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筑城18(2 / 2)

崔博瞪了她一眼说:“你现时还可以高兴一下,等下你就要哭了。”“为何?”“爹来了!”“啊?”崔婉儿一楞,看看俩男人一吐舌头,“那我得躲躲!”说完话转身就要跑。

“婉儿!”从甲板上下来一面部表情严肃约三十来岁的男子,他看着转身要跑的崔婉儿喊了一声。“爹!”崔婉儿跑不掉了,只好回头叫爹。

“你爹是五老爷还是六老爷?”刘迪舟在崔家就没分清楚那几个老爷是哪几个老爷,忙问旁边的崔博。“六!”崔博小声嘟咙了一句。刘迪舟上前行礼,“六老爷亲临,一路辛苦了!”。那崔家六老爷正是要崔博拜师的那位,也是崔博和崔婉儿的亲生爹,是刘迪舟的准岳父。

本来一脸严肃的六老爷看到刘迪舟来打招呼,也作揖回礼,却不知用何恰当的名称称呼对方,只好答了一句,“不辛苦!”算是回答了。“请!”刘迪舟伸手让六老爷先走。六老爷点头先行,忽又回头对刘迪舟说:“大老爷在后面。”刘迪舟只好站着等大老爷下船。

崔婉儿上前挽着她爹的手,六老爷又恢复了一脸严肃。崔婉儿正想撒娇来抵消他爹的怒气。谁料六老爷看着女儿,本以为女儿来这贫瘠之地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可他看到的却是女儿圆嘟嘟的脸,看来小日子过得蛮滋润!

“怎么胖得如此丑了?”说完话,实在是忍不住了,“扑哧”一笑。崔婉儿怎么也没想到父亲竟然讲出这么一句话,她着急指着刘迪舟的背影随口说道:“都赖他!”。做父亲的对女儿的话都比较敏感,他听女儿一说,紧张起来,这臭小子!不会把我女儿肚子搞大了吧?谁料他女儿接着说:“他做的菜太好吃了!女儿想不胖都难。”

六老爷被女儿这一大喘气的话噎住了,只好用“胖点好,胖点好!”来掩盖自己的尴尬想法。“您不是说女儿胖得如此丑吗?”崔婉儿不解问道。“不丑,不丑!我女儿天生丽质,广陵第一大美人岂能丑?”六老爷接过话说。“爹!我等快点去营地用早餐吧!”旁边崔博听他妹这么一说,忍不住要去吃那刘迪舟做的菜了。

刘迪舟接到大老爷,两人客气一番,刘迪舟就陪着大老爷上了码头,也进营房吃早餐去了。

吃过早餐,留下搬运清理的人员。崔家大老爷等人在刘迪舟的陪同下,向第一营区进发。沿途绿色盎然,春意正浓。一路上听刘迪舟将建新城的构想说了个大概,众人急着赶路,也没去问具体实施方案。半晌午,众人走到第一营区。“要是有那滑杆坐就好了!”崔博揉着酸胀的脚无不遗憾地说,他还在想着当地主下乡的美事。

老王头已早早在营房门外迎接,所有下人都去第二营接人去了,昨晚就他一人在第一营守营。他笑眯眯地将众人迎进院子,崔婉儿就迫不及待地带她父亲去看她们的养殖园,崔博也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去看养殖园。

刘迪舟则带着崔家大老爷进了他们临时会客厅,分宾主落座,老王头将新沏的热菜奉上。寒暄了小一会儿,崔家大老爷从怀中拿出太老爷的回信交给刘迪舟。刘迪舟接过竹简信铺开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他装模作样看了一会儿,将竹简合上拿在手上掂了掂,看着大老爷说:“太老爷只说了大概,没说太明白。我主要想听听大老爷的意思?”刘迪舟这话看似轻描淡写却暗藏玄机,一方面解了自己不识得这竹简上字的尴尬,一方面又将大老爷轻轻捧了一下,抬高了大老爷的身份。这马屁拍得—————不露声色!大老爷很是受用,他站起来向刘迪舟行了个礼,“太老爷的意思,筑城由我崔家出资建造,大人提供海盐的制造方法,所得利润五五分成。”

