人驾船出海,寻了一海岛栖身。谁料田横名气太大,居然有人寻他而去,以致聚众人数达五百有余。这五百之众,上山就是猛虎,下海即是蛟龙,一般的部队还真奈何不了他们,难怪遭人猜忌。

不日汉使到了岛上,将汉皇诏书交与田横观阅,田横思来想去,想法跟宋江如出一辙,自己一人倒是无所谓,但这些跟着他的人他必须为他们找一条出路,人不能一辈子当流寇,招安就招安吧!既然决定招安,田横自思一生杀戮太多,担心仇人寻仇,须得找汉皇讨一安全符傍身。于是他对汉使说:“昔我烹了郦食其,今虽蒙天子赦罪,诏令入都,但闻食其弟郦商在朝为官,恐其为兄报仇,因此不敢奉诏入都!”汉使听田横这一言,不敢擅自作主,未作久留,立即回到洛阳,将田横所言转达给刘邦听。刘邦听了,当即表态既往不咎,并威胁郦商,如田横进京,郦商胆敢寻仇的话,诛其九族。郦商虽心有不甘,奈何汉皇下了如此之死命令,也只能将报仇念头存入心中。田横这话一传,刘邦心中也有了想法,不能再由着田横的小性子了,他即刻下旨,“田横入京,大可封王,小亦封侯,倘若再违诏不至,朕将发兵加以围剿,到时你莫后悔?”态度非常强硬。田横看到刘邦的诏书,顿时明白刘邦内心所想,自己心中又有了另一种想法。为了众家兄弟的未来,田横接诏入京。那五百随从都是讲义气的豪杰,看到刘邦的诏书,担心田横到了洛阳会受欺辱,纷纷表示要随田横一起入京。田横明白众人所想,他劝阻众人,如都跟随入京,队伍过于庞大会让人猜忌,反而得不偿失,不如让他先行入京,待有了准信,受了封赏,众人再去投奔他也不迟。众人认为在理,也就不再纠结,田横仅带两名仆人跟随汉使一同奔赴洛阳。

田横一行人行至洛阳近郊,离洛阳城还有约三十里路程,田横对汉使说一路风尘仆仆,这马上要见汉皇了,容他沐浴更衣,以表诚意。汉使没做其他之想,命驿站官吏为其准备汤沐。田横梳洗完毕,将俩随从喊至身边,告诉他们,自己好歹也是南面称孤之人,与刘邦算是平级干部,现让他去向刘邦称臣,心有不甘,再加上平时杀戮太多,心中有愧!自己国已破家已亡,他对这个世界也没什么留恋了,不如早死早脱身!“今汉皇召我,无非是怕我再揭竿而起,重启战乱,我不死汉皇心就不定。待我死后,你俩可将我首级割下献给汉皇。此去洛阳不远,面容尚可分辨,不致**,汉皇还认得头颅是我田横。”那俩随从猛听田横这一说,有点懵,还没明白过来田横的话,田横已挥剑自刎,俩随从想救都来不及。

这突然而来的意外,让人猝不及防,俩随从见田横如此果决赴死,大恸!抚尸嚎叫。哭声惊动驿站里所有人,汉使不知发生何事,连忙跑了过来,一进门见到此情景,甚是诧异!待得听了随从之言,才知田横居然早有赴死之心。汉使心生敬佩,连称田横乃真豪杰也!汉使命人将田横脑袋割下,命那俩随从抱着一同去见汉皇。刘邦见此状,也很是佩服田横,当即命人在田横自刎处为其修建一大坟,厚葬田横。那跟来的俩随从,刘邦许以都尉之职,俩随从虽谢皇恩,但面无喜色,告辞下殿,来到田横墓前,也挥剑自刎于田横墓前。听闻此事,刘邦更是惊讶!一面命有司收殓二仆,埋于田横墓旁,一面问众臣,“田横自杀,二客同殉,却是一种异事,但那海岛上还有五百于众,若统似二客忠贤,为横效死,岂不是一大隐患?如何是好?”那先前去过海岛的汉使上前奏道,那岛上之人还不知田横身死,汉皇可立刻传旨,诈称田横已受封爵,命余众来投,等那些人到了洛阳,再事情况变化做定夺。汉皇认为可行,他立即命使臣携带诏书再度出发,将那五百于众诓来洛阳。田横门客到了洛阳才知田横已经自杀身亡,皆痛哭流涕,相约来到田横墓前,且拜且哭且歌,你唱一句我唱一句,凑成一首薤露歌,聊当哀词。众人歌哭完毕,统皆自杀于田横墓前,为田横殉葬!

“将军只合田横死,国士宁无豫让存!”田横与其门客的慷慨赴死,引起无数后人的敬仰,故事流传千古!

