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总指挥议战广昭277(1 / 2)

会场在一个地主院中,一张参谋手绘的地图挂在正中,没有坐位,没有队列,天气寒冷,众骁勇挤满了院子。

余总指挥的手持指图棍,慷慨激昂对满院子干部们:“我们红西方军经过3个多月的整训,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弹药等军需物资也得到相应的补充。为了实现“川陕甘计划”,迎接华中红军北上,决定在敌人“会剿”之前,集中主力部队,发动广(元)昭(化)战役。

广元昭化这一带素有川陕‘锁钥’和秦巴‘咽喉’之称呼,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拿下广元、昭化,消灭接防不久的胡宗南部队,就可以控制嘉陵江两岸川陕交界的咽喉地带,进,可图甘南、陕南,相机接应向陕南转移而来的红25集团军。

前几天,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1师丁德隆独立旅和其它部队,进驻、接手了与我们川陕苏区接壤的广元、昭化地区的川军防务,兵力共有5个团和两个相当于营的游击支队,由独立旅旅长丁德隆指挥,总兵力约1。2万人。其具体部署是:独立旅部和第一团、第三团守卫广元;第二团守卫昭化;西北补充旅第一团驻防在广元西北的羊模坝、车家坝一带;游击第一、第二支队,在广元北面的转斗铺、得胜关一带布防。此外,胡宗南部第二旅第六团布防于陕西阳平关,遥为策应。

鉴于针对敌人的兵力部署,西方军决定以第31集团军、第9集团军主力和第30集团军、第4集团军各一部,共约18个支队的兵力,于1月下旬向广元、昭化地区集结。”

西方军的骁勇们见有仗可打,无不欣喜。

“作战计划为:首先以主力突击敌人的侧背,切断广、昭两城之间敌军的联系,再相机攻城或打援。

具体部署是:以31军93纵队从昭化、广元之间渡过嘉陵江,割断两城敌军的联系,包围昭化城,并准备打击从剑门关方向来援之敌;

以91纵队一部向广元东北的转斗铺出击,掩护向敌侧翼出击的部队渡江,并阻击有可能从阳平关方向来援之敌;

以9军25纵队和另两个支队、30集团军8纵队和另一个支队共9个支队,从广元以北渡江,直扑广元、昭化敌军与甘南联络线上的重要据点羊模坝和三磊(堆)坝,准备在消灭该地区的敌军后,一部转为打援,一部配合围攻广元的部队攻城。

我们动用的总兵力共18个支队,我的指挥部设在旺苍坝。战役开始前夕,红4军10纵和31军一部要逼近广元城,形成对广元城的包围。

广昭战役的目的是歼灭广元、昭化地区的胡宗南部丁德隆旅,夺取广、昭两城,以利尔后向甘南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发展,寻歼胡宗南部主力。现在,丁德隆旅到达广、昭两地不久,兵力不足,驻地较为分散,且**军与地方军阀之间有矛盾,胡宗南部在川陕甘边界比较孤立。因此,向广、昭以至甘南进攻,是十分有利的方向。这一战役目的如能实现,不仅对敌人正在组织的“川陕会剿”是个有力的打击,还可在嘉陵江上游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进而使川陕革**据地扩大为川陕甘革**据地。

广元县城坐落在嘉陵江畔,地势险要,这里一年四季风很大,所以被称为“风城”。广元城城防是敌人的重点,由独立旅旅部和张灵甫的第1团防守;城外城东高地为城隍庙,由第1旅李正先团驻守。

我前去观察广元、昭化地区的布阵时,发现了丁德隆的两处缺点:一是他布防于羊模坝的部队为补充旅第1团,这个团大多为新兵。二是广元城外城东高地城隍庙的守军是第1旅第1团,该团不属于独立旅本部编制。羊模坝又是补充旅的人,在这块防区,主要是独立旅,其次是第一旅和补充旅,指挥系统混乱。

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国民党丁德隆率领的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典型的黄埔系,所有的团长、营长、连长、排长都是清一色的黄埔生,战斗意志顽强,不会轻易撤退或者投降的。二是这些部队装备较好,人员编制齐整。两个游击支队虽是收编的游杂武装,但排以上军官大多换成了黄埔学生。

大家对这个计划有意见没有,没有的话,回去准备吧。”

返回