那敢情好!可崔家为什么这么大方?刘迪舟不解看着大老爷。“大人勿多虑!婉儿过门后,我等不就是一家人了吗?”大老爷忙解释。

崔家太老爷是一极有眼光之人,他通过与刘迪舟交谈接触,认为刘迪舟未来前途不可估量。商人中不是有个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吗?崔家老太爷也想创造个奇迹;所以他将宝压在刘迪舟身上,崔家全力以赴支持刘迪舟。何况还有海盐的生产做保障,亏肯定亏不到哪去!

崔家这个大胆决定,是刘迪舟万万没想到的。不过既然崔家接手筑新城,倒是减清了刘迪舟不少压力。刘迪舟当机立断,决定将自己的筑城计划和盘托出,他将崔家大老爷等人请进他的指挥所。

这时,严管家一路小跑赶了过来。昨晚他睡得很香,今晨起晚了点。待得他起床,刘迪舟已经带着崔家大爷们出发第一营区。他匆匆用过早餐也急急忙忙赶来第一营区,正好赶在刘迪舟带着崔家大老爷进指挥所,他也跟了进去。

指挥所西面墙上有一幅用木炭画的大地图,是刘迪舟这几天勘察实地画出来的。图上新城区的轮廓已经非常清楚,包括盐田和海水引进的地方都在图上做了详细的标注。

有了崔家做后盾,刘迪舟没有了顾虑。他将他筑新城的思路向在坐的崔家代表做了详细的解读,新城主城筑在第二营区所在地,附城筑在第一营区所在地。主城四周都是盐田,约有万亩;如果天气晴朗,没有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保守估计每月细盐产量超过两万万斤。按照当时秦帝国的人口估算,这盐城建成了,解决全国国人吃盐都没问题。

产量上去了,价格就要降低。刘迪舟建盐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吃得上吃得起细盐,他要将细盐的价格控制得比白菜还要低,人人买得起。

“大人!我有一事不明?”崔家大老爷问:“既然筑城仅为生产细盐,一城足矣!为何要筑两城?”

刘迪舟看了看大老爷说:“其一,淮夷古城的沉没提醒了我,海平面上涨,海水有可能将新城淹没,一旦有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出现,附城就是新城的临时避难所。这其二,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难。我筑附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当这些流民逃难到我们这里,我能有足够的地方收容他们,给他们一个安生之家。”

刘迪舟勘察时发现此地东南两面是山,大山深处一般敌人不会来犯。西靠大海,此时代还不是大航海时代,没有炮舰从海上攻来。其北部倒是为空旷开阔之地,如在北部依地势筑高墙以防山东来敌,此地倒可成为老百姓的“世外桃源”。

作为一个新社会穿越过来的人,不可能对那些由于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饿殍遍地的惨状视而不见。既然无法制止,那就仅可能的去帮助吧!停了停,刘迪舟又说道:“这新城建设规划好了后,我就回东阳了,毕竟我还是东阳县令。既然大老爷您们崔家接手筑城,那作为新城的建设与管理者,您!崔家大老爷,还望大老爷您成全我这个心愿!”

“先生大德!”大老爷站起来作揖躬身行了个大礼,“先生高义让我汗颜!我以及我崔家必定全力筑好新城,不负先生之愿!”面对刘迪舟,他突然感到他是多么的渺小!难怪临出行之时,太老爷一直称赞这刘迪舟非寻常之人,要他不可怠慢。他今天算是明白了!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在心。只是时局混乱,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份担当。当刘迪舟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大老爷心中的那份担当忽然有了一个实质性的体现。

道理很简单,他就是没发现!所谓一字之师!不过如此。所以他从内心发出对刘迪舟的敬佩之感,此人可为师也!

此时,严守一站起来行礼道:“主公!我有要事禀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