田横与众门客的死,照理说应是让刘邦放心不少,然而刘邦的想法却是与众不同,他想田横的门客尚且如此忠义,那项羽的那些活下来的部将不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保不齐项羽的那些逃跑了的部将会暗中联络,又闹革命!刘邦立即命有司发文,全国追查项羽军中活下来的余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有司上报尚有项羽手下的季布与钟离昧两员猛将还亡命天涯,是为隐患。刘邦听了,坐立不安,当年那季布追着刘邦打,差点就要了刘邦的老命,刘邦想着就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即抓住季布,凌迟处死他!刘邦发文悬赏缉拿季布、钟离味二人。

钟离昧投奔了韩信,躲进楚王府,仗着与韩信非一般的关系,钟离昧认为刘邦看在韩信的面子上,刘也不会太为难他。于是钟离昧经常出入楚王府,毫无避讳。谁料人算不如天算,钟离昧万万没想到,都这么久了,刘邦居然还悬赏捉拿他!你说可气不可气?世事无常呀!

重赏之下必有眼红人,某些有心人看到商机,马上向官府告了密。那些当地官府,位微权轻,哪敢去楚王府捉人,只好上报给刘邦。刘邦听了,立即下旨命韩信逮捕钟离昧,并将其押来洛阳,他要亲自处置钟离昧。韩信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置刘邦的圣旨不理,没想到逮捕钟离昧,更没想到将钟离昧送往洛阳。抗旨就等同造反,刘邦本就对韩信有秋后算账之心,现韩信这态度让刘邦恼羞成怒,他即刻下旨命韩信进京述职。韩信看了圣旨,想着这不是让我去述职,这是要我老命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不理圣旨,不去洛阳。洛阳城刘邦见韩信久久未来,知道他又抗旨不遵,气得在朝堂发雷霆之怒,踢桌子摔奏折。可韩信就是不来,刘邦居然拿他没办法。正此时,居然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这不是想睡觉就赶上有人送枕头了吗!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听闻此事,刘邦大喜,立即调兵准备南下去捉拿韩信,顺带逮捕钟离昧。这时谋士陈平上前奏本,劝汉皇稍安勿躁。韩信人称战仙,在军中威望颇高,如果冒然带兵捉拿,恐生变故,一时不慎,引起韩信真的反了,到那时刘邦就骑虎难下了。刘邦一想也对,要真的打起来,自己还真打不赢韩信。刘邦连忙问陈平有何良策?陈平与刘邦耳语,要拿韩信,须如此如此。

未几日,汉皇派出使者通告各诸侯,天子南巡云梦泽,命南边各路诸侯来陈县朝会见驾。刘邦车辇到了楚国边境时,韩信左右为难了,想着发兵反叛,可自己确实没反叛之心;想着去见皇帝,又怕刘邦翻脸不认人,将他擒获。这时韩信身边就有人谏言,“汉皇要的是钟离昧,你杀了钟离昧,提着其首级去见皇上,汉皇一定高兴,你不就没事了?”韩信没有表态,回到楚王府将那人说的话告知钟离昧,想着征求一下他的意见?钟离昧郁闷地看着韩信,你要杀我,却跑来征求我的意见,有这么干事情的吗?“你是想要我自杀,你好博个好名声吧?”钟离昧试探着问韩信。韩信看着钟离昧,点了点头,毕竟朋友一场,韩信也没其他好办法。“你知不知道,你杀我讨好汉皇,我今日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钟离昧看着韩信说道。“为什么?”韩信不明就里,他问道。“因为您不是一个有德之人!”钟离昧骂道。“呵呵!”韩信不以为然。钟离昧不再多说,拔剑自刎。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首级到陈县朝见刘邦,他自以为有了钟离昧的首级作为自证清白的礼物,刘邦不会难为他。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见到刘邦,二话不说,刘邦就命令武士将其绑了塞到主车后面副车里看押起来。一刻也不耽搁,刘邦立即命令车队掉头直奔洛阳。还巡什么云梦泽,抓着韩信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这就是陈平替刘邦定下的妙计。

韩信被押解到洛阳,刘邦就将其囚禁起来,任何人不得见他。韩信神秘消失,楚王府一下子乱了套,韩信的那些亲随都不知道上哪寻找主子?没几日,当地衙门持圣旨解散了楚王亲卫。这时,那些亲随才醒梦,韩信八成被汉皇抓去洛阳了。有几个韩信的死忠,卸下铠甲,换了布衣潜进洛阳城,准备伺机营救韩信,然而韩信被刘邦看得死死的,岂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韩信死党在洛阳城里游荡,随身钱财耗尽,不但连韩信的面都没见着,而且住没地住,吃没地吃,几成乞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